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民事执行救济是矫正执行程序中存在的违法或不当行为,维护执行当事人以及案外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还非常薄弱,而这对于保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权益极为不利,并且从根本上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对此应通过增设程序上的执行异议制度以及设置实体上的异议之诉制度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这也是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布基纳法索案外第三人裁判异议之诉是布基纳法索民事诉讼"特殊不服裁判救济程序"中的一种,其设计兼顾了确定生效判决的稳定性和为利益受损的案外第三人提供救济,是对布基纳法索民事诉讼既判力制度的"修正"。布基纳法索案外第三人裁判异议之诉,其建构机理及其如何处理协调相关联制度的经验,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的执行异议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执行异议制度在保障执行当事人和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利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性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凸现。其主要缺陷表现在:审查主体规定不清,审查程序无法可循,关于“中止执行”的规定不尽合理,在处理执行异议问题上引入的审判监督程序缺乏周密的制度体系考量,在保障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程序权利方面缺乏规定,被执行人缺乏相应的异议救济权利等。为完善执行异议制度,需从实体与程序双重角度进行设计,即为当事人创设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之诉两种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4.
2015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明确了执行抵销异议的合法性,同时也限定了执行抵销的两种具体情形,该规定有利于纾解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抵销困境,但也存在条文内容不明晰、配套制度不完善的缺陷。本文通过对执行抵销立法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剖析,旨在对进一步完善执行抵销异议程序、增设债务人异议之诉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公益诉讼中引入诉的利益学说,完善公益诉讼中法官的角色。公益诉讼案件法官通过判断原告是否具有诉的利益、衡量原告与被告代表的利益,最终对公益诉讼案件进行裁判,为法官更好的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虚拟之诉就是滥用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原告滥用起诉权,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虚拟之诉的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是虚设的,但形式是合法的,原告以合法的诉讼形式侵犯被告的合法权益。虚拟之诉可分为非恶意虚拟之诉和恶意虚拟之诉。控制滥用起诉权的方法是加强立案审查,采用证据展示前置制度,通过立法加强对滥诉者的限制和制裁,增加滥诉的成本与风险来遏止滥诉。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1):123-128
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确立时间较晚,理论与实践基础较弱,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作为保障案外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之一,至今仍存在着诸如立法缺乏对案外人法律地位规定及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司法审查内容模糊等问题,导致法庭欠缺对虚假诉讼的识别能力和打击力度,致使案外人维权之路举步维艰。为解决此类问题,立法应尽快明确案外人的法律地位及再审案件当事人的证明责任,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扩大诉讼主体的参与度并增强司法性能动。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17条确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优先审理模式,确定了政府与环保组织就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同时提起诉讼时,政府环境诉权强制先行的规则。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行政角色与司法角色之间发生冲突,不仅会妨碍环保组织的环境诉权行使,还会造成司法资源浪费,甚至滋生腐败。为此,需要从共同诉讼框架下厘定两诉关系,同时引入第三人与建议报告制度,优化政府诉权与环保组织诉权衔接,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国家法秩序之维持,有赖于行政机关之积极执法,但由于行政机关资源有限,而举报制度又可补充行政机关执法能力之不足,遏止危害之发生或扩大,对公共安全及秩序之维护能发挥极大作用,故国家针对行政法领域内的举报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从而对其予以规范。行政机关对举报的答复符合行政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理应视为一种行政法律行为而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同时,因为举报答复行为与举报人之间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故应推断举报人针对举报答复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当具有原告资格,但鉴于司法实务中涉及此类行政行为的诉讼案件存在较多"滥诉"现象,故人民法院普遍将此类行为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因此亟须在司法裁判领域重新为此类行为规整裁判思路并积极探寻"行政滥诉"的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处分权是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的一种利益和自由,是启动诉讼、推进诉讼、放弃诉讼、获得公正裁判等权利的抽象概括。它以诉之利益、程序主体性、行政诉权、接近正义等理论为其正当性的理论基础。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立法,行政诉讼法应当确立处分原则,构建当事人处分权保护之法律机制,体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法院审判行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的良性运行模式。构建当事人处分权保护之法律机制,应当是修订、完善行政诉讼法的一种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对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的被征收人参与权的司法保障是确保公民实体性利益得以实现之根本。当前被征收人参与权受侵害时,司法保障存在"不可诉""不能撤""难以赔"的困境。无论从与他国的横向比较来看,还是通过对成熟性原则的实质性理解,抑或从我国现行立法已存在的事前保护规则观之,阻断审查机制的建构都有其正当性,有助于逐一化解上述问题。作为一种特殊机制,需要从启动、受理、裁判三个阶段进行特别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行政事实行为提供司法救济,其实就是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中去,其既有理论依据,而且在我国现行法律之中也存在突破口,行政事实行为的司法救济包括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两种,其诉讼类型包括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预防性诉讼。  相似文献   

13.
涉诉信访是目前困扰法院工作、影响社会稳定的难题之一。其成因具有多元性,包含社会、司法机关、信访人等多重因素。我市法院在涉诉信访工作中面临考评压力大、司法能力欠缺、裁决的既判力面临挑战等困境。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提升法官素质、完善案件审理机制、启动涉诉信访诉讼化改造、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及建立解决网络时代涉诉信访问题新平台等方面着手,合力解决。  相似文献   

14.
智慧司法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慧司法中法律文书推荐体系的建设完善可以有效解决裁判尺度不统一,类案不同判和量刑不规范等问题.针对现阶段法律文书推荐体系不完善,存在对算力要求高、推荐准确率低和不能满足用户对诉讼请求服务的即时性需求问题,以及为了建立智慧司法中法律纠纷快速响应机制,文中提出了基于深度多模态与核密...  相似文献   

15.
急于取消法院主动启动刑事再审,有悖于我国的文化传统,不符合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在一定条件下法院主动启动刑事再审,不是“无诉而审”,而是一审、二审之诉效力的延伸与补救,不是对诉权的侵夺而是对诉权的监护,合国情,顺民意,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度和司法效率。我们应以审判行为瑕疵为标准,区分生效裁判“客观上错误”与“法律—错误”来确定法院主动启动刑事再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基于这一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争议案件除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可以适用调解外,其他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并非如此,很多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都采取调解的手段促成原告撤诉或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有效降低了行政案件的信访投诉率,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但是由于调解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出现有违行政审判立法精神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诉讼调解理论的分析,提出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司法信任问题从古至今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在我国历史上,司法不信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民众对司法裁判结果、司法裁判人员以及司法裁判效力的普遍怀疑上.而造成司法不信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司法活动的本体根源,即司法活动的稀缺性、专业性以及对决性;另一方面是历史原因,包括君主专制的政治考量、司法裁判专业能力不足、文化传承的负面记忆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民事非讼事件的审理设置了非讼程序制度.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成为民事审判程序制度的基本分类,它们有着不同的程序原理;非讼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在预防民事纠纷、保障公民民事权益及简易、迅速裁判的达成等方面发挥了独特功能和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中,目前尚无法找到一个统一的抽象的能够概括所有类型诉讼的学说。确认诉讼和形成诉讼中诉讼标的比较易于识别,因此长期以来,给付之诉中请求权竞合情况下诉讼标的的识别成为一直困扰民诉法学者的一个难题。文章拟就民事诉讼标的理论中新旧实体法学说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能够探寻到对我国司法实践有借签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3月2日,美国最高法院开始审理得克萨斯州堕胎法引发的诉讼,即"妇女保健诊所诉科尔案"。这是近20多年来最高法院审理的最重要的有关堕胎权的案件,对该案的裁决将决定各州能在多大程度上制定限制堕胎的法律而不违反妇女的宪法权利,对美国社会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生命权"和"选择权"之争的走势将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了美国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