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成因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原理,利用免费软件GeoDa,以福建省为例,对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县域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具有较高产出的县域和较高产出的县域相靠近,较低产出的县域和较低产出的县域相邻;影响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商品化经济的发展程度、经济结构、资本的投入、工业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湖南、广东两省同为中国南部大省,两省在经济方面来往颇为频繁。研究地处南大门的广东省和与之接壤的湖南省之间的经济关系十分重要。本主要从两省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着手分析其差异,找出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人口老龄化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和老龄化演变速度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要严重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人口最为年轻化;西部地区老龄化增长速度要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老龄化增长速度要高于东部地区。其次,选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文盲率会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人口增长速度、性别比、产业结构升级状况会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且同一因素对东、中、西部不同空间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在建立湖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湖北省64个县市为研究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湖北省县域经济划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达型、较发达型、欠发达型和落后型.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呈金字塔状,且空间差异明显,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和沿交通干线指向性.在对4种类型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壮大和协调发展湖北省县域经济的4点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庆区域经济梯度差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重庆40个区(市)县为单元,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表明,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并可以划分为4种梯度区,梯度性差异的成因主要在于自然环境与区位,社会文化与科教水平,历史经济基础及政策方面,可为制定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2015年为时间截面,以安徽省所辖的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从人口、经济、社会和景观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相关指标,以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各市得分情况,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从内部差异来看,表现出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地级市内不同要素城镇化水平等级差异不大。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联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影响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城市2010-2018年旅游总收入为基础数据,采用标准差、首位度、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分析旅游经济规模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经济规模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总体下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市数量少,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源禀赋、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8.
利用ESDA与统计分析方法,对淮海经济区2003—2009年20个城市国内旅游收入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总体差异呈现波动减小趋势;2)区域旅游经济集聚性减弱;3)苏北、鲁南、豫东、皖北4地区区间差异减小,区内差异扩大.4)各城市集聚变化较小,没有发生旅游格局的重组,形成以京沪沿线(鲁南、苏北)为主的高一高集聚区和以皖北、豫东为主的低一低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建议构建“一心两轴四节点”的旅游空间结构,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跨越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10.
用三个指标比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对安徽省旅游经济地域差异化程度定量分析,运用GIS和重心理论,基于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两组数据探讨安徽省旅游重心演变格局。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经济地域差异明显,各市之间旅游收入绝对差异增长率由慢而快,相对差异较为稳定,又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且波动频率有减小的趋势。安徽省旅游收入整体呈现"皖北少、皖中次之,皖南多"的格局,皖中地区旅游以合肥为中心,东西向分异明显。安徽省旅游收入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转移,而旅游人数重心则先做回归运动,再转向东南最后转移到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浙江温州市社会经济区域差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温州市11个县(区、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区,结果分为都市核心发达区、都市边缘次发达区、城市发展区和边远欠发达区四类。区域分异呈现圈层结构特点,体现点轴发展模式。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离温州市中心的距离、离主要交通干线、港口的距离和平原面积占陆域面积的比例,社会历史基础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也有重要影响。加强西部山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促进西部山区城镇的建设是缩小温州市东西部发展差距,带动温州市整体发展的必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华 《科技与经济》2009,22(6):73-7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在区域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区域差距也不断扩大。运用锡尔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得出总体差距以及三大区域间差距和县域间差距明显。导致区域差距的原因复杂多样.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区域发展策略是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和中心城市规模对区域差距的影响也很大。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丽 《科技资讯》2015,13(4):28-29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GIS软件和Geo 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年的县域人均GDP数据,对宁夏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426,在空间上相关性很强,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空间上经济水平差不多的地区空间上分布较集中,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I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依赖关系,对促进区域间旅游业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ESDA、因子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东盟与广西的人均旅游GDP的空间关联结构及旅游经济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Moran's I指数为正,东盟与广西的人均旅游GDP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人均旅游GDP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东盟与广西的人均旅游GDP之间不但具有空间依赖性,而且具有空间异质性;(3)4个驱动因子对旅游经济综合水平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接待能力服务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可进入性;(4)东盟与广西旅游经济综合水平整体呈现"一核一带一区"空间格局,具体为:"西泰国湾旅游经济核心区"、"三大群岛旅游经济滞后带"及"北部低层次发展区"。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在地理空间效应和多维要素共同作用的前提下,创建了安徽市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的理论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安徽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及其成因进行模拟、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滞后一期人均GDP水平、从业人员数、人力资本、工业化水平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比重与安徽地区经济增长都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缩小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应该从以上几方面着手.另外,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为探究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浙江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基尼系数和ESDA空间统计模型,结合Arc GIS相关空间分析功能,对浙江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趋势和局部空间均衡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环杭州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浙西南地区,总体空间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县域经济的局部空间差异则有所变大,主要表现为高经济水平集聚区的县域有所减少,而低水平集聚区的县域有所增多。基于以上特征,文章认为自然地理和区位条件、规划引导以及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影响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16个地(市)、州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人均GDP为主要统计指标,定量分析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随时序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同时指出云南省经济活动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中部凸起,局部塌陷;省域边界上,西高东低的区域特征明显;进一步从地理环境、政策选择等方面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原因,提出注重经济效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响应强度、系统聚类等方法对河南省1998-2017年创新能力的经济响应强度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创新能力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创新能力每增加1%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0.641%;2)河南省创新能力处于高、较高水平的地市分别为郑州市、洛阳市,其他地市属于一般或低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处于高、较高水平的地市为郑州市、南阳市和洛阳市,其他地市属于一般或低水平;3)河南省创新能力的经济响应强度较高的有济源市、开封市等11个地市,响应强度较低的地市主要分布在豫中地区,响应强度大致由豫中向四周地区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经济总体差异和产业空间构建思路。方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6市1区近年的人均GDP和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等计算数据阐释其经济发展日前的总体差异,调查其产业空间的构建基础,并且提出产业构建战略。结果研究表明,核心城市的人均GDP标准差在增大,说明经济的绝对差异在加剧;变异系数在递减,说明经济的相对差异在变小。核心城市之间工农业产值比重差异明显。区域内部有合作基础,产业存在关联和互补。结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构建和产业区构建是区域产业空间构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我国各省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空间格局以及服务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高,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知识或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以北京和上海为最.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东、中、西三大地带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1990年到2004年扩大,2004年后开始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带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最大.从2005年至今,社会服务性行业省际差异较小且逐渐缩小,高技术服务业省际较大且差异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