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废旧纺织品来源多样、性状品质差异大、含有难分离的染料和混杂分子,回收利用率低且多降级利用.为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率,开发了废旧聚酯纺织品原位增黏-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纤维源再生聚酯颗粒和再生纤维.结果表明,经过原位反应获得的纤维源聚酯再生颗粒替代聚酯瓶片,质量分数在30%以下时,对共混样品复数黏度影响不大.基于此,设计了工艺路线实现了30%纤维源聚酯再生颗粒替代回收瓶片生产再生涤纶低弹丝,性能满足国家标准.提供了从纤维到纤维的高值利用途径,为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柔软润滑型中空涤纶短纤堆(简称 SS 纤维)制成混纺织物,测试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刚柔性、膨松度及摩擦性能,再与同规格普通中长纤维仿毛织物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 SS 纤维可以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和提高仿毛感。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和聚酯长丝机织物对植物营养液的传输效果,根据毛细效应原理,利用非织造材料和机织物的芯吸现象,对经不同浓度亲水剂溶液预处理后的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和聚酯长丝机织物的芯吸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V(亲水剂)∶V(水)=2∶1 000的亲水剂溶液处理后的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和聚酯长丝机织物的芯吸高度都达到最大,当材料面密度相同时,未轧光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芯吸带液量比聚酯长丝机织物芯吸带液量多15%,而且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对营养液的多次传输效果好.通常植物营养液的pH值为5.5~6.5,试验结果显示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在pH值为6的营养液中芯吸高度最大.因此,在pH值为6的营养液中,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作为传输芯材更合适.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极限氧指数(LOI)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相容性、阻燃性和相结构.结果表明:EVA/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EVA为连续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是分散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和阻燃性;母粒法、多次熔融挤出和添加15%的相容剂都能使EVA与无卤阻燃共聚聚酯两相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界面层,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以PEG和MDI为主要原料,以NaHSO3为封闭剂,合成了封端型水系聚氨酯,再与配伍性良好的阻燃剂FRC—l复合成一种耐久型的阻燃整理液,通过该整理液添加相关助剂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探讨了影响整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优化了整理工艺条件,初步探讨了其耐久的阻燃整理机理,且试验结果表明,新制整理剂对涤纶织物具有耐久的阻燃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涤纶长丝和涤/棉混纺织物热定型的机理和工艺改进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采用了九种近代和常规的测试仪器和方法,如 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DTA 等测定了定型前后涤纶超分子结构和织物性能如尺寸热稳定性、回复角等的变化。涤纶长丝定型程度可用它在苯酚中的临界溶解时间(CDT)作检验。本实验中还建立了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短纤维 CDT 值的测定方法,并获得了关于结晶度(d_c)、晶粒尺寸(s)、CDT 值,织物干热收缩(c)与热定型温度(T)之间的良好关系。在晶粒尺寸和 CDT 值与定型温度的关系曲线中分别在194℃和196℃有一个转折点。CDT 值的对数与结晶度、晶粒尺寸或织物尺寸热稳定性的对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表示:1gCDT=10.34×10~(-3)T-13.33×10~(-3)1gCDT=59.08×10~(-3)d_c-1.3401gS=0.4391 1gCDT+0.88031gC=2.5899-1.18851gCDT(定长,经)1gC=3.202-1.882 1gCDT(松弛,经)涤纶超分子结构变化的活化能和碰撞频率为1.806×10~4卡和5.355×10~(?)秒~(-1)。上述事实表明涤纶的 CDT 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涤纶纤维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和完整性,因此,它是一种判断热定型效果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含涤纶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定型温度应接近或稍低于织物受热史中的最高温度或比使用温度高20°—30℃,由于涤/棉混纺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较好,所以定型温度可稍低于涤纶长丝织物。在定型过程中,除非温度超过220℃,无定形取向度不发生降低。定型后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与纤维的结晶度和空隙度有关。对定型时的张力和时间对定型效果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是世界五大聚酯生产商之一。总投资28.7亿元的一、二期工程已于1990年10月全面建成,形成55万吨聚酯生产能力,占全国涤纶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投资40亿元的三期工程已于1993年全面开工建设,今年将全部建成投产,实现“八五”立项、“八五”开工、“八五”建成。届时“仪化”基地可形成年产25万吨PTA、35.7万吨聚酯切片、26.4万吨涤纶短纤,2万吨差另别化涤纶长丝、1.6万吨中空纤维和0.2万吨涤纶短纤维油剂共90.9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1993年11月,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享受优惠政策的40家企业技术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不同的熔融加工条件,对高黏阻燃共聚酯(flame retardant co-polyesters,FRPET)在熔融加工过程中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测试FRPET样品的特性黏度和端羧基含量的变化,表征其热解程度差异,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纯纺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POPAN)短纤单纱强力低、耐磨性差、毛羽较多、织造困难等问题,采用聚乙烯醇(PVA)对纯纺POPAN短纤经纱进行上浆处理,以提高其可织性.研究了PVA聚合度和醇解度对浆液粘度、粘附力、浆膜水溶性及回潮率的影响,探索了PVA浆液与纯POPAN织物的静态接触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用于纯纺POPAN短纤经纱上浆的PVA选择奠定基础.然后以PVA浓度及上浆率为变量,通过浆纱的增强率、减伸率、耐磨性、毛羽降低率及退浆性的测试,最终确定适合的上浆浓度.结果表明:PVA-1788在对POPAN纤维的粘附力、浆膜性能及可退浆性方面较理想;浆液中PVA-1788浓度为7%时,纯纺POPAN短纤浆纱的各项物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碳化锆粉体进行偶联改性处理,再使用改性后的纳米碳化锆粉体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及染色.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性能测试技术对纳米碳化锆粉体和涤纶织物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碳化锆粉体经过KH560改性之后,团聚现象明显改善,且发生了化学接枝反应,并通过KH560的桥接作用使纳米碳化锆颗粒牢固附着在涤纶纤维表面.涤纶织物经过纳米碳化锆粉体整理之后,起始和终止热分解温度均有所下降.染色之后纤维表面仍粘附有纳米碳化锆颗粒,纳米碳化锆整理对涤纶纤维染色和热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铁和草酸为原料,在去离子水溶液中采用水热法直接在涤纶织物纤维表面包覆纳米α-Fe2O3颗粒.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硝酸铁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分散剂种类和用量,氢氧化钠刻蚀和偶联剂改性对纳米α-Fe2O3包覆涤纶织物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涤纶纤维改性后表面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过水热改性之后,纤维表面的附着物为赤铁矿纳米α-Fe2O3颗粒,晶粒大小在21.9nm左右,织物饱和磁化强度为0.003 2emu.g-1,矫顽力为203.0Oe.硝酸铁和草酸制备纳米α-Fe2O3包覆涤纶织物最佳工艺为:硝酸铁与草酸摩尔比为2∶3,硝酸铁用量0.03mol/l,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4h.氢氧化钠刻蚀或者A-15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改性能够增加织物表面纳米α-Fe2O3包覆量.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整理剂HF-1通过后整理方式赋予涤纶长丝织物吸湿排汗性能,提高涤纶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改善织物手感和服用性能.通过对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整理工艺的研究,确定出涤纶织物应用整理剂HF-1进行吸湿排汗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整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综合值、导湿综合值、干燥速率及耐洗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整理剂HF-1整理后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聚合物熔融纺丝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步法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涤纶异收缩混纤丝熔融纺丝的数学模型,分别对POY和FDY的直径、张力、速度、温度、双折射率、结晶度在纺程上的变化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发现,在纺程上POY的直径、张力、温度、速度变化比FDY大;POY在纺程上可以形成良好的结晶和取向,其中结晶度可达到16%,双折射率可达到0.085,而FDY在纺程上的结晶和取向可以忽略不计.研究结果可为一步法POY/FDY涤纶异收缩混纤丝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新型有机磷酸酯对涤纶织物的阻燃和抗熔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法,垂直燃烧法等手段研究了新型有机磷酸酯对涤纶织物的阻燃和抗熔滴行为,并考察了磷含量对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当含磷量仅为0.98%时,织物燃烧时的熔滴现象完全消失,其LOI为33.8%,而当含磷量达到1.44%时,其LOI可高达36.4%,损毁长度为96mm,续燃时间为0s,阴燃时间也为0s。整理后织物的强力和手感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己二酰双己内酰胺(ABC)作为扩链剂,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进行扩链,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聚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并采用1H-NMR和红外光谱对扩链后聚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提出了扩链反应的机理。扩链剂己二酰双己内酰胺与端羟 基PBA进行扩链反应时,主要通过脱除己内酰胺,以己二酰结构将PBA预聚体偶联起来,使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6.
提出以反应型阻燃剂对羟甲基改性尼龙-6织物进行耐久整理新方法,制得手感良好、阻燃性能优良的耐久阻燃整理织物,并对其阻燃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态金属渗透法把碳纤维与熔融锌和锌合金制成复合材料。测定其纵向拉伸、冲击以及在润滑条件下的耐磨性。试验结果证明;经碳纤维复合后,锌合金的拉伸强度与耐磨性有明显改善,其效果尚受到碳纤维的取向、分布与体积百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研究了树枝状大分子聚L-丙交酯-dendron-聚乙二醇-den-dron-聚L-丙交酯在蛋白酶K作用下的降解性能。对具有相同接枝数、不同聚酯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相同聚酯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接枝数的树枝状大分子的酶降解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接枝数以及聚酯相对分子质量对树枝状大分子的降解有明显影响,树枝状大分子的降解速率随着接枝数的增多和聚酯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加快,其中聚酯相对分子质量为降解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毛圈组织是针织物组织中最常见的一种花色组织,其独有的毛圈特征,可形成具有良好舒适性能的针织物。实验以常规毛圈织物为对象,通过分析毛圈大小和毛圈密度这两个参数,研究其对毛圈织物服用舒适性能产生的影响。服用舒适性能测试,包括基本力学、耐磨性、透湿性、透气性和保暖性5个方面。实验结果表明,毛圈织物密度和大小对织物拉伸断裂强力、透湿性、耐磨性和保暖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棉包锦纶全牵伸丝摩擦纱以及棉包粘胶长丝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它们与纯棉环锭纱和纯棉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织物和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织物在服用、舒适性等方面均优于环锭纱织物。这两种摩擦包芯纱织物作为服用织物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