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生态环境是影响人才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为了解上海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与人才居留意愿的关系,本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文献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采用SPSSAU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科技人才分别对5个人才生态环境因子存在着认知差异。不同性别、职称、职务及学科领域的人才居留意愿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基础、居住生活、文化特征和人才政策对居留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人才政策对居留意愿的影响最大。研究表明:上海人才政策应在满足人才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对不同人才实行不同的政策标准,以满足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2.
人才区域性流动机理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学中效应最大化的原理,分析了人才产生区域性流动的内在机制.通过人才个体对流动前、后的整体效应的相互比较,构建出人才区域性流动的效应模型.由模型可得,产生人才区域性流动的整体效应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差异性、环境的外部性和流动的区域效应,人才产生区域性流动是这3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海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集聚模式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模式后,提出:选择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提高区域创新网络和系统创新的能力,确定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导产业,培育大型文化创意实体和消费群体,建立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强人才培养,解决融资渠道和政策的扶持等策略,以促进海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感的提升异常重要,因为快乐的创新人才将带来更高的组织绩效。剖析了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感的内涵,并从人才幸福度调查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感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现代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创新素质的评估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章从创新素质的内容、创新素质的评估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三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峰  李雪铭  杨俊 《河南科学》2014,(1):98-103
创新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创意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建设创意导向型的城市人居环境是今后人居环境发展的新方向.从创意人才的特性出发,建立创意型人居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率先开展创新型试点的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吸引我国创意人才的主要因子首先是工作条件;②研究样本的人居环境水平可分为4类,分别代表了不同水平的创意人居环境;③在空间分布上,我国东部具有吸引创意人才的巨大引力,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其中,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吸引创意人才的城市集聚区.最后提出了对各类型城市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著,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著“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娟  李平则 《科技资讯》2011,(31):186-187
随着就业问题的备受讨论,我们应该反思之前高校创新教育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努力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法与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养是为了建立大学生的创新观念、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才能、锻炼大学生创业技能,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大环节,如今,这一环节引起了各大院校的广泛关注,并逐步将其纳入教学的重点。可是,通过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隐藏着不少缺点、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导致教育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实际岗位的要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用于实践。文章在此以分析归纳我国目前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纰漏,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意义,推举出适合我国当前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出综合数量与质量特征的科技人力资源集聚指数,以刻画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集聚水平. 通过对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的分析,构建基于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指数的知识生产模型,表明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可以利用单位经费投入产出来度量;并对2006年不同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在人均知识创新能力方面,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网络组织间资源共享是指技术创新网络的参与者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共同利用网络中的创新资源。通过对北京、上海、广东、湖北、湖南等省市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网络组织间资源共享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着知识和技术资源共享不足、人力资源匮乏、有效沟通程度不高以及共享绩效评估不合理四大困境。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合作组织间的信任、培养和吸收技术创新人才、建设技术创新网络信息平台以及实施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视野中的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意产业又称为创意工业、创意经济,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依存于大城市迅速发展,为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功能转型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内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经历了自发集聚到政府引导的发展过程,按照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的行业分类,将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按照行业属性、生产过程两种方式分类.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异.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带来人才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巳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高校班主任应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型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主阅读课的尝试 ,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最终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现以创新教育为入口,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对如何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论述,以期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为培养能适应新世纪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5.
网络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实验教学环节的创新与突破是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实验教学实践,提出了网络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构建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从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棱方式等方面描述了湖南城市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彭丰富 《科技信息》2011,(21):24-25
基础课程教学对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非常重要,其重要性对创新人才培养也不言而喻。在普遍认同的大类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要求基础课程教学和创新有机结合,从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以协调与改进,从而使得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课教学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文化建设对于营造优良学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对我校化学学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打造办学特色意义十分重大。文中从参与平顶山学院的化学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入手,结合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加强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即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其次,要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第三,要改革教学方法。第四,要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通过艺术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右脑;开设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技法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在管理上,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运行机制;建设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师资队伍等。  相似文献   

19.
科技人才创业对于区域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体制层面科技管理制度的束缚、社会文化层面科技创业氛围的缺失、经济发展层面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当前科技人才创业的发展。从重构制度环境、加速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构筑科技人才的创业网络与社会资本、营造全社会"宽容失败、尊重创业"的文化氛围等4个层面,构建区域科技人才创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林丽  殷海 《科技资讯》2012,(6):181-181,183
通过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研究,为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式提供经验和模式。促进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培养复合性和创作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