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种保护伤口用的绷带是由脱乙酰甲壳质无纺布构成的。其加工方法是,将甲壳质粉碎,用40%NaOH在121℃处理2小时,接着用盐酸中和,水洗,干燥,得到脱乙酰甲壳质。将脱乙酰甲壳质溶解在5%乙酸中,并通过1480目筛网过滤,得到纺丝原液。将纺丝原液减压脱气,通过喷丝头挤到5%NaOH中,用水洗浆,干燥,得到单丝。将单丝切  相似文献   

2.
脱乙酰甲壳质或稍经水解的脱乙酰甲壳质可作食品防腐剂。试验表明,0.2%脱乙酰甲壳质能控制培养基中大肠埃希氏杆菌和尖孢镰刀菌生长。将暂脱乙酰甲壳质或稍经水解后的脱乙酰甲壳质通过凹板印刷法,使其附着在塑料薄膜上,再经表面处理,就制成  相似文献   

3.
甲壳质和脱乙酰甲壳质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壳质又叫甲壳素、几丁质、壳多糖等,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软体动物、昆虫与霉菌中。通常采用蟹壳和甲壳为原料,用稀酸和稀碱溶液分别除去钙质、蛋白质和脂肪,再经脱色后即可得到甲壳质。甲壳质经浓碱溶液处理,脱去乙酰基,即成脱乙酰甲壳质,又称壳聚糖。甲壳质和脱乙酰甲壳质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工业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外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脱乙酰甲壳质回收处理含铜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研究了利用脱乙酰甲壳质处理含铜污水对酸度、吸咐时间及脱乙酰基程度对脱乙酰甲壳质及吸附Cu ̄(2+)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可达65.0mg/g,按一定方法洗脱被吸附的Cu ̄(2+)后脱乙酰甲壳质可再生,同时回收得纯度较高的CuSO_4,回收率可达99.2%。将脱乙酰甲壳质装柱处理含Cu ̄(2+)废液,流出液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利用脱乙酰甲壳质富集微量银的一种新方法。详细研究了溶液酸度、吸附时间及脱乙酰基程度对Ag+吸附量的影响,吸附量可达59.4mg/g.按一定方法洗脱被吸附的Ag+后脱乙酰甲壳质可再生。将甲壳质装柱处理实验室含Ag+废液,回收率可达96.5%.经再生的甲壳质反复使用多次,对Ag+的吸附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以甲壳质为原料,通过丁酰化反应制成了二丁酰甲壳质。详细研究了二丁酰甲壳质的制备工艺条件对二丁酰甲壳质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其化学结构、丁酰化度和特性粘度。实验表明,甲壳质的原料转化率与反应物的粒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密切相关。原料的粒径越小、反应时间越长、反应温度越高,甲壳质的转化率越高。其次,二丁酰甲壳质的特性粘度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有较大的关系,反应时间在4h以内、反应温度在30℃以下制得的二丁酰甲壳质的特性粘度均大于1dL/g,适宜于纺丝和制膜。  相似文献   

7.
将甲壳质在碱液中进行脱乙酰化反应,制得不同脱乙酰度,粘度的甲壳胺;制成的甲壳胺溶液与TEOS溶胶进行凝胶化反应,得到一种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和物理性质观测,发现反应温度、时间、体系的酸度对反应产物有影响,部分产物出现Si-O-C键;凝胶化所得膜不溶解于水。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8种一元醇和水做溶剂,配制成不同NaOH浓度及醇水比的溶液,在此溶液中进行了甲壳质脱乙酰反应.发现,不同醇、氢氧化钠浓度、醇水比、搅拌都对反应速度有明显的影响.甲壳质在氢氧化钠-醇-水体系中进行脱乙酰反应,要比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容易进行.还初步探讨了醇在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甲壳质是N-乙酰D-葡萄糖胺β1-4结合的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中,尤以蟹、虾等甲壳类、菌类细胞壁与茸类、部分昆虫类含量为多,并因生物种类、产地与品种的不同,其成分也有差异。壳聚糖是甲壳质脱去乙醯化的物质,在酸溶液中形成的胺盐呈阳离子性,这是天然物质中少有的特性。将蟹壳除去残肉及污物浸入5~10%的盐酸中脱C_a数小时,经水洗后于5~8%的N_aOH溶液中加热,除去蛋白质,再水洗、干燥与粉碎,即成甲壳质。将甲壳质用40~50%的N_aOH溶液中加热、水洗、用盐酸中和,经干燥、粉碎后即为壳聚糖。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溶液纺丝法制同糖/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用FT-IR、XRD、SEM表征了其结构并测试了其力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在共混纤维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共混纤维的抗张强度随壳聚糖脱了乙酰度的增大得到改善;聚乙烯醇对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和保水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甲壳质类纤维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无毒、抗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吸收性以及抗炎、不过敏、能促进伤口愈合等优异的生物特性,在医学以及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甲壳质类纤维已被用于医用纤维纸、敷料、止血棉等。但由于现有甲壳质类纤维的强度太低,影响了它的应用范围。讨论了提高壳质类纤维强度的几种方法,即:提高甲壳质类材料的溶解度、初生纤维特殊热处理、初生纤维交联处理法和液晶纺丝法等。高强度甲壳质类纤维可被应用于医用缝合线、正骨材料、人体组织工程材料、医用纤维纸、伤口敷料、抗菌用纺织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生产壳聚糖的新途径—丝状真菌培养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壳聚糖又名脱乙酰甲壳质,它是由甲壳质脱去乙酰基后形成的。壳聚糖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化工和农业中,近几年来,它作为功能性材料如絮凝剂、医用材料(如伤口敷料、手术缝线)、食品包装膜、化妆品、作物生长调节剂等尤为引人注目,需求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电场对静电纺丝纤维直径的影响,设计两种具有不同电场分布的单针头和辅助板静电纺丝装置,采用聚氧化乙烯(PEO)为原料,在两种纺丝装置中,分别设计不同纺丝电压、纺丝接收距离和纺丝流量参数下的对比试验.并用Maxwell软件模拟纺丝装置中的电场强度分布,结合试验结果说明电场分布影响静电纺丝的纤维直径,从而得出在均匀电场中所纺丝的纤维直径较小.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化学改性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如何控制在均相条件下以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在乙酸水溶液-乙醇-吡啶介质中实现壳聚糖N位乙酰化反应的问题;制备了脱乙酰度为50%左右,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壳聚糖;重点研究了乙酰酐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对脱乙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酐用量与壳聚糖的摩尔比在2.0左右,温度为40℃,溶剂为乙醇时产物的脱乙酰度接近50%,反应时间为3小时.  相似文献   

15.
以目前市售的几种假发原料为测试样品,探讨了各自在干、湿状态下纤维的拉伸性能;分析了真人发的强伸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包括不同轴向部位、不同拉伸速度、不同夹持长度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胶原蛋白/PAN共混纤维假发与真人发在干态条件下的拉伸性能较为接近;在湿态下,真人发具有比其他假发纤维大的伸长率,保形性较好;速度与夹持长度对人发纤维的强伸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人发经强化梳理后,断裂强度与伸长略有下降,而皮质部分受损的人发纤维,强伸性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志东 《广东科技》1997,(9):10-13
本发明是关于甲壳质和壳聚糖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用蟹的甲壳制造有高分子量的活体临床医学用的高纯度和高白色度的甲壳质的方法,以及有高脱乙酰化度的活体临床医学用的高分子量的壳聚糖的制造方法。 以往的技术 作为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而能够大量地获得的多糖类,甲壳质是用工业的方法从甲壳类动物的甲壳中提取出来的高附加值活体高分子物质。这种甲壳质由于水不溶性,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将  相似文献   

17.
蟹壳有多种用途,近几年来世界各国许多科学家正在致力于这种资源极为丰富的物质的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这里撷取几项围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供读者参考。一、蟹壳制成人造皮肤用于治疗严重烧伤和其他皮肤损伤的人造皮肤,原来是用猪皮和胶原等物质,采用冻结干燥法制成,因这种人造皮肤含有动物蛋白质,对止血、止痛、防止感染和创伤吻合都存在缺点。法国尤里契卡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从蟹壳提取的甲壳质是由乙酰氨基葡萄糖构成,而这种乙酰氨基葡萄糖人体内相当丰富,由此,他们以蟹壳为材料试制成功最新的人造皮肤。临床结果,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8种一元醇和水做溶剂,配制成不同NaOH浓度及醇水比的溶液,在此溶液中进行了甲壳质脱乙酰反应。发现,不同醇、氢氧化钠浓度、醇水比、搅拌都对反应速度煌影响。  相似文献   

19.
蚕蛹皮制备甲壳质和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蛹皮是蚕蛹(制丝下脚料)经人工提炼去蛹油、蛹蛋白后的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甲壳质。通过脱无机钙和脱色素,可得到甲壳质,再进行脱乙酰基,可得到壳聚糖。通过实验,论证了蚕蛹皮用3%的HCl脱无机盐,1.5%的KMnO4无机盐和3%的草酸漂白可得到质量较好的甲壳质。同时,在60℃的反应温度下,用浓度为40%的NaOH进行脱乙酰基,可得到工业用壳聚糖。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原料, 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采用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电纺产物.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产物形态表征. 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溶液浓度对纺丝产物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相同溶剂及实验条件下, 溶液浓度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一个定值才能获得单一的微纳米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