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曲轴动平衡的特点,根据其主要矛盾方面,论述了四缸曲轴和六缸曲轴的动平衡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四缸曲轴的三面90°分力法和平衡六缸曲轴的六面120°分力法及其电气线路原理。并以QDX—1型六缸曲轴动平衡自动线为例,介绍了曲轴动平衡的自动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动平衡理论,介绍了一种曲轴车拉加工中在线自动动平衡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的平衡曲轴车拉加工过程的不平衡量,从而提高曲轴加工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曲轴飞轮组不平衡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跟踪试验,从振动和磨损的角度,研究了曲轴飞轮组的平衡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大量实验数据表明,曲轴飞轮组的动平衡对发动机的振动和曲轴及轴承的磨损有很大影响,为此,在发动机及零件的制造和汽车维修中应尽量减少不平衡量。  相似文献   

4.
文中采用反求工程对压缩机曲轴进行分析,解决了压缩机曲轴的动平衡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内燃机曲轴轴系弯扭耦合运动微分方程,模型中考虑了轴系变惯量、质量偏心和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力等因素.采用数值积分法研究了质量偏心和转速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将系统微分方程组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组,运用谐波平衡法获得了系统幅频特性.结果表明,谐波平衡法与数值积分法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气缸与活塞间阻尼会对系统响应振幅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减小曲轴轴系偏心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曲轴系统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刚性转子采用影响系数法双面动平衡需要多次开停机、动平衡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软支承刚性转子无试重动平衡方法的研究.首先对动平衡机进行不平衡响应测试,获得转子两端的初始不平衡响应信号.然后基于有限元软件Nastran建立动平衡机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两个平衡面上分别试加配重,测得不平衡响应信号.最后,根据刚性转子影响系数法双面动平衡原理,运用Matlab计算两个平面试加配重对两个测点的影响系数,求解出该转子的不平衡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影响系数法并结合有限元模型,可求解出动平衡机上刚性转子的平衡配重,实现一次开机完成动平衡.  相似文献   

7.
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与研华PCI—1711L数据采集卡开发了曲轴动平衡机硬件故障分析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完成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的实时采集、显示和保存,并可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通过对RZW—100B万向节式通用卧式动平衡机实践研究表明该分析测试系统结构简单、扩展灵活、实用性强、可靠性高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为校验曲轴动平衡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浮环轴承能否在内燃机轴承中应用.根据内燃机非稳定(动)载荷的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浮环轴承的工作特性,在S195柴油机上将原有曲轴主轴承改装为圆柱浮环轴承进行试验,首次获得成功.内燃机启动升速时,当曲轴转速达740r/min 时浮环开始浮起并进入正常运转.当停机减速时,曲轴转速下降到200r/min,浮环才停止转动.浮环一旦浮起就能良好进行工作,完全有可能在非稳定载荷的内燃机中应用,有希望进一步降低内燃机轴承的摩擦功耗和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发动机曲轴动平衡试验时在曲柄销上需加装当量质量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曲轴动平衡试验时当量质量的计算方法。为曲轴动平衡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才峄  宁宗奇 《江西科学》2010,28(4):501-503,523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采用结合有限元法(FEM)的多体系统仿真(MSS)方法对汽车发动机曲轴进行扭转振动分析。建立了包括柔性体曲轴在内的内燃机曲轴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多体动力学进行模拟仿真计算,分析了内燃机曲轴扭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实际行驶工况下柴油车发动机负荷分布及排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测试发动机的转速、油门开度,研究排放满足欧3标准的某重型发动机在北京高速行驶工况下负荷分布特征,并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时的负荷特性数据计算出其功率消耗;同时结合车载排放系统的测试结果计算出该工况下的比功率排放量.试验表明,实际道路发动机的负荷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法规工况差异较大,导致实际工况和法规工况下的排放数据差异大,尤其在NOx和PM两个指标方面.需重新匹配整车和发动机,使其能够工作在高效工作区域;或者采用符合我国实际道路运行工况的法规认证测试方法来控制车辆的道路排放,进而减少城市重型机动车NOx和PM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于MATLAB语言的柴油机性能试验数据处理与作图的方法。在建立柴油机特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语言的矩阵运算、三维曲线绘图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柴油机性能试验数据进行了曲线、曲面拟合,并绘制了柴油机调速特性曲线及万有特性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数据处理精度高、物理意义明显和实用性强等优点,为绘制柴油机特性曲线、研究柴油机性能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现有SG115M型水力测功机在作发动机台架试验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繁琐.费时、准确度差,采样点数少等一系列问题,研制开发了一套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使得数据采集与处理省时准确且精度高,同步性好.解决了上述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离合器轴承试验机测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高速发动机离合器轴承试验机测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算法.采用异步电动机发电状态实现大扭矩加载的方法,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对试验机转速和扭距进行控制,完成对离合器轴承的结合、脱开及疲劳等性能试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运行可靠,完全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初步研究了Santana 2000汽油机燃用w=-5%~15%二甲醚(DME)的DME/LPG(液化石油气)混合燃料时的性能以及排放,分析了混合燃料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用低比例的DME/LPG混合燃料时,发动机的动力性达到甚至略超过燃用LPG时的水平,有效热效率和燃油经济性都有所改善;点燃式发动机燃用DME/LPG混合燃料后,发动机的CO和HC排放降低,Nox排放增加.低比例DME/LPG混合燃料在点燃式发动机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toTron平台的汽油发动机控制器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MotoTron控制器快速开发平台,开发了面向实际应用的汽油发动机快速原型控制器.在MotoTron平台的开发软件MotoHawk中建立了控制器系统框架,配置了底层软件,并定义了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在Matlab/Simulink中,开发了汽油机控制策略,包括电子节气门控制、空气量控制、喷油控制、点火控制和附件控制等;在台架上进行了发动机起动测试,验证了发动机控制各功能模块.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起动迅速、可靠,工况转换平稳,各工况的空燃比可控,实现了发动机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在试飞中出现的滑油压差异常故障,通过分析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滑油检查结果,对比该型发动机在外场试飞中出现的滑油压差异常故障,找到了造成发动机滑油压差异常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飞附回油系统的回油能力弱,当发动机在高工作状态下时,飞附回油泵不能将飞附机匣中的滑油及时抽回滑油箱,会造成滑油压差下降,甚至低于下限值;滑油压差低会造成发动机内部组件的机械磨损加剧,导致滑油中金属屑增多,回油阻力增大,同时影响调压活门的调压能力,最终导致发动机在非高状态下出现滑油压差下降和摆动超限故障。结合试飞实际提出了故障解决方案,在执行故障解决措施后,试飞验证该发动机再未出现过类似滑油压差异常故障,验证了故障解决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的成功起动是其顺利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前提。为研究某小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起动特性,在获得该发动机部件高转速特性的基础上,发展各部件的低转速起动特性,建立了小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起动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起动数学模型编写相应的程序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台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起动模型能较为准确的模拟小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起动过程。最后,利用已建立的起动模型研究了小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起动特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包括燃料电池发动机、电机及其控制器、动力蓄电池组在内的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状态反馈的闭环功率平衡算法.针对状态变量蓄电池开路电压在运行过程中无法测量的问题,构造了相应的渐进状态观测器.以蓄电池开路电压观测值反馈实现了蓄电池最佳荷电状态的控制,使算法克服了对蓄电池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估计值的依赖,实现了解析冗余,较好地解决了SOC估计过程中存在的初始值不易确定和累计误差的问题.离线仿真和实车转鼓实验的结果证明,所建立的动力控制算法达到既定的控制目标,并且能够充分考虑动力系统主要部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发动机结构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高比例甲醇汽油对电喷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燃烧M30、M50、M85三种甲醇燃料与燃烧93#汽油相比,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下降,且随着甲醇掺烧比例的增加,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的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