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近年来"秀"产生的新用法进行了调查。就"秀"在作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的时候,新产生的用例分别作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在考察用作动词的"秀"时,运用了配价语法理论。"秀"新产生的用法主要出现在本世纪初,在互联网及现代传媒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灵活地出现在多种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亲"这一称呼风靡当下,其创造性用法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本文从"亲"的古今汉语语义出发,对照网络中产生的新语言现象,归纳分析"亲"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增加的词汇意义,并探讨其产生和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虚词"正"的用法非常丰富,而特殊用法的产生和演变都发生在中古,这一时期它由本义引申出了表"程度之甚"和"范围限止"的副词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变为让步假设连词。在语义虚化和功能演变的过程中,语义作用点的一以贯之是前提,人类普遍的认知机制是基础,重新分析、语境吸收以及语用推理等在演化的具体阶段分别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气副词"并"产生于近代汉语,从历时角度考察其来源,其语气副词用法是由范围副词"并"发展而来的,范围副词"并"用于否定词之前,且后续句与前半句句义发生逆转,这是语气副词"并"产生的句法环境。随着"并"在这种句法环境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其总括用法逐渐丧失,表语气的功能逐渐凸显,并逐步成为"并"的主要语法功能。现代汉语中"并"在否定句中除了具有反预期、表申辩性的语用功能外,还具有对客观事实进行确认、重复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字从产生到现在,其字形演变轨迹比较清晰,词义用法不断被扩大,并且它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先民们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6.
《醒世姻缘传》中的介词"从"、"打"、"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穷举的方法考察了《醒世姻缘传》中的介词"从"和"打"以及较为特殊的山东方言介词"齐"。发现三者在用法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如都有表示处所的起点的用法;都只用于动词之前等。同时三者又有一些不同,如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的用法比"打"、"齐"要复杂,但跟现代汉语相比尚有一些用法未出现;"打"相对于现代汉语不表示"时间的起点",却有较为特殊的表示"时间终到点"的用法;"齐"没有表示"经由"的用法等。这些都勾画出了这三个介词语法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副词"也"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也较为复杂,其用法的自动识别对语义理解及句法分析有着重要意义.在已构建的副词"也"用法词典、规则和用法标注语料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了规则和统计的方法对副词"也"的用法进行了自动识别,实验结果显示微平均准确率分别为55.20%、62.48%;进而对规则识别结果和统计识别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方式,依据用法在语料中分布率、规则方法及统计方法识别的准确率以及分布率和准确率的综合等多种方式,将规则和统计结合起来进行用法自动识别,多种结合方式中最高微平均准确率达到了69.95%.  相似文献   

8.
对《歧路灯》中表示协同类的介词结构进行考察,从中选取了"和"字结构、"同"字结构、"并"字结构以及"连"字结构进行讨论。这几个介词结构基本上都形成于唐代,有新产生的,如介词"和";也有从动词转化而来的,如介词"同""并""连"。这四个表示协同的介词结构的用法较多,有些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至今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说"通杀"     
"通杀"是一个新兴词语,正在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影响着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对"通杀"一词的意义、用法作了剖析,对新词语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语言的规范问题谈了有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重庆方言"得(dei)"可作方位介词表示"在"、"到"的意义,这种用法也见于中、近古时期汉语的一些书面语言."得"的介词用法并非源自"在/到"的轻音化形式,亦非由"到"或"著"的音变所致.其来源路径当是:"得"放在"给与"类动词后,因"施受同辞"引申为动词"给",然后虚化为引进对象的介词.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得"作介词又进一步用在"动词 得 处所名词"的格式中,语境促成了方位介词"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对《歧路灯》中表示协同类的介词结构进行考察, 从中选取了"和"字结构、 "同"字结构、 "并"字结构以及"连"字结构进行讨论.这几个介词结构基本上都形成于唐代, 有新产生的, 如介词"和";也有从动词转化而来的, 如介词"同" "并" "连".这四个表示协同的介词结构的用法较多, 有些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至今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打"这个词用法非常丰富,词性也是非常繁多。在研究上来说其用法已是几近全面。不过因为近代汉语、一些方言中有特殊用法,"打"作为中缀用法,尚有补充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汉语名量结构状况的历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时期的"名.量"式结构是作为描写性质而非计算性质的"名.一.量"结构的省略形式。在汉语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中,名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功能逐渐分化,且产生了新的用法,最终词汇化为仅用于表总称的名量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14.
"以"字是用法较复杂的文言虚词.本文归纳、总结了<孟子>中"以"的用法,"以"用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介宾词组,做连词与"而"字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挨"字在柳州方言中使用频率相当高。根据"挨"的语法性质,将"挨"分为"挨1""挨2""挨3",对其用法分别进行论述,并与普通话中的用法进行了比较,说明其异同。  相似文献   

16.
"自"是中古时期最常用的副词词尾之一。在上古汉语中"自"最常用的用法是作己称代词,还可以作介词和副词。我们认为副词词尾的"自"是由其己称代词的用法发展而来的。"自"最初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回指主语或表示动作行为由主语发出,随着语言的发展,"自"与主语之间的距离扩大,"自"的回指、强调功能减弱、消失,"自"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受双音化趋势的影响,"自"依附于其前的副词性成分,降格为仅起凑足音节作用的词尾。在类推作用下,"自"的构词功能进一步增强,呈现出类化趋势,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双音节副词。  相似文献   

17.
杜乔芝 《科技信息》2011,(32):228-228,231
"并"和「別に」作为一组独特的否定极性副词,一方面,在意义上是互译的最优选择。另一方面,在功能用法上,用于否定时都有打消预设的功能,产生校正语气;且肯定与否定间都存在关联性,其间存在一个独特的流动过程;这一流动过程需要的转换条件极为相似又略有不同。通过大量的语料研究,证明了中日否定极性副词中一组独特的"并"与「別に」的在意义上的可互译性,用法上肯否流动的共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二代"在信息化时代获得了新的用法,附着在形容词性、名词性、动词性词素后面,可以在单音节后面,也可以在双音节后面,成为一个不自由的合成词素,产生了固定的意义,表示延续或继承了处于社会某一阶层的父辈的存在状态的第二代,包含了一定的贬义色彩或自嘲情绪。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言的发展,程度副词的用法在逐渐扩大,除了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的原有用法之外,又出现了很+名词、很+动作动词、很+区别词等新的搭配方式。这些用法虽然外在表现不同,但却存在着共性,即它们都是人在认知上形成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反映。所以,能够在"很+"框架中出现的词语都是无界的,其内部都具有同质性和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20.
“下”的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上"相比,"下"的研究始终处于不充分的状态,而作为核心词汇,对"下"的研究应该具有不亚于"上"的意义。"下"的基本意义是位置在下的,是名词,由此引申出了多种意义和用法,从空间领域投射到质量、等级、时间等多个领域,在用法上也引申出形容词、动词等多种用法。而引申的途径和手段主要是隐喻和转喻,也包括语境吸收、语义融合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