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建筑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人、建筑和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方式。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成为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在建筑领域内,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生态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成为了当代建筑发展的导航器。  相似文献   

2.
环境管理制度创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有效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理念阐述了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辩证分析了环境政策法律化与环境法律政策化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从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制度创新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成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中国的国家体育馆鸟巢等,这些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伴随着人们对生态世界的追求,"生态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它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未来,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本文,笔者就建筑艺术、生态建筑和建筑智能化3方面对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张家旗 《河南科技》2013,(12):179-180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诸多根源。根据英国环境哲学家罗宾?阿特菲尔德对于环境问题根源的理论探索,从人口、科技、经济、及制度文化方面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总结及评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环境问题根源的聚焦也在不断的变化,提出应综合考虑人口、科技、经济、资源及制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多层次探讨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发展趋势指数等方法,对海口市与三亚市的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并进行趋势预测.三亚市与海口市基本上都是刚进入中级协调发展阶段,两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可提升空间较大.海口市与三亚市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环境资源问题,需借助环境经济政策措施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加强旅游环境保育,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增加当地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6.
三江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三江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建立良好资源环境为基础,营造良好的资源环境是建立美丽三江的关键所在.贯彻正确价值理念,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从而带动三江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结合三江区域的具体情况,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辩证分析以及对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  相似文献   

7.
矿山开采活动作为当前我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效益,对人们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矿山开采活动中,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过度,没有形成良好的开采体系,直接导致环境受到损害。如何把握矿山开采活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环境的岩土体动态、水动力、污染扩散三方面内容着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气候恶化、资源枯竭、人口急剧膨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生态建筑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介绍生态建筑的含义、特征及设计原则以及实例的分析浅谈现在生态建筑的实践现状。  相似文献   

9.
周婧 《河南科技》2013,(12):153
建筑美学就是建筑设计中做到建筑与人文、地理、生态、生活环境的合乎某种规律或定义的和谐,达到设计成果与环境的综合协调美。在设计中可以通过体现建筑的人文美、环境和谐美、整体效果景观美、形式和内容统一美等形式,体现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环境冲突事件主要涉及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利益主体。通过对这三方利益主体的两两博弈形势分析,提出转换政府环境利益的角色定位、增强农民影响政府决策的能力、推动企业与农民利益一体化的治理对策,以期能够为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有效协调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环境利益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