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钠为引发剂,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用作洗衣粉代磷助剂的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m(马来酸酐):,m(丙烯酸)=1:2].引发剂和还原剂分别为单体质量的4.0%和1.9%,聚合反应温度90℃,保温1 h.产物为粘度较低的透明液体,分散性好,色泽浅,螯合力为518 mg CaCO3/g.  相似文献   

2.
含荧光基团的马丙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溶剂,30%的过氧化氢为引发剂,合成得到了含荧光基团的马丙共聚物.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马来酸酐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95∶5,引发剂为马来酸酐与丙烯酸总质量的55%,催化剂为马来酸酐与丙烯酸总质量的2‰,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100℃.以荧光光谱法和静态阻垢法研究了含荧光基团的马丙共聚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64mg·L-1;具有良好的阻碳酸钙和硫酸钙的能力,与市售马丙共聚物的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3.
碱溶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大豆油、丙烯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碱溶性光敏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马来酸酐的用量对碱溶性齐聚物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酸酐配比等于0.6:1时,产物具有较好的碱溶性;产物的光敏性、碱溶性和粘度随着酸酐配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环保型螯合分散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烯酸、马来酸酐以双氧水为催化剂,合成了共聚物,该共聚物具有较强的螯合Fe~(3+)、Ca~(2+)的能力。作为螯合分散剂的一个组分,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与葡萄糖酸钠和有机膦进行复配,复配物螯合Fe~(3+)、Ca~(2+)离子的性能达到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易于生物降解,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螯合分散剂。  相似文献   

5.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马来酸酐丙烯酸的共聚物,然后在它们的共聚物中加入无机盐,复配制成肥料防结块剂。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丙烯酸和顺酐的摩尔比为1:2;引发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时间为3h;固含量设计为35%左右,其防结块效果与聚丙烯酸钠的同类产品对比更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计算丙烯酸酯类聚合物降凝剂与原油蜡烃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优化降凝剂的分子结构。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合成丙烯酸十八酯同极性单体马来酸酐和苯乙烯的共聚物降凝剂。结果表明,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体比例为8∶1∶1时,降凝剂对原油的感受性最佳。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钻井液降黏剂MAA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方式,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二元共聚物(MAA),评价MAA对钻井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AA的最佳合成条件是引发剂用量0.6、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单体摩尔比1.5∶1、滴加时间90 min、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120 min; MAA可以显著降低钻井...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单体,合成聚羧酸,并与柠檬酸复配用于棉织物的免烫整理,结果表明,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剂,并采用亚硫酸氢钠和丙烯酸混合液滴加过硫酸铵和马来酸酐混合液的方法,在55~60℃下合成的聚羧酸最好,并与柠檬酸按1:3配比时,整理织物的褶皱回复角可达272°,白度下降1.5%,失强32.4%。  相似文献   

9.
环保型螯合分散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酸、马来酸酐以双氧水为40化剂,合成了共聚物,该共聚物具有较强的螯合Fe^3 、Ca^2 的能力。作为螯合分散剂的一个组分,丙渗改—马来酸酐共聚物与葡萄糖改钓和有机膦进行复配,复配物整合Fe^3 、Ca^2 离子的性能达到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易于生物降解,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螯合分散剂。  相似文献   

10.
以烯丙醇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氧化还原体系,在水溶液中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实验表明:该减水剂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顺丁烯酸酐和甲醇在1-甲基-3-烷基咪唑/AlCl3催化作用下,经异构化和酯化反应合成反丁烯二酸二甲酯化合物。用统计序贯实验设计方法对合成过程进行了优化。开发了一条产品收率高,与盐酸、三氯化钕等催化工艺相比具有无腐蚀、无污染、价廉等优点的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1-甲基-3-烷基咪唑/AlCl3催化剂具有异构化和酯化两种催化作用,省去了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先制备富马酸中间产品的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一步法即可得到产品,其纯度为99.4%。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与顺丁烯二酸酐摩尔比为0.17∶1、甲醇与顺丁烯二酸酐摩尔比为4.01∶1、反应温度为93.0℃、反应时间为5.0小时。在实验条件下,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收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2.
以马来酸酐改性C5石油树脂制备了改性C5石油树脂.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马来酸酐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改性产物附着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马来酸酐用量为8%,引发剂用量为1.5%,反应时间为2h时,产物的附着力为0.87 Mpa,软化点为142℃,改性后的C5石油树脂附着力增强,软化点升高.  相似文献   

13.
马来海松酸酐合成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与环己胺成盐的方法分离松香中的树脂酸,在催化剂对甲基苯磺酸存在下与马来酸酐进行Diels-Alder反应合成马来海松酸酐. 当松香、马来酸酐摩尔比为1.9∶1.0,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4h时,MPA的收率可达70.3%.  相似文献   

14.
以富勒烯C60和马来酸为原料合成得到一种新型富勒烯C60接枝马来酸聚合物,C60接枝马来酸聚合物再与硝酸铅反应得到C60接枝马来酸聚合物铅盐。通过单因素方法探讨了pH、反应物物料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C60接枝马来酸聚合物铅盐中铅含量的影响,获得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pH=6.92,C60接枝马来酸聚合物和硝酸铅的摩尔比为1∶7,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30℃,该条件所得C60接枝马来酸聚合物铅盐中铅质量分数为56.09%。同时采用FT-IR、UV、GPC、AAS、XRD及XPS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热和热重分析法对C60接枝马来酸聚合物铅盐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DTA分解峰值温度为275、370、462℃,失重率为43.6%,表明产物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内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的合成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级二聚环戊二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内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探讨了该产物的合成工艺,研究了二聚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的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溶剂种类及用量等对产物得率及纯度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测定了产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证实了其结构,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及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松香与马来酸酐通过双烯加成反应,生成马来松香酸酐,马来松香酸酐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酯化反应生成马来松香辛酚基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马来松香辛酚基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酸钠盐表面活性剂.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含有羧酸盐阴离子和聚醚链段非离子两类亲水基,该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14~15,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480 g/L,1%水溶液表面张力为32.04 mN/m.该表面活性剂适合配置重油污型的洗涤剂,具有去油污力强,泡沫适中,稳定性能良好,无毒,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合成顺丁烯二酸单淀粉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顺丁烯二酸酐为酯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合成了顺丁烯二酸单淀粉酯.着重研究了淀粉与酸酐的摩尔比、碳酸钠的用量、水的用量、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用量为10g、淀粉与酸酐的摩尔比为1:0.5、碳酸钠加入量为0.6g、水的加入量为8g、反应时间为4min、微波功率为400W时,可以...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SO2-4/TiO2固体酸为催化剂,马来酸酐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马来酸二丁酯,讨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2-4/TiO2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2.4%,醇酸摩尔比4、回流状态下反应1.5 h,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8.96%,且催化剂性能稳定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结构加成水解法合成二聚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相关模型化合物 ,应用化学分析、NMR分析方法进行鉴定 ,提出结构加成水解法合成二聚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的反应机理 .合成反应过程中 ,二聚环戊二烯降冰片环上的9、10双键与顺丁烯二酸的羧基在H+存在下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顺丁烯二酸—DCPD酯 .在合成反应过程中二聚环戊二烯是端基封闭剂 ,无Diels -Alder加成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