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评价茶渣蛋白提取物(tea residue protein extract, TRPE)作为新型植物源蛋白在水产饲料中的可应用性,以TRPE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或豆粕,分析其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代谢状态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TRPE替代的鱼粉质量分数为15%时,吉富罗非鱼可正常生长;当TRPE替代的鱼粉质量分数超过30%时,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下降20%以上,转氨酶活力升高10%以上,溶菌酶活力提升约2倍;当TRPE替代的豆粕质量分数为50%时,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但其溶菌酶活力提升约1.5倍. TRPE可提升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但过量取代鱼粉会导致基础饲料中必需氨基酸水平下降,对鱼体生长不利;TRPE可取代基础饲料中50%的豆粕,且能保证鱼体在正常生长代谢下免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接触、腹腔注射及口服3种致毒方式,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三聚氰胺的急性毒性研究.口服急性毒性实验中,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进行21d的吉富罗非鱼摄食养殖实验,实验鱼初体重为(55.00±0.05)g.实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溶解度较低,在接触实验中其水溶液没有表现出毒性,96LC50>3500mg/L;而在腹腔注射致毒方式下,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的半致死剂量LD50=1311.90mg/kg;LD5095%可信限为1169.06~1472.21mg/kg;在21d口服急性毒性实验中,添加三聚氰胺后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吉富罗非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但对存活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21d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为31.00mg/(kg*d). 相似文献
4.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简称吉富鱼)从淡水移入不同盐度咸水的平均 死亡时间(MST)和半数死亡时间(ST50)的研究结果表明,MST和ST50值随移入盐度(S)增高而减少,相关性非常显著,其关系式为:MST=494.5/(S-17.0)(P<0.01),ST50-495.1/(S-17.1)(P<0.01)。96h半致死盐度(MLS-96)随吉富鱼体重增是增大相关性也非常显著,其关系式为:MLS-96=15.6W0.045(P<0.01)。吉富鱼适宜在0-12的盐度下养殖,在24‰以上的盐度下不宜养。 相似文献
5.
不同低温条件下吉富罗非鱼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室内人工降温,以0.5 ℃/2 h的降温方法研究吉富罗非鱼的低温耐受能力,分析比较不同低温条件下吉富罗非鱼的昏迷情况和死亡情况,评价其低温耐受性.结果表明:在8、9、10和11 ℃持续低温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的昏迷温度在8.9~10.5℃,半数昏迷温度为9.6℃左右;从开始出现昏迷到全部死亡的经历时间分别为14.5、18.5、24.5和28.5 h;昏迷维持时间与累计死亡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分别为:y=-0.0489x2+1.4330x-9.5078(R2=0.9999)、y=-0.0136x2+0.5024x-3.6385(R2=0.9649)、y=0.0038x2-0.0461x-0.1344(R2=0.9843)和y=-0.0034x2+0.2443x-3.2131(R2=0.9945).吉富罗非鱼的耐受性与时间和温度密切相关,其中8℃组耐受时间最短,11℃组最长. 相似文献
6.
7.
应用低温胁迫试验及PCR-SSCP技术对罗非鱼TCP-1-eta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TCP-1-eta基因多态性与罗非鱼耐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根据TCP-1-eta基因序列设计的TCP1-1、TCP1-2、TCP1-3和TCP1-4引物中,TCP1-4引物在最终恒定温度为8、12、14℃...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脂肪代谢的影响,选择均重为(2.63±0.16)g的健康的315尾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投喂3组不同脂肪水平的等氮低脂肪组、中脂肪组、高脂肪组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分别为3.71%、7.67%和16.55%),饲养90 d。禁食48 h再投喂,摄食不同脂肪饲料后0、6、12、24、48 h取样测定试验鱼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糖含量。结果显示:在48 h内,吉富罗非鱼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摄食后同一时间点,摄食高脂肪试验鱼血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高于低脂肪组(P<0.05),而血糖无显著变化,但有下降的趋势。结果说明:摄食后48 h内,吉富罗非鱼摄食低、中脂肪水平饲料后血液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呈现单峰波变化规律,高脂肪诱导血液甘油三酯合成代谢,但没有改变其变化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应用田间生长量实测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11个不同家系望天树1 a生苗木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性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那坡百南02家系苗高生长最快,河口01家系地径生长最快,那坡百合家系叶面积最大,那坡百南02家系的生物量积累明显高于其他家系;苗高、地径、叶面积3个性状均较大程度地受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那坡百南02家系的质量指数显示其为最优家系,其次为河口01家系;河口02家系和景区2家系的苗期质量等级最差. 相似文献
10.
11.
牙鲆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海舟山海域野生牙鲆群体为亲本,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共构建14个牙鲆家系,分别测定了各家系120日龄30个个体的全长、体长和体重,对家系间的生长和家系内的个体体重变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全长、体长和体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家系1、3、4、10、11和14为生长较快家系,按体重大小依次排列为3>10>11>1>14>4,按全长长短依次顺序为3>14>1>4>11>10。家系2内个体体重变异最大。家系3个体体重变异小,其体重平均值要高出体重最小家系35%,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这一研究为进一步通过家系选育方法培育适合浙江沿岸生长的优良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木聚糖酶和复合酶制剂PS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消化率以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3年8月10到10月10日,在上海水产大学南汇养殖场室内水泥池内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以0.05%、0.10%、0.15%剂量的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养尼罗罗非鱼(32.65±4.16 g),60 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性能指标、蛋白质消化率和鱼体背肌的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随着木聚糖酶添加浓度的增加,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先上升后略有下降,0.1%时达到最大值;(2)随着复合酶制剂PS添加浓度的增加,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呈上升趋势,但当添加量达0.15%时上升缓慢.(3)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对鱼体肌肉营养成分没有影响.因此,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和复合酶制剂PS能显著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利用,但并未改变鱼体肌肉的营养组成.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在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的的适宜添加量是0.1%或0.15%. 相似文献
13.
尼罗罗非鱼Hepcidin基因结构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epcidins是一类具有调节铁代谢功能的抗菌肽.利用RT-PCR、RACE和LA等技术,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Linnaens)]肝脏中分离和克隆到Hepcidin基因.其全长cDNA为505 bp(不包括polyA),5′端非翻译区有85 bp,3′非编码区为156 bp,阅读框为264 bp.其编码的氨基酸包括信号肽和前体肽等,前体肽进一步酶解产生22个氨基酸的活性肽,该活性肽具有Hepcidin基因家族特有8个半胱氨酸的保守序列.罗非鱼的Hepcidin基因结构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本研究为今后阐明Hepcidin基因表达特性、表达产物理化性质、抗菌活性及其相关功能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3种方法制成红罗非鱼整体和分离的骨骼标本,并详细叙述了骨骼系统的结构.红罗非鱼鼻骨发达,无后耳骨和基蝶骨,眶后骨短管状,脑颅背面有由额骨、颅顶骨和上枕骨共同形成的3列骨嵴以及第三椎体上有强大腹突等是红罗非鱼骨骼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周质优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3)
尼罗罗非鱼肠甚长,回旋十分复杂,可分为十二指肠、前肠、后肠和直肠,这4部分的组织结构均由粘膜,肌层和浆膜组成.粘膜肌层缺如,使固有膜与粘膜下层不分.肌层由内环和外纵肌层组成,薄的浆膜覆于肌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鸡卵蛋白、糊精、纤维素、淀粉等原料,以NaH2PO4为唯一磷源,通过调节日粮磷和维生素D3的水平设置8种精制饲料,研究了饲料中的P和维生素D3含量对尼罗罗非鱼生长以及磷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1)尼罗罗非鱼对P的最适需要的质量分数为7%,对维生素D3的最适需要量为104 IU/kg 左右;(2)尼罗罗非鱼对P的消化率随P和维生素D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3)饲料中的P和维生素D3含量对尼罗罗非鱼P收支产生显著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5条措施,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磷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寄生于珠江广州大学城周边水系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鳃上的4种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单殖吸虫,即色斯顿嗜丽鱼虫(Cichlidogyrus thurstonae Ergens,1981);莱苇克嗜丽鱼虫(Cichlidogyrus levequei Pariselle&Euzet,1996);罗非鱼嗜丽鱼虫(Cichlidogyrus hapiochromii Paperna&Thurston,1969);几丁嗜丽鱼虫(Cichlidogyrus sclerosus Palerna&Thurston,1969);其中后3种为中国新纪录.对4种单殖吸虫进行形态描述并给出特征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