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我国企业技术跨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总结了一些典型企业的技术跨越主导技术类型 :持续性技术和突破性技术 ;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实现技术跨越的必然选择 ;探讨了影响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以及所需要的协同促进因素 ;最后总结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管理的内外部落实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突破性技术创新对实现技术跨越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历史实例分析总结了一些典型企业的技术跨越主导技术类型:持续性技术和突破性技术;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实现技术跨越的必然选择并日显重要;探讨了基于不同类型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发展战略选择,并进行了相对应的行业分析。  相似文献   

3.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动力。而京东方作为半导体显示产品的领军企业正是借助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半导体显示技术全面布局。通过深入剖析京东方的成长历程展开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归纳总结突破性技术创新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过程模式。研究发现,当企业发展为拥有雄厚创新资源的领军企业时,更有能力推进突破性技术创新,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涌现又可以推动领军企业进一步形成短期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研究结论为企业明晰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及是否应该将发展重点转移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企业提高动态能力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研究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根据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的互动原理,提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应为全面创新战略和柔性战略,组织结构应为扇平化和项目化管理,以成功实现突破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的制度主导战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一、持续性技术与突破性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前 ,大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的渐进性和延续性变化 ,以持续性技术创新为主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明显加速 ,其发展的特点由原来的以渐进性变化为主演变为技术的非连续性、断层性变化为主。大量的突破性技术以摧枯拉朽之势涌入我们的现实社会 ,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战略产生了深刻影响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可能不充分考虑突破性技术的影响。持续性技术的共同特征是沿着企业组织主流市场中主要顾客的需求曲线提高已定型产品的性能。而突破性技术的发生与发展往往从…  相似文献   

6.
郭孝锋  张健  王家 《创新科技》2011,(10):14-16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企业、政府(UIG)合作创新已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以及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构成的一大突破性实践,对推进实现高校(或科研机构)、政府、企业三主体协调发展、多方共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地区)技术整体跨越与政策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技术跨越的定义和本质,并结合后发国家的情况论述了技术跨越实现的标志以及在跨越实现过程中的三个技术创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分析了国家(地区)技术整体跨越能力特征,以及国家制度、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8.
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与实物期权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的发展战略依赖于技术创新以及创新的模式。上世纪80年代 ,许多研究者曾总结过“产业技术范式” ,认为这种范式具有“路径依赖性” ,即产业技术发展总是依赖于以往技术积累进行的 ,这其实是持续性创新的特征。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不是在既定的“技术轨道”上发生 ,而是另辟蹊径 ,并表现为“突然”出现 ,使许多成功地进行了持续性创新的大公司损失惨重 ,甚至彻底失败 ,而创新者却因此获得崭新的发展机会 ,这是突破性创新的特征。与持续性创新相比 ,突破性创新在技术、市场、管理方面都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而其战略决策难…  相似文献   

9.
面向中小型自主设计制造企业的DRP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面向企业级的产品设计资源管理系统,针对产品设计和制造环节较为精密、跨越专业较多的金融办公自动化企业特点,按照DRP系统的框架结构进行设计,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管理和数据管理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DRP系统概念分析、框架描述以及在特殊行业中小型技术创新型企业的作用和组织形式,对企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面向中小型自主设计制造企业的DRP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面向企业级的产品设计资源管理系统,针对产品设计和制造环节较为精密、跨越专业较多的金融办公自动化企业特点,按照DRP系统的框架结构进行设计,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管理和数据管理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DRP系统概念分析、框架描述以及在特殊行业中小型技术创新型企业的作用和组织形式,对企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颠覆性技术的提出到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颠覆性创新的本质到开辟式创新与效率型创新等理论的拓展,对克里斯坦森教授的颠覆性创新理论的演进发展脉络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总结和梳理,并结合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面临的挑战,给出了发展我国颠覆性技术、实施颠覆性创新的启示与建议。知名管理学大师克里斯坦森是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创始人,颠覆性创新理论对在位企业如何回应新进入者竞争行为、行业新军如何颠覆老牌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对发展中国家及后发企业赶超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对实施和发展颠覆性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洲颠覆性太空技术搜寻计划因其系统化的优势而受到关注。研究了欧洲颠覆性太空技术搜寻初选、评价环节,分析了颠覆性太空技术的理论基础、基于STEP框架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介绍了颠覆性太空技术的技术路线图。通过对欧洲颠覆性太空技术方法体系在理论、方法、实施3个层面经验的总结,得出推动中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启示,即重视技术应用场景分析,建立专家履历信息平台,构建多源信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发展规划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颠覆性技术事关国家安全,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战争规则影响战争胜负,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改变生活方式影响社会形态。综述了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内涵特征,分析发现颠覆性技术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识别,同时面临技术突破需长期积累和技术运用需系统推进等问题。总结了颠覆性技术的预见方法,针对加强颠覆性技术选择培育,提出了技术预见、加强创新、培育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颠覆性技术是实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力量。美、日等国早已布局发展颠覆性技术,中国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通过梳理全球主要国家颠覆性技术资助的经验,结合中国科技管理实情,发现现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传统的评审标准与方式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的“急功近利”等阻碍了颠覆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基于此,提出成立专项资助办公室、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与资助方式以及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裂变性创新研究逐步扩大深化,理论研究需要先对概念的实质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在回顾裂变性创新多种类型定义的基础上,归纳裂变性创新的共同特点。通过对技术创新集合的划分,探讨四种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借助讨论和区分四种创新之间相互交错包含关系,更为清晰的阐述裂变性创新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6.
 颠覆性技术对实现中国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无人机技术领域为例,获取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库和德温特(Derwent)专利数据库2005-2019年收录的2812篇论文与专利数据,基于LDA-LSTM文本分类算法得到技术主题,采用CiteSpace构建共现网络,从突变权重排序及突变时间段和突变共词聚类知识图谱2个角度进行主题突变检测,进而识别出无人机交互技术中的脑机接口技术及手势控制技术为该领域内的颠覆性技术,通过2020年无人机技术领域相关论文专利验证了识别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颠覆性技术对实现中国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无人机技术领域为例,获取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库和德温特(Derwent)专利数据库2005—2019年收录的2812篇论文与专利数据,基于LDA-LSTM文本分类算法得到技术主题,采用CiteSpace构建共现网络,从突变权重排序及突变时间段和突变共词聚类知识图谱2个角度进行主题突变检测,进而识别出无人机交互技术中的脑机接口技术及手势控制技术为该领域内的颠覆性技术,通过2020年无人机技术领域相关论文专利验证了识别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国际双元作为企业平衡冲突性国际化活动的能力,为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的技术赶超提供了可能,但不同国际机会情境下后发企业如何构建国际双元进行技术追赶的过程仍知之甚少。文章通过海天2007~2019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纵向案例研究,探究了不同国际机会类型下新兴市场跨国企业构建差异性国际双元模式实现技术赶超的过程。研究发现,基于技术追赶的动态过程,新兴市场跨国企业面临技术创新机会与市场套利机会时,会分别采取探索性ODI战略与利用性ODI战略;在该过程中,国际双元经历了从次序型双元模式向共时型双元模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