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对科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根据贵州省1995—2016年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数据,对其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6年贵州省人均生活用能总体呈上升趋势,期间从247.64 kg...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碳汇作用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一同影响我国的碳净排放量,测算碳净排放量并研究其脱钩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07—2018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估算各地区碳净排放量,同时结合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法,基于Tapio脱钩模型定义并测算出观测年间各地区影响碳净排放量脱...  相似文献   

3.
首先根据黑龙江省不同年份分行业不同能源的消费特征,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以IPCC(2006)为标准,结合中国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构建出黑龙江省碳排放量的测度方法,并用该方法进一步估算出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的碳排放量时间序列数据.然后需要对各年数据进行动态演变分析,根据指数分解法的优点,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构建指标分解模型.并依据总体碳排放量分阶段定量分析黑龙江省2007~2016年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根据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经济结构方面的优化,经济转型有了一定成果,但是在工业能源利用方面并没用明显改善,工业中的"高耗能,高碳排放"工业部门比重有所增加;能源消费结构中仍以传统一次能源为主,清洁能源比重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新技术、新科技在能源利用方面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城乡居民直接碳排放的持续增长,基于LMDI模型,探究了1995—2012年家庭人均收入、家庭规模和家庭户数三个家庭相关因素以及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对山西省城乡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并比较分析城镇和农村直接碳排放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城镇和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均增长显著,但城镇部分增长速度更快;2家庭人均收入效应为城镇和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家庭户数效应显著增加了城镇居民直接碳排放,但对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微小;能源强度效应和家庭规模效应对城乡居民直接碳排放的抑制分列第一、二位;能源结构效应对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碳排放系数效应对城乡居民直接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均比较微弱。最后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IPCC方法,核算并分析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变化,采用EKC模型检验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由3.15 t·人-1增至9.21 t·人-1,增长近3倍.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存在明显地域分布和空间分类差异,北方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能源回弹效应是指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能源消费节约量低于预期节约量的现象.该文基于中国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投入产出表,结合相应年份能源消费数据,编制包括23个行业的能源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各行业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引入直接能耗系数和完全能耗系数,探究能源回弹效应与行业能耗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估算长沙市2007—2016年各类农地利用净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EKC经典函数模型、Kaya恒等式与LMDI方法,检验农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产值之间的耦合关系,识别农地利用净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农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先增后降总体略有下降,耕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与农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呈现相同变化趋势,净碳...  相似文献   

8.
利用能源消耗量和能源碳排放系数计算运行阶段建筑碳排放量,构建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对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河南省2010—2019年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南省建筑碳排放增长了1.06倍;常住人口数量是建筑碳排放最大的影响因素;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城镇化率、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四个因素与常住人口相对比,对建筑碳排放影响较小,但由于各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综合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在区域低碳减排的目标下,保持经济正常增长的前提下,可以从降低人们能源消耗和技术的维度探索低碳减排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林业大省,在多个产业发展方面以及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在经济效益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状况下,碳排放过量也逐渐显露出来.以2014—2018年黑龙江省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扩充的STIRPAT模型分析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引起了极大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而对于市级层面的交通研究较少。为了深入探究影响市级单位交通碳排放的因素,缓解交通业所带来的环境和能源压力,研究引入新变量能源价格,通过构建STIRPAT模型,采用PLS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14年北京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的扩张是影响北京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价格的提高对交通碳排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民用汽车拥有量、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的上升使得交通碳排放显著增加,而能源强度的提高对降低碳排放的影响较小。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对降低北京市交通碳排放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振 《甘肃科学学报》2011,23(1):139-142
在分析我国1990~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变化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测算各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临界值与脱钩潜力,并探讨其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各省区能源消费强度空间趋同趋势明显,但脱钩潜力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发展水平对脱钩潜力具有较大影响,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消费强度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是增...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呈"倒U型";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对家庭消费支出是负向影响,且在不同的分位数下,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受教育程度和户口登记状况的影响作用是随着分位点的升高而降低;18周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的个数以及户口登记状况在低分位点处的影响最大;婚姻状况、是否购买医疗保险、是否购买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消费和GDP、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协整关系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天然气消费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天然气消费与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两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性。从误差修正模型的动态分析来看,GDP对天然气的短期波动影响与长期影响效应作用相当,能源效率对天然气的短期消费波动呈负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天然气的短期消费波动有巨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其中会奖旅游属于典型的高端旅游市场,被看作行业含金量最高的部分,受到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北京会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将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并请专家对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最后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优化北京会奖旅游的建议。这不仅能为北京会奖业的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决策依据,且能使北京会奖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及消费方程,构建了天然气消费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地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定量计算得出了影响因素的区域性差异。从长期来看,东部天然气平均自发消费水平高于中、西部,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效应高于其他两区;中部能源消费结构影响效应高于其他两区;西部GDP、产业结构影响效应高于其他两区。从短期来看,三个地区GDP、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耗强度的短期波动对天然气消费量的短期波动均有影响,且短期效应比长期效应更显著。从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来看,东部地区最强,其次是西部,最弱的是中部。  相似文献   

16.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近几年我国网络购物发展的相关数据,对网络购物这一新兴商务活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寻找影响网络购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定量角度给出网络购物影响因子的关联排序,以期对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探究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强度、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及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有利于制定碳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了我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强度、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及经济增...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评价问题中,属性权重的确定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综合灰色系统理论和基于优势关系的粗糙集理论的特点建立灰色粗糙集模型,提出一种新的综合评价赋权方法,使确定的权重更合理、精确.进而对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能源消费量进行了分析评价,希望为相关部门在能源分配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地对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促进消费的对策措施,对促进济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政府进行经济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抽样调查,对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学历的人群进行调查,指出了居民收入、消费环境、预期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收入方式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