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本文以尿素氮、肌酐为指标,在间歇腹膜透析(IPD Intermittent PeritonealDialysis)中建立了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临床575例次腹膜透析验证,模型预测值与临床值有满意的吻合.它可用于 IPD 时患者体内 BUN、Cr 储量及每次透析后排出量的预测,及作 IPD 时 BUN、Cr 动力学监测,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透析处方,这一模型已制成微机 BASIC 软件,临床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2.
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老年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替代疗法: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诞生,在慢性肾衰的透析疗法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其特点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实际治疗费用低。Jassal SV等报道老年病人占腹膜透析的40%以上,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护理要引起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横断面调查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尿毒症人群中隐性结核感染(LTBI)患病率,并探讨影响尿毒症透析人群LTB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长期(≥3个月)HD和PD患者270例.排除活动性结核病、HIV感染、恶性肿瘤、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数值,无结核活动相关症状(发热、盗汗、消瘦等)的ELISpot阳性,影像学检查排除活动性结核者为LTBI,通过对LTBI患病率研究,以获得可能导致LTBI的危险因素.结果:270例(122例PD和148例HD)中,47例(17.4%)为ELISpot阳性,223(82.6%)为ELISpot阴性.HD组(18.9%)患者LTBI患病率略高于PD组(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LTBI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0.97[0.95,0.99]每年增量),结核病史(OR:4.78[1.03,21.9])和吸烟史(OR:2.89[1.15,7.32]).结论:尿毒症透析人群LTBI患病率为17.4%,与健康人群LTBI患病率相似;不同透析方式LTBI患病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吸烟行为及结核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孟蔚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221-222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发病率有上升之趋势,并且死亡率很高.感染多来源于HD的血管通路,尤其是应用人造移植血管或血管内留置导管者.IE最常侵犯二尖瓣.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无套囊的双腔导管、透析时间短、安置心脏起搏器等是HD患者发生IE的危险因素.IE患者的预后不良,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IE,病死率几乎100%.近年来,为改善预后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仍存争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中红细胞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血液透析(血透组)和172例腹膜透析(腹透组)患者的血样,检测红细胞脂肪酸谱和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并对二者之间进行t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透组和腹透组的胰岛素抵抗发生比例分别为43%和32%,两组间脂代谢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胰岛素抵抗水平将透析人群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轻度胰岛素抵抗组和严重胰岛素抵抗组.单因素分析表明体质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二十四碳一烯酸、十四烷酸、二十二烷酸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透析人群甘油三酯对胰岛素抵抗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红细胞脂肪酸谱饱和脂肪酸与C-反应蛋白、IL-6明显相关.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人群脂代谢存在显著差异,血液透析患者较腹膜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红细胞脂肪酸谱与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摄入饱和脂肪酸过多可能会增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衰弱情况,评价透析龄及蛋白能量摄入与营养不良关系,评估营养不良与衰弱关系.方法:对52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量表及心血管健康研究量表分别评估其营养情况及衰弱情况.根据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及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体脂率、肌肉量、生化指标、人体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慢性肾衰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疗效 .方法 :对 1 996年以来自愿接受腹透 32例患者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 .结果 :1 2例急性肾衰治愈率达83.33% ,慢性肾衰透析时间为 3~ 38月 .结论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为治疗急、慢性肾衰的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疗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腹膜透析治疗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5 a来收治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20例,入院后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一旦病情进展,立即早期联合应用腹膜透析.将透析管置入膀胱直肠窝,术后即进行间歇性腹膜透析(IPD).结果全组20例患者在腹膜透析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情况良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腹膜透析方法简单、安全,通过内科综合治疗及早期联合应用腹膜透析,提高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非卧床式持续性腹膜透析 ( CAPD) ,目前仍然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往往因为并发症的发生而影响继续治疗甚至停止透析 .为了有效地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就近 1 0年来关于“CAPD”并发症的防治上从手术因素、腹腔内透析管、透析液及各系统继发性损害及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紊乱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目的为了减少“CAPD”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是当前治疗终未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并发症是腹膜炎,占永久性中断腹膜透析的28%。CAPD伴发腹腔感染的主要因素是病人的机体状态和腹透的操作技术,其中腹膜透析的皮肤出口,皮下遂道感染,连接管污染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护理质量与感染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祝睿鋆  沈旭慧 《科技资讯》2014,(11):221-221
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社区腹膜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进行阐述,旨在为社区腹膜透析患者平时的家庭照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析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治疗效果。观察对象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64例为实验组,腹膜透析时间为两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经过腹膜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治疗结果差别较大,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腹膜炎的概率较大。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和腹膜炎的机率明显大于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探讨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有效护理方法。总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21例行腹膜透析导管移位患者的非手术复位的护理方法和体会。21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了透析导管移位,其中5例发生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2周,11例发生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3~12周,3例发生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4月,2例在腹膜透析置管术6月后。导管移位的位置分别为:麦氏点10例,髂前上棘5例,骨盆边缘6例。经积极处理后,复位成功率达76.2%。寻找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原因并及时给予处理是及时纠正导管移位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的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透析充分性的影响.32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HD治疗组和HP/HD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HP/HD组能明显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血清β2-MG和瘦素水平,降低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HP联合HD人工肾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在CAPD患者中与微炎症的关系及能否预测死亡的结局.[方法]选取41名CAPD患者,检测炎症因子(SF,CRP和血白蛋白)和通过放免的方法检测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CAPD患者T3水平(2.75±0.82 pg/ml)与正常人(3.7±1.0 pg/ml)相比较水平更低,FT3水平直接与血白蛋白水平(r=0.51,P=0.001)正相关和SF(r=-0.365,P=0.05),CRP(r=-0.5,P<0.05)和年龄(r:=0.59,P<0.001)负相关.通过kaplan-Mey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低T3水平能预测死亡的结局.[结论]FT3,CRP和血白蛋白关系表明炎症-营养不良可能与CAPD患者低T3综合征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与PD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低T3水平能很好预测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从目前对腹膜超滤衰竭的发生,腹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综述腹膜血管生成特征的研究进展。结果:多种原因可促进腹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促进腹膜新生血管的增生,从而增加腹膜转运的有效滤过面积,减少超滤量,腹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是患者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因。结论:引起腹膜超滤衰竭发生的诸多原因及机制中,腹膜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占主导地位,是腹膜超滤衰竭病因学的研究热点,多种方法可能可以干预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种并发症,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眼底出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可有效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及时更换肾脏替代治疗,对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付慧  皮桂芽 《科技信息》2011,(2):372-372
观察高通量透析(HPD)对尿毒症患者血脂代谢异常、营养及肌酐方面的影响,并与常规血液透析(CHD)进行对比。方法:将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PD组采用F60滤过器,CHD组采用F6透析器,均每周透析2次,每次5小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两年临床观察,分别将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甘油三脂,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下降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两年后HPD组透析后血TC,TG,LDL均有明显降低,P<0.05,ALB明显升高,P<0.05。CHD组透析前后ALB,TC,TG,LDL,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通量透析器与常规血液透析相比对白蛋白及血脂代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序惯透析抢救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至2004年10月用血液透析的序惯透析方法,抢救12例终末期尿毒症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结果: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抢救尿毒症并急性左心衰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必须以预防为主,平时多对患者进行透析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患者了解规律透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不按时透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CAPD(即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方法治疗尿毒症达到减轻病人痛苦,延长晚期尿毒症病人生命的作用。方法:采用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腹膜透析管,切开法植管,用天津市氨基酸公司袋装腹膜透析液,对我科1996~1997年住院的尿毒症病人用CAPD方法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用CAPD方法治疗晚期尿毒症病人与药物治疗比较,优于药物治疗,能够维持晚期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结论:用CAPD方法治疗晚期尿毒症病人安全有效,简便价廉,是晚期尿毒症病人维持生命的可靠有效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