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配伍丝裂霉素(MMC)抗肿瘤作用,为临床肿瘤化疗提供用药选择。方法:采用体内试验以荷瘤小鼠实体瘤重、抑瘤率为实验指标评价青蒿素配伍丝裂霉素(MMC)对S180移植性肉瘤的抑制作用;以荷瘤小鼠存活时间为实验指标评价青蒿琥酯配伍丝裂霉素(MMC)对H22移植性腹水癌的抑制作用。结果:青蒿琥酯配伍丝裂霉素(MMC)能明显抑制实体瘤重和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结论:青蒿琥酯配伍丝裂霉素(MMC)具有一定抑制S180、H22诱发的移植性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人类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RT对MDA-MB-231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数量变化;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ART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RT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损伤反应通路相关蛋白γH2AX(S139)、phospho-ATM(S1981)、phospho-CHK2(T68)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失去原有细胞形态,实验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侵袭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实验组G2/M期细胞数显著增加,且γH2AX(S139)、phospho-ATM(S1981)、phospho-CHK2(T68)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ART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使该细胞阻滞于G2/M期,可能与γH2AX(S139)、phospho-ATM(S1981)、phospho-CHK2(T68)等蛋白的激活引起DNA损伤反应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的制备、用途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蒿素是含有过氧桥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其衍生物有青蒿琥酯、蒿甲醚和二氢青蒿素等。青蒿素是有效的疟痰治疗药物,此外它还具有抗肿瘤、抗寄生虫、影响免疫等药理作用。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单、快捷的药物配体自识别的方式制备了青蒿琥酯(ATS)-转铁蛋白(Tf)复合物(ATS—Tf).紫外一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pH=7.4)下,ATS与Tf易自组装形成稳定的ATS—Tf复合物(结合常数群为3.4×10^5L/m01);而在酸性条件(pH=5.5)下,结合能力相对变弱(Kf=1.7×10^4L/m01),ATS易与Tf分离,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同时研究了该复合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TS—Tf复合物对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较低,而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和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良好的靶向杀伤性,有望开发成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液相色谱法证实Tf增强了癌细胞对ATS的摄取能力.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和荧光光谱分析对ATS与Tf的结合模式和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ATS—Tf靶向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理.研究为青蒿琥酯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在癌症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α、β二乙酰基珀琥酸酯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食品香味中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法制蔗糖酯——生物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好用发酵法制蔗糖酯的研究工作,菌种采用解烃棒杆菌,将其在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增减基中增减时能产生蔗糖酯。通过比较生长细胞和休止细胞的产酯情况来寻找最佳发酵条件,本实验使用溶剂萃取法分离提纯了蔗糖酯。通过UV-3000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对产品蔗糖酯进行了定量定量检测,并用水数法测定了HLB值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E琥珀酸酯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维生素E及琥珀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维生素E琥珀酸酯。在此基础上 ,以人胃癌细胞SGC - 790 1为实验模型 ,利用MTT法观测了维生素E琥珀酸酯对其细胞生长的影响 ,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利用WesternBlot法检测了与调亡有关的c -Jun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发现 ,维生素E琥珀酸酯合成品对SGC - 790 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可通过促进c -Jun蛋白表达诱导SGC - 790 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蒿叶和花蕾中的精油并研究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青蒿精油的提取工艺;以5种代表性的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ICC 10384、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ICC 2365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ICC 10275、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ICC 2487、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 33032作为指示菌,利用滤纸片法检测青蒿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法进一步测定青蒿精油对这5种指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蒿叶和花蕾中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5 h,蒸馏时间3 h,料液比1∶8;此条件下提取出的青蒿精油对5种指示菌(包含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酒酵母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均为48.5μL/mL。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青蒿药用成分提取方法--冷浸提取、回流提取、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温浸提取、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等方法及检测技术,综述了以上技术在青蒿药用成分提取和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青蒿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点、抗疟药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收治的30例非洲务工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检疟原虫阳性19例,其中,恶性疟原虫6例,间日疟原虫5例,分型不详8例;30例中单用蒿甲醚治疗10例,青蒿琥酯治疗8例,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5例,氯喹治疗1例,蒿甲醚联合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6例;疗程最短2 d,最长15 d,所有病例最终均有效控制症状.结论输入性疟疾临床症状典型,有急性肝损害、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肾衰竭、脑型疟疾及肺病变等常见并发症,血检疟原虫阳性率较高,常用抗疟药物能有效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11.
青蒿是我国传统中药,性味苦、辛,归肝,微寒,有特殊香气,其有效活性成分为青蒿挥发油。该文采用《中华药典》介绍的简便易行的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并研究了其优化条件。实验表明,选用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挥发油得率受到青蒿量和水量(即料液比)以及蒸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最佳条件是料液比为1∶7.4,蒸馏时间为5h,此时可获得最高的青蒿挥发油得率。  相似文献   

12.
青蒿挥发油具有抗菌、解热、止咳、平喘等药理作用,是青蒿的活性成分,一般采用蒸馏法、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溶剂提取法和压榨法提取。本实验选取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挥发油,以乙醚为溶剂,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7.8,蒸馏时间为3 h时,青蒿挥发油得率最高,为提取青蒿挥发油的最佳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载体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为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提供载体材料。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使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将异硫氰基荧光素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进行化学嫁接,以离子交联法制成具有荧光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与肝癌HepG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应温度及试剂滴加速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30℃,滴加速度为2mL/min,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可得到偶联稳定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为290nm,形态规则,细胞荧光效果明显;此方法能用于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粒载体。  相似文献   

14.
在2003年2月底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浙江省有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2项获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科院在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喜获丰收。在23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浙江大学占了2个,分别是:机械能源学院朱位秋教授等的“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和理学院李有泉教授等的“轨道简并强并联系统的SU(4)理论”成果。在颁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时,浙江省农科院的徐子伟和林寿康同时出现在领奖台上,他们获奖的项目分别是:“用酶技术开发大麦及高麸型饲粮及其产业化研究”和“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农桑系列的育成与推广”。我省其他3个获奖项目分别是:省医科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李思温等人的“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季诚建等完成的“草甘膦副产氯甲烷用于甲基氯硅烷单体合成新工艺”及浙江林学院参与完成的“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本期介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两个项目。  相似文献   

15.
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紫外分光光度-稀释透过率法测定了不同样品的紫外吸收率。采用DPPH法测定了这4种植物提取液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了青蒿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另外,还将青蒿提取物用石油醚、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逐次液液萃取分离,并利用酶标仪进行了扫描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AGLROS(lncRNA HAGLROS)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系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小RNA干扰技术)对细胞进行转染;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相关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qPCR结果显示:对A459细胞进行转染后,siRNA-lncRNA HAGLROS-homo-435敲减效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能力、细胞侵袭能力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HAGLROS在肺癌细胞系A549中作为促癌基因发挥作用,可为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木糖醇亚硒酸酯是一种新合成的化合物,其能够引发人肝癌细胞系SMMC-7221细胞凋亡并且其引发SMMC-7221细胞凋亡伴随着谷胱甘肽的消耗.为了提供更多关于木糖醇亚硒酸酯的抗癌机制研究,该实验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经该化合物处理后的SMMC-7221细胞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这3个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在经0.5 mg/L 或1 mg/L木糖醇亚硒酸酯分别处理SMMC-7221细胞12、24、36、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从12~48 h内显著上调;此外,caspase-8和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仅在24 h显著变化,而在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达在12 h上升,在24 h到达最大值,在36 h和48 h逐渐下降.木糖醇亚硒酸酯作为一个能够诱导细胞凋亡的有应用前景的抗癌药物,可能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信号通路引发SMMC-7221细胞凋亡,其深层次的抗癌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SCP1是一种膜定位的磷酸酶,可以去磷酸化RNA聚合酶Ⅱ并沉默神经元基因.目的:探讨SCP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其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种癌细胞中SCP1的表达;体外划痕实验检测SCP1对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 TM细胞侵袭实验检测SCP1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TT法检测SCP1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CP1对细胞信号通路分子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SCP1多种癌细胞中均有表达;SCP1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及增殖能力;抑制SCP1的表达能显著上调MDA-MB-231细胞p-AKT的表达.结论:SCP1可能通过去磷酸化AKT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9.
对聚乙交酯纤维和聚丙交酯纤维进行体外降解和细胞接种试验,研究两种纤维的体外降解行为,观察细胞在两种纤维上的黏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聚乙交酯纤维适合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但是其降解速度较快;而聚丙交酯纤维的降解速率较慢,但是细胞在纤维上的黏附和增殖情况较差。根据两种纤维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具有皮芯结构的新型纤维基组织工程肌腱支架,既能为细胞黏附提供场所,还能在降解中承担一定的力学载荷。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青蒿种植基地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自然牛长条件下,选取三峡库区44个青蒿生长地点,对影响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的相关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百分率为89.258 6%,可以用来表述影响花蕾青蒿素含量相关因素的全部信息.主成分1为青蒿的阳光土壤因子,主成分2为青蒿的立体气候因子,主成分3为青蒿的生物量因子.将44个青蒿生长地点分为4类,根据青蒿索种植需要进行集中选择,筛选出阳光土壤因子和立体气候因子最佳的青蒿种植地点为三峡库区的酉阳县和秀山县,与目前三峡库区青蒿原料的实际采集地点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