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利用固态发酵法从瑞氏木霉QM9414发酵液中提取纤维素粗酶液,然后将其固定在壳聚糖上,测定粗酶液的酶活力,固定化酶与粗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和Km值.结果表明,粗酶液的蛋白质含量为33.33 ug/mL,酶活力为120 IU/mL.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而粗酶液为50℃,粗酶液的最适pH=5,固定化酶的最适pH=4,固定化酶的Km值3.592 01×10-2,粗酶液的Km值为4.076 04×10-2,表明固定化酶的很多性质均优于游离酶液.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酶解物抗氧化及促进微生物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Alcalase蛋白酶对大豆蛋白的水解作用,通过正交设计确定酶解最佳条件,探讨最佳水解条件下不同酶解时间酶解物的抗氧化性和促进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酶解最佳条件为:pH 9.0、温度65℃、底物酶量比100 g/mL;酶解90 min的酶解物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酶解30 min的酶解物对酵母菌生长有促进作用,酶解60 min酶解物对酵母菌的代谢作用显著;酶解60、90 min的酶解物对黑曲霉的生长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见,酶解时间不同,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与促进微生物生长作用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交联吸附法将β-葡萄糖苷酶固定在壳聚糖上,方法简便易行.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相比于游离酶上升了10℃,且固定化酶提高了游离酶的热稳定性.固定化酶最适pH值为6.0,与游离酶相比上升了1.0,更耐碱.固定化酶对化学试剂稳定性增强,贮藏稳定性有显著提高.固定化酶优化了游离酶的部分酶学性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水蛭为原料,研究不同酶解因素(酶种类、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酶解温度、底物浓度)对水蛭酶解产物抗凝血活性的影响规律,优化水蛭的酶解技术参数,并对酶解产物进行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酶解技术条件为,适宜的水解酶为胰蛋白酶,酶用量7000 U/g,酶解时间7 h,酶解pH 8.3,酶解温度50℃,底物浓度14%(w/w)。在该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抗凝血酶活性最高,达到640 U/g。  相似文献   

5.
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催化专一性强等显著特点,然而,酶的活力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为了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20多年来长期进行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等酶改性技术的研究,发现通过酶的改性,可以显著改进酶活力和稳定性.文中对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在酶改性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固定化蚯蚓纤溶酶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荆,用吸附交联法固定蚯蚓纤溶酶,对蚯蚓纤溶酶的固定化条件及固定化酶的各种性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酶固定的最适条件:1 g用pH为6.5的磷酸盐缓冲液浸泡的壳聚糖载体与5 mL体积分数为1%戊二醛在25℃交联8 h,充分洗去戊二醛之后,加入蚯蚓纤溶酶13 U,4℃吸附6 h,充分洗去未交联的游离酶,酶活力回收最高大约为63%,固定化酶的比活为0.082 U/mg.固定化酶,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游离酶的最适pH值为8.5,而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8.0,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均比游离酶有所提高,游离酶、固定化酶都能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固定化酶不再水解BSA.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木瓜蛋白酶酶解辅助提取葛根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以葛根素及葛根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筛选了酶解时间、酶质量分数、酶解温度、酶解pH值等;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以葛根素及葛根总黄酮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酶解时间、酶质量分数、酶解温度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的筛选。文章首次选用木瓜蛋白酶酶解的方法,对葛根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辅助提取,并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酶解pH值为6,酶质量分数为2%,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4h时,木瓜蛋白酶酶解辅助提取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杜仲粕壳酶解液中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可行性,将其总糖含量作为酶解率的考察指标,在相同酶解条件下,同一用量的不同种类酶和不同用量的同一种酶分别对杜仲粕壳酶解,采用蒽酮比色法,以供试品空白为参比测定酶解液中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在625 nm波长下测得的各酶解液中总糖含量能较好地反应出酶解率的不同,同时酶解液中的酶不会影响蒽酮比色法测定酶解总糖的含量作为酶解率的考察指标.采用差示光度法(△A法)可消除酶解液中干扰测定总糖含量的许多因素,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为研究酶解法预处理样品原料的酶解率提供一种可行的考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辣椒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5个辣椒品种9个发育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发育时期3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五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11条酶带,而在双叶期和四叶期,未检测到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谱在二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9条酶带,而在双叶期酶带数最少,仅为3条;酯酶同工酶酶谱在六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6条酶带,在六叶期和二层花序期酶带数最少,只有1条.通过分析这3种同工酶的总酶谱,找到了区分5个辣椒品种的标志性酶带.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用无机物载体(活性炭、分子筛、硅胶)表面吸附固定植物酶(菠萝酶,木瓜酶)技术,以及固定化酶的活性寿命及其催化效能。将实验制得的固定化酶多次反复应用于催化胶液水解反应中。反应结果证实表面吸附固定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另外还采用“补酶”的方法,使吸附酶趋向平衡,以减少该固定化酶中酶的脱落。初步探讨了用与水不溶支撑体的共价结合法固定酶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蜗牛嗉囊为原料提取蜗牛酶产品,检测所含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对其蜗牛酶产品进一步测试,结果表明新疆蜗牛酶中的纤维素酶活力为450U/g淀粉酶为405U/g。验证了新疆蜗牛酶中纤维素酶的活力很高。  相似文献   

12.
酶工程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结合笔者等人二十多年来在酶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控制,酶的分离纯化,酶,细胞和原生质体固定化,酶分子修饰,酶的非水相催化,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用酶等酶工程领域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简单介绍了二十多年来酶工程研究的进展,对酶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产酶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过程.将数学上的关联分析思想应用于白腐菌的产酶过程,计算影响该菌产酶的四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其中含水率与白腐菌分泌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的关联度最大,分别达0.8310和0.7479,说明含水率是影响该菌产酶的最主要因素.此外,提出可建立GM(1,1)模型用于日产酶量的预测,为今后探索微生物产酶条件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蜡状芽孢杆菌Bc-05茵株的发酵上清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所获得的纤溶酶进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经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该酶有直接水解纤维蛋白和激活纤溶酶原的双重作用,最适作用温度37℃,最适pH=8.0,在pH=8.0条件下25℃和37℃放置24 h酶活力仍保持77.52%和78.96%,该酶体外对兔血凝块有明显的溶解作用;Ca2+,Mn2+离子对该酶具有激活作用,而Cu2+,Fe3+完全抑制其纤溶活性,PMSF,EDTA和DTT对该酶有抑制作用,说明活性中心含有二硫键、金属离子和丝氨酸;测其N端10个氨基酸序列为NH2-Val-Thr-Pro-Thr-Asn-Ala-Val-Asn-Thr-Gly,与其他生物来源的纤溶酶相比较没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酶的活性和稳定性,方法:酶亚单位重聚酶固相化,结果:获得稳定,高活性的荧光酶,结论:亚单位重聚和酶固相化是酶稳定性和活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匀浆液中提取出粗酶液,利用DNS法分析粗酶液中内切型纤维素酶(也称Cx酶)的活力.用刚果红染色法确定了赤子爱胜蚓含有3种内切型纤维素酶,将其分别称作Cx酶Ⅰ、Cx酶Ⅱ和Cx酶Ⅲ.经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内切型纤维素酶,得到0.15~0.20 mo...  相似文献   

17.
建立荧光素酶的提取方法。方法 饱和硫酸铵分步提取;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分子量。结果 得到分子量为79ku的荧光素酶。结论 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荧光素酶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乙醇对鲍鱼碱性磷酸酶活力与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效应物研究对鲍鱼碱性磷酸酶(ALP)活力影响的结果表明.酶的剩余活力随着乙醇浓度增大而迅速下降,乙醇浓度40%可使酶活力完全丧失.说明乙醇对鲍鱼ALP有明显的失活作用,JG50为13%.含较低浓度乙醇(30%)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反应.测定乙醇对酶的失活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乙醇对鲍鱼ALP的失活作用是非竞争性机制,说明底物存在不影响乙醇对酶的失活作用.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鲍鱼ALP经乙醇微扰后的分子构象变化,发现乙醇对酶分子构象有显的影响,酶的内源荧光强度随乙醇浓度增大而增强.荧光发射峰逐渐发生红移.紫外吸收光谱在276nm吸收峰随乙醇浓度增大而增强.这些结果表明.酶蛋白分子中的生色基团残基的微环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刺嫩芽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pH、温度以及抑制剂与激活剂对从新鲜刺嫩芽中提取出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及温度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为4.4,在pH 4.0-4.8内有较高的稳定性;最适温度为12.5℃,在30℃以上失活;70℃热处理90 s可以钝化PPO的活性;抗坏血酸(Vc),L-Cys对PPO有抑制作用,SDS对PPO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酶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以及酶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影响酶传感器研究进展的瓶颈,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