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pH滴定法测定D青霉胺铅络物的稳定常数,这个常数在文献上尚未见有报导。我们所得结果为log~Cβ_1=12.26(30℃)与文献上所报导的DL—青霉胺铅络合物稳定常数log~cβ_1=12.36接近。本文结果对D—青霉胺对铅离子的解毒作用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电位pH法测定了在20.0±0.1℃温度下以NaNO_3为支持电解质,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Tiron的酸解离常数并考察了该常数随溶液离子强度和溶剂组成的变化规律,溶液的离子强度变化范围为I=0.1-4.0mol dm~(-3)。混合溶剂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0,5,15,25,35和50wt%。用基于Pitzer方程式的最小二乘多项式逼近法确定了各种不同组成的混合溶剂中酸的热力学解离常数。该常数的对数值logK_0与混合溶剂中有机组分摩尔分数X以及混合溶剂介电常数D遵从下列经验关系: logK_0=k_x X+C_1 logK_0=k_D 1/D+C_2式中k_x,k_D,C_1和C_2皆为经验常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NaLS)存在下,Br—BTAM和Br—BTAE与Co~(3+)的三元配合物.研究表明,在pH8.5~9.7时,Co~(3+)与Br—BTAM和Br—BTAE的配合物分别于波长595nm和575nm处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度分剐为9.5×10~4和1.07×10~5L.Mol~(-1).Cm~(-1).应用连续变化法,等摩尔系列法以及平衡移动法、斜率比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o:Br—BTAM和Co:Br—BTAE均为1:2,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1.0×10~(10)和8.65×10~(10).首次用光度法测定了Br—BTAM和Br—BTAE的离解常数为pK_(Br-BTAE)=13.0(pK_1=2.9,pK_2=10.1),pK_(Br-BTAM)=13.10(pK_1=3.9,pK_2=9.2)。  相似文献   

4.
在25±0.1℃,1=0.1 mol·L~(-1) 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甘氨酸,L—缬氨酸,L—丙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和DL—笨丙氨酸等α—氨基酸(缩写为α—AA,记为B配体)的酸离解常数,Zn(Ⅱ)—α—AA二元配合物和锌(Ⅱ)—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芬布芬缩写为Fen记为A配体)的稳定常数。实验发现在logβ_(102)与pK_2~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lo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logK_M和△logβ_(111)二个参数描述了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体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堆积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1D+1D钴共晶配合物[Co(bbbi)(4-mbc)2](bbbi=1,1-(1,4-丁基)二-1H-苯并咪唑,4-Hmbc=对甲苯甲酸).通过元素分析、IR、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137 4(5)nm,B=4...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光透薄层电池测定异相电子转移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求算(D_o/D_R)~(1/2)的方法。测试了配合物(Fe(NCS)_3(H_2O)_3)(18—C—6)在二甲基亚砜中阴极还原的速率常数k_f和k_b、式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_s~0′、传递系数α、扩散系数D和(D_o/D_R)~(1/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伪极谱法测定镉在氟化物体系中与氟形成配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 .结果表明 :Cd( )在氟化物体系中的伪极谱行为符合可逆电极反应伪极谱理论 .在镉浓度为 2× 1 0 -7mol· L-1、p H=8的条件下 ,测得镉与氟形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 Cd F 、Cd F2 ,其积累稳定常数分别为 2 .95和 3.4 2 ,与文献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的水溶性碘化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镉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用改进的三波长Sanchez法测得了该配合物在pH=13.0,μ=0.2(NaNO_3调节)和25℃(±1℃)条件下的稳定常数K=6.05×10~7,组成比为1:1.  相似文献   

9.
芬布芬与二价的铜 钴 镍及锌配合物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0.2℃及 I=O.1mol·L~(-1)KNO_3存在下,用 pH 法分别测定了在80%(V/V)二甲亚砜混合溶剂中水的离子积常数、芬布芬的离解常数以及芬布芬与二价的铜、钴、镍、锌四种金属离子形成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这四种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间均符合一般规律,且与金属离子的 Irving-Williams次序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钛(Ⅳ)—磺基水物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竞争体系中络合物的形成。测定了柠檬酸钛、酒石酸钛、苹果酸钛络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3.7时、钛(Ⅳ)与柠檬酸形成1:1无色络合物,其lgβ_1=9.95(±0.04),钛(Ⅳ)与酒石酸形成两种无色络合物,其组成比分别为1:1和1:2,lgβ_1=7.81(±0.03),lgβ_2=10.35在PH3.5时,钛(Ⅳ)与苹果酸形成1:1无色络合物,其lgβ_1=8.49(±0.04)并用金属指示法等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7种过渡金的氯化物(或硫酸盐)与哌啶二硫代甲酸组成为1:2的新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部分配合物的溶度积常数的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稀土金属离子Ln(Ⅲ)(Ln=Y、La、Ce,……Tm,Yb,Lu)与檞皮素(H_5Q·2H_2O)在乙醇水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研究了乙醇对稳定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铈(Ⅳ)-3,4-二羟基苯甲酸配合物的极谱性质,测定出该配合物的组成为1:4;pH为9.75时的表观稳定常数β_4为3.8×10~(13),经副反应系数校正得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β_4=1.7×10~(32)。  相似文献   

14.
段庆丰 《甘肃科技》2010,26(21):76-78
采用pH滴定法测定了碳酸铀酰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滴定CO32-的第一等当点pH=8.3,UO22+与CO32-形成具有最大配位数的配合物UO2(CO3)34-,由配合物形成曲线计算的配合物UO2(CO3)34-的稳定常数lgβ13=19.8。  相似文献   

15.
文本报导用分光光度法研究间乙酰基偶氮氯膦的性质,及其与稀土元素镨的α型配合物的组成、吸收光谱、积累稳定常数(lgβ_s=49.59)。一定条件下镨的偶氮氯膦mA配合物可由α型转变为β型,α型是瞬时形成的,随着反应的进行α峰下降而β峰上升。在pH为2.02、Pr/CPAmA摩尔比为2:1时,测得β型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半衰期为8.4分,表观活化能为29.98kJ/mol。  相似文献   

16.
在乙腈 乙醇 水(2+2+1,V+V+V)的混合溶剂中制备了六种金属(锰、钴、镍、铜、锌、镉)苦味酸盐与4′ 硝基苯并 15 冠 5的固态配合物,其组成为M(pic)2·2L·xH2O(M=Mn,Cu,x=2,M=Co,Ni,Zn,Cd;x=4;pic=苦味酸根;L=4′ NO2B15C5),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该系列配合物的摩尔组成比为2∶1,给以苦味酸盐为对阴离子的过渡金属冠醚配合物领域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新显色剂4—(2—苯并噻唑偶氮)焦棓酚(BTAPG)与Ti(IV)和CTMAB的灵敏显色反应和所形成的配合物结构,该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01×10~4L·mol~(-1)·cm~(-1),钛在0~18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Ti(Ⅳ)-BTAPG为带负电荷、组成比为1:2的紫红色配合物,其表观稳定常数为1.0×10~9。所拟定的分析方法已满意地用于钢铁中痕量或小量钛的分光光度测定。  相似文献   

18.
在利用连续浓度变更法测定配合物组成的同时,可进一步应用单曲线法或两曲线法(即双曲线法)求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而对于稳定的配合物,两曲线法求算稳定常数要更为准确些。自1958年Majumdar提出此法以来,两曲线法的应用还仅限于配合比为1:1的配合物,对于组成为MR。中n≥3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求算,报道还极为鲜见。计算机在单曲线法求算配合物稳定常数方面的报道早已问世,但在应用于两曲线法求算配合物稳定常数方面,还未见有文章发表。本文根据两曲线法求算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原理,以测定邻二氮非铁的稳定常数为例,设计了一套采用BASIC语言编制的通用程序,以利用微机求算组成为MR_n中n≥3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镧(Ⅲ)、铈(Ⅲ)与N,N’—亚乙基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亚胺)和N,N’,—邻亚苯基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亚胺)反应形成的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热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这些新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LaL(H_2O)_2]NO_3和Ce_2L·nH_2O(L=MSEA或MSPA,n=0或4)。  相似文献   

20.
在25±0.1℃,Ⅰ=0.1mol·dm~(-3)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电位法测定了水杨醛缩氨基硫脲(缩写H_2L,记为A配体),α-氨基酸(缩写α-AA,记为B配体)的酸性离解常数,铜(Ⅱ)—水杨醛缩氨基硫脲,铜(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和铜(Ⅱ)—水杨醛缩氨基硫脲-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所用的α-氨基酸有甘氨酸,缬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苯丙氨酸。实现发现在logβ_102与PK_2~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lo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logK_M和△logβ_111描述了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应用溶剂的性质,配体间的疏水作用和堆积作用讨论了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