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清季流行之货币,其紊乱缛杂,殆不可究诘。以时代论,则两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及清代历朝之货,并见於民间之授受。以地方论,则内而京师,十八省,满,蒙,回,藏,朝鲜,安南;外而日本,西班牙,墨,美,法,德,英国及其印度太平两洋近华之各属地;皆有铸货,并行於中国市面。以原质论,则有金,银,铜,铁,铅,锡,镍,之货;复益以公私之各项纸币。以形式论,则有有定形者,有无定形者,有实无其货而别假他货以代表其虚位者。以计算论,则有计枚数者,有计重量者,有虽计枚数,而其数之若干成为虚数者,有虽计重量,而其量之若干成为虚量者。加以…  相似文献   

2.
敦煌而出唐人草书文心雕龙残卷,今藏英京博物馆之东方图书室。 起 圣篇,讫杂文篇,原道篇存赞曰末十三字,谐隐篇仅见篇题,除均亡 佚。每页二十行至二十二行不等。卷中渊字,世字,民字,均阙笔,笔势 遒劲;尽出中唐学士大夫所书,西陲所出古卷轴,末能或之先也。据以 多校嘉靖本,其胜处殆不可胜数,又与太平御览所引,及黄注本所改辄 合;而黄本妾订臆改之处,亦得据以取正,彦和一书传育于人也者殆遍, 然末有如此卷之完善者也。去年冬余既假友人容君校本临写一过, 以其有过漏也,复俪原彩水重测之,其兄于御临莓亦附著琦。即以三 夕之力,弃录成核批一卷,…  相似文献   

3.
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发表过论文多篇。在《科学史教篇》(1907年)中他指出:评论一时代的历史,不应该“以当时人文所现,合之近今,得其差池,因生不满”,而应该“自设为古之一人,返其旧心,不思近世,平意求索,与之批评”,“论往古人文,加之轩轾,必取他种人与是相当之时劫,相度其所能至而较量之,决论之出,斯近正耳。”这显然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观点。正是根据这一观点,他指出“哂神话为迷信,斥古教为谫陋”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琐记     
日本文恐怕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杂的文字了。日本的汉字是从我国去的,所以有一个时候,日本人开口闭口说和我们同文同种。明治维新后,因和西方人接触渐多,还采用了若干荷兰字、法国字、英国字和德国字。战后经过美军长期的占领,说话写文夹美国字(英美两国虽同属英语国家,但英国人决不承认美国人自己杜撰的许多怪字为英文)又成为一时风尚。到今天,日本人每开一次口或每执一次笔不用上几个美国字就好像不能表达意思似的了。这种心理和我国解放前一些“高等华人”之满嘴英文者大致相同。不过这种现象在那时的我国也只限于少数“高等华人”,而且只用之于口而不笔之于书,这和今天日本之普遍应用是有些差别的。例如我们现在所要谈的“剥司”这个字就是从美  相似文献   

5.
撰著提要     
一文学哲学史地类 甲骨文字之发现及其考释──清光绪廿五年,甲骨文字发现於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之小屯。分甲归刘鹗者一千馀片,归罗振玉者三万以上。甲骨刻辞,乃殷虚遗文,较之许慎所见大抵为姬周文字,实称更古。自经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考释之后,已得结果如下。(一)关于小学者:(甲)象形文字多恍若图书。(乙)会意文字,有特殊字同者;例如牢,或从牛,或从羊,其义则一。(丙) 正说文:说文中形体之讹者,因此证明者甚众。(丁) 正经文:罗氏从殷墟卜辞中发现阶段 字之本形,知古文 散二字形似,经书中多讹诈为散。(戊)参证金文:骨甲文中足为金文…  相似文献   

6.
论书法艺术     
<正> 古代书家有所谓“书者,心之迹也”的说法,认为书法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起到“发人意气”的作用。明代祝枝山说得更具体,认为“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人的喜怒哀乐的内心感情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书法都无法达到的境界。而中国书法竟何以有如此的神妙和魅力呢?形象美我国文学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鲁迅语)。汉字的  相似文献   

7.
刘过三题     
一、评价问题刘过,字改之,号龙洲,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对于他的评价,从古迄今,褒贬互见。褒者谓其“七尺微躯三寸舌,江湖形迹庙堂心”① ,“实是个慷慨豪放的血性男儿”② ;贬者责其“挟中朝天书,奔走阃台郡县糊口”③ ,“实是流转江湖靠向达官贵人投诗献词为生的游士”④ ,对同一个人而作出如此不同的两种结论,孰是孰非,当论列清楚。  相似文献   

8.
秦汉以前的诗歌,以直抒胸臆者居多。随着诗歌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的发展,诗歌的表现手法愈来愈丰富,标志着汉代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便以其崭新、优美的艺术风姿卓然高标于当时的诗坛之上。对于其卓越的艺术性,不少文论家都有高度的赞美之辞。刘勰《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誉之为“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谢榛《四溟诗话》说“《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  相似文献   

9.
冤句考     
因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是冤句人,由于黄巢的影响,该地的知名度随之提高。但毕竟年深代远,时过境变,现在实际是知其名者颇多,详其情者盖寡,欲见端倪,尚需加以考证。一、训音冤句,或作宛朐。“冤”“宛”古音同,今音迭韵,以不害义,可以今音读之。“句”字在当地古地名中还有“句阳”县名中用到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凡地  相似文献   

10.
一、为+之+动“为”作介词,《马氏文通》谓“司名者其常,司代字则‘之’字居多”(见该书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271--272页)。故今就“为”之司“之”字者而言。 (一)“为”解“因”,读“weì” (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庖丁解牛) (2)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遂之生。(芙蕖)  相似文献   

11.
离骚:“索(?)茅以筵(?)兮,命灵氛为予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集注说:“占之慕之,两之字自为韵。”闻一多楚辞校补云:“案慕与占不叶,义亦难通。郭沫若氏谓当为莫口二字,因下一字缺坏,写者不慎,致与莫误合为一而成慕字。案郭说是也。惟谓所缺一字,耽、钦、琛、探、寻、朋等必居其一,则似不然。知之者,此字必其音能与占相叶,其义又与求美之事相应,此固不待论,而字形之下半尤必须能与莫相合而成慕。余尝准此三事以徧求诸与占同韵之侵部诸字中,则惟‘念’足以当之,念缺上半,以所遗之心上合于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诗以《无题》名者一十六首;《蝶》诗之二、三,胡氏《戊签》作《无题》;又洪氏《万首绝句》于《留赠畏之》之二、三,亦作《无题》:总二十首。实则商隐之《无题》诗应多于此数。“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集中以篇首二字为题者计三十七首,除以地名为题及题意自明者,余  相似文献   

13.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41年(1613),卒于清康熙21年(1682)。他所撰《日知录》是一部“具有时代解放意义的成功的作品”(侯外庐语)。《日知录》之作,炎武自谓“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①弟子潘耒庐《日知录》说:“《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答刂)记,久之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賦典礼舆地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证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  相似文献   

1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选自《卫灵公》篇) 讲解:一言,就是一个字,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的行为准则,孔子就说了一个“恕”字。具体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15.
让清乾嘉以还,言汉学者众。大率诵说师法,纷纭今古,循其末流,昧其本真;诵览所及,颇有然疑,最括鄙旨,条以三事:一曰:“汉学经师多出荀子,而汉学垂绝之微言,有不与荀子同者”。 二曰:“师法之云,出于末师,匪其本然”。三曰:“今古学之分,起于东汉,先汉有今古文而无今古学”。辨章学术,古不可诬;三者若明,斯足以显汉儒之真,而稍解学者之惑矣!试更端而竟吾说: 一曰:“汉学经师多出荀子,而汉学垂绝之微言,有不与荀子同者”,昔汪中作荀卿子通论,历举诸家经师以为出荀卿子之慨国也。独左旦查亘及至发,台数座铁襞压径量重革木虫鱼疏不引,而引陆德朋…  相似文献   

16.
一 诗邶风新■篇曰: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传不为‘鸿’字作训,殆以为鸟名,人所习知无烦词费。虽然余有疑焉。夫鸿者,高飞之大鸟(1),取鸿当以矰缴(2),不闻以网罗也。此其一。藉曰误得,则施水中,亦断无得鸿之理。何则?鸿但近水而 ,初非潜洲之物,鸿既不入水,何由误结於鱼网之中哉?此其二。抑更有进者,上文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燕婉之求,籧篨不殄”,下文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籧篨戚施皆喻丑恶,(详下) 则此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者,当亦以鱼喻美,鸿喻醇,故传释之曰“言所得非所求也”。然而夷考载籍,从无以鸿为丑鸟者。说文鸟部日“…  相似文献   

17.
一、诚信的重要意义(一)、诚信是治国之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诚信为政,可以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无信、弄虚作假,社会就无从安定。古有“欺君之罪”,那是砍头之罪。“欺君”要砍头,“欺民”亦不可,“得民心者得天下”。古语有云“民无信不立”、“水可载舟  相似文献   

18.
六齐别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六齐之法见於考工记,其文曰: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 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刹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是我国关於青铜成分的最早而又祥明的记录。由於文字的清晰,看来似无再行解释之必要。就拿清末孙诒让所著的周礼正义邢部大著作来说,既集诸家之长,又多发前人所未发,但对於此条金锡重量比例正确的意义,却一字未提。惟明季注释之本,如陈仁锡的重校古周礼,孙攀的古周礼…  相似文献   

19.
四声三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今论四声者多矣。寅恪於考古审音二事皆未尝致 力,故不敢妄说。仅就近日在清华园讲授所及,提出三浅显 之问题,试三简单之解答,并择录旧籍之有关者,略加诠释, 附於第二解答之後,以资参证。凡所讨论,大抵属於中古文 化史常识之范围,其牵涉音韵学专门性质者,则仅守‘不知为 不知’之古训,概不闌入,藉以藏拙云尔。 初问曰:中国何以成立一四声之说?即何以适定为四声,而不定为五声,或七声,抑或其他数之声乎? 答曰:所以适定为四声,而不为其他数之声者,以除去本易分别,自为一类之人声,复分别其余之声为平上去三声,综合通计之,适为四声也。但其所以…  相似文献   

20.
许书九千余文,除指事象形为独体以外,其合体之会意字,两体纯由形术,而体之形声字,则为一体主形,一体主声。即其形而系联之,分别部居,不相杂厕,是为形系,若丕之从一不声,吏之从一史声,祜之从示古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