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管栽试验研究了水分亏缺条件下施氮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亏缺对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的累积以及生理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同一水分处理下玉米的株高、根、冠及都表现为高氮处理(HN)低氮处理(LN)。水分逆境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冬小麦植株氮代谢及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累积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水分含量下对普通玉米淀粉进行了湿热处理,研究了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形貌、黏度、热力学性质、结晶性和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玉米淀粉的颗粒外形仍保持完整,但颗粒表面出现破损,偏光十字仍存在,高水分含量下处理时部分偏光十字消失;经湿热处理后,淀粉起糊温度提高,峰值黏度、终止黏度和崩解值下降,淀粉糊化过程吸热焓变减小;结晶度随湿热处理水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高水分含量下处理的淀粉中出现A+V型结晶峰,表明形成了淀粉脂质复合物;抗性和慢消化淀粉含量随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BC45型双螺杆挤压机,进行了玉米粗蛋白的挤压改性研究。通过分析蛋白质水溶性的变化,发现螺杆转速越快,物料水分越低,膨化温度越低,模头长度越短,越有利于获得高NSI的玉米蛋白。并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了影响蛋白质溶解性的工艺条件;获得高NSI的最优挤压条件为:物料水分11%,螺杆转速160rpm,膨化温度75℃,模头长度300mm;各因素对玉米粗蛋白NSI的影响次序为:物料水分、膨化温度、模头长度、螺杆转速。蛋白质经过挤压膨化处理,可大大改善其功能性质指标,与此同时产品的色泽、气味也得以改善,消化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小麦玉米套作水分利用研究情况,展望了小麦玉米套作研究的重点领域。小麦玉米套作总耗水量与单作耗水量的加权平均差异极小,但水分利用效率可较单作提高18~99%,小麦玉米套作有利于创造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环境。今后应重点研究套作,作物根系时空分布与水分间的作用关系,采用新的灌水方式提高作物套作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相似文献   

5.
玉米收获时通常都处于较高水分状态,含水量高,影响玉米的发芽率,导致霉变,必须将其干燥到安全水分以内才能进行储藏.为了更好地储藏玉米,利用转筒干燥工艺对玉米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了入口风温、转筒转速、转筒倾角及滞留时间等4个因素对干燥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干燥工艺对加工后玉米含水率的影响,得出了以上4个因素对干燥效果的回归方程,分析了各个因素单独作用时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双螺杆挤压机改性玉米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BC45型双螺杆挤压机,进行了玉米粗蛋白的挤压改性研究.通过分析蛋白质水溶性的变化,发现螺杆转速越快,物料水分越低,膨化温度越低,模头长度越短,越有利于获得高NSI的玉米蛋白.并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了影响蛋白质溶解性的工艺条件;获得高NSI的最优挤压条件为:物料水分11%,螺杆转速160rpm,膨化温度75℃,模头长度300mm;各因素对玉米粗蛋白NSI的影响次序为:物料水分、膨化温度、模头长度、螺杆转速.蛋白质经过挤压膨化处理,可大大改善其功能性质指标,与此同时产品的色泽、气味也得以改善,消化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闻播报·水果玉米水分多 口感甜“水果玉米”掰下就吃按照一般的烹饪方法,玉米不外乎蒸或煮,口感上追求的也就是一个“甜”字。上海市农科院的试验田中,却有一种新奇的“水果玉米”,摘下就能吃,水分特别充足,也因此而得了一个“水果”的称号。挂在秆子上的水果玉米从外型上来看,和普通的糯玉米并没区别。可一旦入口,特别的口感便立刻能感觉到,薄薄的表皮一咬就破,清香的汁液溢满齿颊。育种专家介绍说,水果玉米和日常见到的糯玉米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品种,最大的区别就是皮薄水分多,淀粉含量低。由于水果玉米皮薄、水分多,在冷藏条件下,其保…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探讨孟津县农田分特征量求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孟津县旱作玉米的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系统工程学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已对各种作物进行了可控措施的定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白银市高扬程提黄灌区,热量、水分不足,限制了玉米生产。采用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性状,促进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加速了土壤养分的转化与供应,对农田生态环境起到了综合改善的效应。这种综合效应增强了玉米的生理功能,加快了生长发育进程,使玉米在高扬程提黄灌区能正常成熟。目前地膜玉米面积达到5,000ha左右。如何高产高效,即是地膜玉米本身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粮经饲  相似文献   

10.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室内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全生育期内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生育、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可提高土壤保墒能力,促进玉米植株中后期生长发育以及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重;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处理玉米在正常供水和严重水分胁迫时其产量分别增长4.1%和7.5%;在相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秸秆覆盖对玉米叶片基础荧光无明显的影响;在水分胁迫前以及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后,秸秆覆盖对叶片最大荧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全膜双垄沟播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兰 《甘肃科技》2011,27(19):183-185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3种栽培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显著缩短了旱区玉米生育前期,延长了生育中后期,整个生育期较对照缩短21d;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不覆膜平播显著提高玉米平均干物重53.23%;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显著增大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生物性状各指标、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耗水量,较不覆膜平播分别提高收后土壤水分88.83%、玉米产量29.24%和水分利用效率77.83%。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是干旱和半干旱山区发展玉米抗旱节水高产的有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倪铁山 《科技资讯》2012,(30):22+24
本文基于Harlan模型和吸附-薄膜理论,首先分析了发生横向水分迁移的水分类型和来源,进而分析了水分发生横向迁移的动力,最终结合已有工程处置方法,给出针对防止水分横向迁移相应的治理措施,并给出下一步研究试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生产水足迹的计算,探讨了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产水足迹及其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玉米生产水足迹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占50%左右;对比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产水足迹,枯水年最高,平水年次之,丰水年最低;玉米生产水足迹空间差异明显,在整体上存在着显著的集聚效应,丰水年和枯水年集聚现象比平水年更加明显.从GeoDA生成的LISA聚集图可以看出,在局部差异方面,"低-低"类型的县(市)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东部地区;"高-高"类型的县(市)数量较多,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低-高"类型的县(市)数量较少,其他地区显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溶液浸泡处理对爆裂玉米微波真空膨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膨化率为指标研究了水分、食盐和乙醇等溶液浸泡处理对微波真空膨化爆裂玉米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它们影响微波真空膨化爆裂玉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证明,水分含量的大小是影响膨化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微波真空条件下,爆裂玉米获得最佳膨化效果的水分含量在真空度26.66kPa时为11.3%,真空度93.3kPa时为20.4%.经过10%的食盐溶液和40%的乙醇溶液处理的爆裂玉米能够获得较好的微波真空膨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经过纤维素复合酶预消化后,与对照相比,ADF和NDF降解以及增加还原糖的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在40%高水分和45℃高温度的条件下,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处理30 m in后,其ADF和NDF的降解以及增加还原糖含量的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层析成像法监测粮仓粮食水分分布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采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监测粮仓中粮食水分分布的方法,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仿真意义下的研究成果.以玉米作为仿真监测对象的结果表明,利用ECT技术可以对粮仓中粮食水分分布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异常含水区域出现的监测.含水率的检测分辨率可达0.5%,空间分辨率为0.13%.提出了利用重建图像的形心点坐标对粮食水分异常区域进行定位的方法.同时,对所成图像的灰度值与含水玉米的等效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以期由所成图像的灰度值预报粮食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发挥"121"雨水集流工程在雨养农业区的作用,探讨玉米在有限供水条件下水分对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于2001至2004年在兰州市灌溉试验站开展了玉米限量补灌试验,研究了玉米在限额补灌条件下的需水变化规律,探讨了产量与耗水量及土壤水利用量的关系,以及播前墒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配制玉米杂交种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秋季如何晾晒,让种子水分迅速下降,使玉米种子不伤热,不坏种,保证较高的发芽率。1974年怀德县陶家屯公社创制了一种简而易行的高茬拴挂晾晒法。这种方法不需要设备和场地,通风好,干的快。就是在9月20日左右,将制种田的父本垄,茬子留高1.5—2.0尺。母本按正常收割留茬。在玉米种子定浆后,及时组织力量把母本玉米棒掰下来,两穗拴成一挂,挂在父本垄的高茬上。挂第一挂时,将玉米苞叶在茬子上拧“两个劲”,避免下滑,第二挂可拧“一个劲”。这样,玉米棒的尖端,离垄台3寸左右。一个茬子一般拴两挂(4穗),最多可拴4挂(8穗)。最好当天割倒的当天拴挂完毕。1975年怀德县南崴子公社大榆树大队在上述经验的基础上,采取6—8穗玉米苞叶相拧成串,挂在父本高茬尖上,这样,不论挂和收都更省事。这种方法一定要抓紧在9月20日左右,玉米定浆后,及时抢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9月下旬的高温,在半个多月内,大大降低玉米种子所含的水分。如果天气好,可以降到安全水分(16%以下)。  相似文献   

19.
久然 《科技潮》2005,(5):10-11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常年播种面积3.6亿亩左右,也是北京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用途广泛,粮、经、果、饲多元利用。玉米籽粒主要作为猪、鸡等饲料,秸秆是牛、羊草畜的主要饲料,是名副其实的饲料之王、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基础。玉米还可用于生产淀粉、酒精、果葡糖浆等食品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的产品在国外已有数千种,堪称加工原料之王。玉米在作物中还是为数不多的C4作物,光合效能高,水分利用系数高,抗旱节水,抵御灾害能力强,产量潜力大,世界最高产记录已超过亩产1800多公斤。  相似文献   

20.
东北南调玉米水分大多偏高,且不均匀,杂质也较高,在运输途中因南北温差结露.玉米胚大,脂肪含量高,易酸败,极易遭受虫害和霉菌侵蚀,较难储存保管.在我们南方地区储藏东北玉米使得我们的仓储保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库自1996年以来储藏了两批次东北南调玉米.通过学习摸索,分析了在本地气候条件下利用平房仓散装储存东北玉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采用综合储藏技术,改善储藏条件,确保储粮安全;加强储存各环节管理,降低能耗,节约费用,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玉米储藏实践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