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僵菌菌种在人工繁殖条件下易于退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毛主席教导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桃源县“九二○”厂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进行反复分析研究,认为白僵菌退化,是与白僵菌在人工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基、环境等因素有关系,于是用松毛虫尸体作培养基进行试验。实践证明:用松毛虫作培养基,菌丝生长旺盛,孢子含量高,生活力强。其优越性是:  相似文献   

2.
柳杉毛虫高毒力白僵菌Bbd3菌株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天然柳杉毛虫僵虫组织分离纯化,选取8株菌株在PDA 虫尸培养基上培养,在比较菌粉质量以及不同菌株室内外毒力测定试验基础上,筛选出菌丝生长快、产孢时间短、产孢量高、对柳杉毛虫毒力强的2株Bbd3和Bbd6高毒力白僵菌优良菌株,将具最优品质的Bbd3菌株大规模生产和大面积防治应用,菌粉平均含孢量达3.09×1010个/g,平均孢子萌发率达99.1%,平均防治效果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香梨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均匀设计、配方筛选、营养成分分析得到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形态和光合生理特征对比分析。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香梨试管苗光合强度与生根率、展叶数、茎长等生长质量指标明显相关,认为不同生根培养基可明显改变试管苗的光自养能力,调配培养基组成也是提高试管苗光自养能力一项高效、实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通过研究各种不同碳、氮源及诱导物的作用,探求了提高白僵菌产几丁质酶活性的可能途径。一、材料和方法1.菌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017)由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2.培养基 1)种子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2)基本培养基(g%):MgSO_4,KCI及K_2HPO_4均为0.075%,FeSO_4为0.001%,自然pH值,于300ml  相似文献   

5.
松墨天牛优良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从浙江省松墨天牛1松毛虫等不同寄主上采集了6个球孢白僵菌自然菌株,并从日本及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收集6个菌株,共计12个菌株。经过对其营养生长、产孢量、孢子活力、孢子耐热能力、孢子抗紫外线能力和室内对松墨天牛幼虫毒力等指标的研究,结果发现采自象山松墨天牛幼虫的菌株Bxs和来自日本松墨天牛的菌株F-263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最强,并且上述各指标均表现优良。尤其是Bxs菌株,其产孢量和抗紫外线能力大大高于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载天线对振动条件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天线在振动试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螺钉返松甚至脱落的现象,导致无法通过验收.本文中主要进行了常用螺钉防松措施的机理分析,并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两种防松措施效果的振动试验对比,根据螺钉连接的拧紧力矩随振动时间的变化趋势,给出了弹簧垫圈防松方法和固特耐防松方法的防松效果的定型比较.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德庆县广大革命群众为了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近年来积极开展防治松毛虫的科学实验,他们在学习新会县上法生产白僵菌粉剂和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先进经验基础上,大胆革新,进一步简化了制白僵菌的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经去年三月下旬在4个公社11个大队110个点的200多亩松林中施放了白僵菌粉剂110斤,到四月下旬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离鉴、纯化与鉴定菌株,然后按沼泽红假单胞菌所需的营养组分,优化计数培养基的配方,为生产中的计数提供试验数据.方法:待分离的菌落接种于培养基,然后进行反复的纯化,最后观察菌落的形态,按照细菌鉴定手册鉴定;按所需碳源、氮源、磷酸盐、酵母膏等因素进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论:分离与纯化得到一株红红螺菌科沼泽红假单胞菌;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及验证试验得到最佳的计数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铵1.5 g/L,乙酸钠1.5 g/L磷酸氢二钾0.4g/L,氯化钠1.0g/L,硫酸镁0.3g/L,酵母膏2.0g/L,琼脂14.0g/L.该配方能够对沼泽红假单胞菌准确及简捷的计数.  相似文献   

9.
对柞栎象成虫和幼虫虫体的白僵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柞栎象体上的虫生真菌为布氏白僵菌;影响布氏白僵菌菌落直径生长量的3个因素中菌株种类居于首位,其次是培养温度;影响产孢量的首要因素是培养基种类,其次是培养温度,最后是菌株种类.对柞栎象成虫提取的布氏白僵菌产孢条件进行选择,结果表明:20~25℃时,在PPDA或PDA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最大产孢量.在柞栎象成虫和幼虫虫体上提取的布氏白僵菌萌发率相似,分别为89.11%和85.67%;柞栎象成虫、幼虫虫体提取的布氏白僵菌菌株的抗逆性表现为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生长速度减慢.以紫外线照射45 min为分界点,照射时间小于45 min时柞栎象幼虫菌株长势强于成虫菌株,大于45 min时成虫菌株强于幼虫菌株.  相似文献   

10.
利用PDA培养基,对收集自广东茂名的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病原真菌(编号:Bba1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对Bba1菌株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进行观察和测量,从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同时对Bba1菌株的26,s r DNA和r DNA ITS区域进行序列分析,与NCBI数据库中球孢白僵菌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最终判定来自玉米螟的病原真菌Bba1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比较试验,对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Fr.) Murrill)LHJ1菌株的母种及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研究表明,此菌株在供试的各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但生长状况存在差异,其最佳母种培养基为配方⑥(蛋白胨葡萄糖综合培养基),较好的原种培养基为配方①、⑤(木屑、玉米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选用生物氮素和蛋白粉代替原配方中的蛋白胨和豆粕粉,对洛伐他汀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经30t发酵罐连续10批验证,平均产量达到10790mg/L,比原配方提高了13.5%。原材料消耗成本可降低10%以上,特别是减少了发酵泡沫,发酵装料系数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e acerina)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黄豆粉2.26%,(NH4)2SO40.16%,CaCO30.45%,NaCl 0.19%;最佳发酵条件为20℃,100r/min,起始pH值为7.0,在250mL的三角瓶中加入优化发酵培养基50mL,发酵培养240h;在发酵过程中,不必补加各成分,其原始培养基成分已足够整个发酵过程中产色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以交沙霉素产生菌R29为供试菌株,采用响应面法综合实验设计,利用SAS分析软件对交沙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棉籽饼粉和豆油为主效应因素,且培养基中棉籽饼粉和豆油最佳比例分别为1.9%和0.405%时,预测交沙霉素的发酵效价为220.6μg/mL.经验证试验,最优条件下交沙霉素的发酵效价为221.8μg/mL,与预测值相近,比原始配方下交沙霉素的发酵效价提高了10.66%.说明优化的发酵配方确实比初始配方更有利于菌株R29的产素.  相似文献   

15.
四种不同培养基对诱导金钗石斛幼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辉  赵俊  宋锡全 《贵州科学》2007,25(2):65-67
为有效提高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人工繁殖,选用金钗石斛无菌幼苗在4种不同生根培养基上,作试管苗诱导生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配方3中生长的幼苗生根情况最好,平均生根5.87条/株,平均根长4.39cm,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陈聪  李今煜  关雄 《武夷科学》2005,21(1):7-12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苏云金杆菌WB7菌株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摇瓶优化筛选。建立了产孢量与五种原料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试验因子的单因素效应和互作效应。试验所得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玉米淀粉3.3%,黄豆饼粉4%,酵母粉0.725%,蛋白胨0.4%,鱼粉1.05%。  相似文献   

17.
球孢白僵菌产几丁质酶液态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球孢白僵菌Bb174产几丁质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选择麸皮和蚕蛹粉作为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以不同比例的麸皮和蚕蛹粉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麸皮和蚕蛹粉分别为5%,培养温度28℃,接种量10%,装液量10mL,起始pH6.0,添加0.3%NaNO_3对产儿丁质酶有利,最高酶活力为4664U/mL。  相似文献   

18.
以蝴蝶兰试管苗为试材进行了继代及生根培养基的研究,介绍了试验材料与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两次试验对比得出结论:在蝴蝶兰的继代培养中3号培养基MS BA5mg/L NAA0.5mg/L 活性炭1.5g/L是最适合的;在生根培养中4号培养基MS NAA1mg/L 活性炭1.5g/L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平菇(P123)进行组织块分离,用六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进行对比培养,选择出适合于平菇(P123)母种分离和保存的培养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粉蔗糖培养基适合于平菇(P123)的母种分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适合于平菇(P123)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20.
六种培养基对金针菇(F19)母种分离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针菇(E19)进行组织块分离实验中,参照有关材料,选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对比实验,意在选择适合于金针菇母种分离和保存的培养基配方.实验证明,玉米粉综合培养基比较适合于金针菇的母种分离,CPDA比较适合于金针菇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