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落坪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或内梅罗污染指数对张落坪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地下水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受东沙坡村中非卫生填埋垃圾坝的影响,垃圾坝下游地下水污染严重,污染因子依次是NO2-N、NH+、NO3-N和Cl-,同时由于垃圾填埋场在建场之初的防渗设施防渗效果不理想,导致垃圾填埋场下游地下水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80%以上的垃圾仍采用露天堆放和直接填埋的简易填埋法,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本文对垃圾填埋场中常见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春 《厦门科技》2007,(5):11-13
一般可将城市垃圾按特性不同分为三类: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六类:居民生活垃圾,清扫垃圾,商业垃圾,工业单位垃圾。事业单位垃圾和交通运输垃圾。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就意味着,我们同时是个“垃圾大国”。我国垃圾处理起步晚,起点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仅城市垃圾总量目前已经达1.5亿吨。而对其处理,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属于较为原始的“搬家政策”.这不仅传播细菌,污染环境,甚至会破坏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老港填埋场的开采为例,说明填埋场开采的整个流程.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确定开采方法、技术及程序,采用分层开采、反铲挖掘方式,通过挖掘-卸料-返回-筛分等步骤得到筛分细料,同时在开采过程中需对环境安全影响进行评价.认为填埋场开采可有效缓解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而带来的垃圾处置所需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梦南 《科技信息》2011,(17):I0383-I0384
本文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来源,论述了多种恶臭控制措施及技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的应用。生物脱臭技术是目前研究应用的热点,然而要有效控制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需要做好预防管理工作,并根据填埋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理技术,或采取联合工艺,以最大程度降低恶臭,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福安市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工程设计依据和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析了污泥坝、场地土方、整治工程,地下水导排工程,防渗工程等工程主要内容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在识别阜新垃圾填埋场主要风险物质及潜在环境风险事故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幕景假设,建立对流-弥散-吸附-维水质风险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情况,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的主要风险物质是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是该垃圾填埋场的最大可信事故;NH3-N、Hg、Fe和Mn在预测期的最大质量浓度均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阜新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属于可接受风险。该结果可为有效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研究区的水质调查与采样分析,基于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质标准,尝试确定了适宜于垃圾填埋场区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填埋场区水质评价;基于子流域划分、水质超标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研究,确定了填埋场水污染的3种途径;通过背景水点与渗滤液、污染水点的大量、微量与有机微量(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苯系物3类)组分对比分析,依据污染水点和渗滤液超过背景值的程度选择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填埋场地下水环境污染指标体系,为填埋场地下水环境污染来源识别与水污染评价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填埋处置仍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填埋处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可能对填埋场周围水体产生有机物污染.以广州的李坑和兴丰2个代表性的垃圾填埋场为对象,调查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PAHs)和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浓度水平以及周围水体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李坑和兴丰2个填埋场渗滤液中的PAHs和PAEs的浓度高,∑PAHs和∑PAEs平均值分别为417和180μg·L~(-1).周围水体样品中均检出PAHs和PAEs,其中∑PAHs浓度为1.4~2.8μg·L~(-1),平均值为2.0μg·L~(-1);∑PAEs浓度为1.1~7.4μg·L~(-1),平均值为2.4μg·L~(-1).地下水体中的PAHs和PAEs的浓度沿地下水流动方向降低.填埋场周围地表水、地下水和渗滤液中的PAHs和PAEs成分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揭示了3者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浅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金德 《海峡科学》2007,(6):59-59,6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不仅要分析其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划、规范、标准等要求,而且还要紧密结合所选场址各方面特征因素,全面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阐述了选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小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管理水平落后、二次污染严重的局面,提出精细化填埋作业工艺,通过实施最小作业面填埋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填埋场作业流程,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和恶臭等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填埋”.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许多的生活垃圾,致使空气、水资源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也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如果能将这些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地处理,不但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废物利用,从中提取一些有用物质供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本文从生活垃圾的成分分析及危害入手,阐述合理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开发再生能源,获取能量,使垃圾中有用物质循环利用,为社会发展提供能源。  相似文献   

13.
马剑 《天津科技》2014,(1):18-20
介绍了矿化垃圾的概念、性质以及国内外的开采现状,从作为衍生燃料、填埋场覆盖材料、生物反应填料及建筑材料等各方面进行了矿化垃圾综合利用的分析探讨,并结合现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沉降特性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沉降是目前卫生填埋法所涉及的主要的岩土工程问题之一。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沉降特性的研究意义重大,研究可为合理地组织填埋场生产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填埋空间、为填埋场保护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为填埋场的竖向扩容设计和场地再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同时也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填埋场沉降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已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的研究趋势和研究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贵阳市某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为例,浅析填埋场选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了去除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氨氮污染的试验,并对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级串联人工湿地氨氮的去除率达90%,而一级人工湿地氨氮去除率为82%,说明二级串联人工湿地较一级人工湿地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湿地植物千屈菜、菖蒲和芦苇对氨氮去除效果相似,差异较小。组合式人工湿地试验研究能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氨氮去除提供参考,并为低浓度氨氮污染地下水作为景观用水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艳艳  刘春婕 《科技资讯》2010,(16):146-147
在分析生活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选取反渗透、膜生物反应器、矿化垃圾生物床三种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比选。通过分析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阻止水分进入场内,封场后的填埋场变成了一个“垃圾的干墓穴”,越来越低的湿含量降低了场内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延长了填埋场的维护期,增加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长期潜在的可能性,对填埋场的底部防渗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改进为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已经将被动的垃圾降解过程改进为由人类主动控制的加速降解过程.但是,生物填埋场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干墓式填埋场限制垃圾渗滤液产生的设计理念.结合垃圾填埋发展的趋势,作推荐了一种新的“湿式”填埋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和土壤处理手段,虽然生物处理技术手段日益得到加强,但三种处理手段的结合将使处理效果更加完善.处理技术和处理工艺的有机结合,将是治理垃圾渗滤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等规模模拟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模拟填埋场稳定化过程,在实验室室温条件下,按实际填埋场一个填筑单元高度建立三个充填垃圾量为600kg的实验装置。利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平行实验,分析了模拟填埋场的沉降过程,研究了垃圾有机质和生物可降解物质的降解过程、降解过程中渗滤液排出量及CODcr、BOD5和氨氮等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得出了渗滤液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拟合公式和模拟填埋场的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拟合结果。研究表明:实验结果与用量为几十千克的垃圾柱的结果近似。重现性较好,证明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模拟填埋场研究垃圾在填埋场中的降解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