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田野调查材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汀州"百壶宴"源于客家的民间宗教祭祀仪式,体现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域文化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客家族群的文化资本,对地域社会的传统进行建构与再造。从象征人类学角度来分析,汀州"百壶宴"仪式具有宗教祭祀的特点,融合了多神信仰的特质。政府及商界人士联袂推出"千壶宴"的过程,反映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共同推动客家族群传统的复兴和再造。  相似文献   

2.
审美人类学是人类学和美学在当代学术背景上跨学科交融的产物。在全球化的条件下 ,民歌以及民族艺术的审美价值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 ,对民族艺术及少数民族族群的审美经验作出人类学的解释对于美学学科的发展乃至文学学科的现代转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火星爷信仰在豫西南南阳地区广为流传,火星爷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火星爷信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信仰与仪式过程,此一过程是在信仰火星爷的部分家庭组合而成的火星会里举行的。本文采用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和访谈、口述历史等方法,试图从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火星爷信仰起源、信仰文化与移民、火星爷神像的塑造和外形特征、火星爷信仰载体——火星会的运行机制、火星爷信仰的仪式过程等方面的分析阐述,达到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各地学者在中国各民族地区开展了长期而艰苦的田野调查工作,文章认为只有在厘清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田野调查情况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时空的视角研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状况,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角度全面的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工作脉络。文章在分析了田野调查工作的信息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教学单位,长期收集整合学者的田野调查工作信息及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打造了开放式的田野调查研究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5.
一个一个鲜活的民间档案文献,经过历史人类学田野经验的解读,这些文献马上就可以“活”起来,而“活”了的民间档案文献有助于“文化中国”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以广西横县校椅镇江平村为研究个案,从村落历史、经济生活、婚姻家庭、宗族组织、风俗习惯、地方法律与民间纠纷等方面对客家人做了综合的调查,对江平村客家人最近15年出现的跨越千里的生计模式给予较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通过湖州地区民间蚕种故事及蚕种信仰田野调查,着重论述湖州地区丝织业发展与民间蚕神信仰兴盛的关系;透视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从嫘祖到马头娘的历史演变,揭示蚕神信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及其包容性;纵观蚕神信仰的广泛影响,探讨蚕神信仰对社会所产生的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求得心理安慰。传播蚕业知识,产生新的人生礼仪习俗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乔健先生50年的人类学学术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台湾的高山族,第二个阶段研究美国的印第安人、香港的民间风俗和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第三个阶段是研究汉族社会至今。乔先生十分重视田野调查,认为做田野是人类学工作者的基本功和成年礼。同时,他也强调理论学习和本土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类学比较早就注意把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历史研究方法相结合,把对“异文化”的研究和对“本文化”的研究相统一,这是中国人类学对世界人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定点研究的云南省云龙县诺邓村盐井生产已经传承了1200多年,作者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对诺邓盐井的技术知识及其相关的民间信仰进行了描述,认为诺邓"井地"关于盐井的技术知识、盐井生产仪式和卤龙王的信仰组成了当地的完整的民间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是不可分割的.在井盐生产实践中,交织着卤龙王和水龙王等信仰层面的东西;信仰和仪式中又积淀了长期生产实践中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研究是当前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三十年来浙江民间信仰研究成果进行以点带面的综述性介绍,梳理出其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涉及浙江民间信仰的重要著作、浙江民间信仰史的研究、以神信仰为代表的专题性研究和当代浙江民间信仰的田野调研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玉林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医药、民间信仰及习俗、民族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及现状进行调查,指出玉林市地方特色文化的多元性、地方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分析了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指出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不断完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研究庐陵民间武术文化为目的,采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逻辑推理等方法,探究了原生态的庐陵民间武术的溯源,主要源于庐陵不平凡的军事战争、民间村落保山争水和个人防身自卫等。进一步阐述了原生态的庐陵民间武术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其武术文化的传承现状与特征,诠释了其产生的顺应性流变,并提出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革命圣地延安地区的现有窑洞,简要介绍了陕北窑洞的历史发展,全面概述了民间窑洞的建造工艺,然后在窑洞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窑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中的“小人物”崇拜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些“小人物”一般是为本地区带来现实利益的历史人物、与本族繁衍有关的氏族祖先或文化祖先、具有职业特长的人物及某些特殊人物或神话传说人物。这种现象有其产生的特殊文化背景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泰安市域民间寺庙遗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内民间寺庙的空间分布状况和特征,分析各寺庙供奉神灵状况,进而研讨泰安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发现,泰安市民间寺庙与民间信仰遗存分布广泛,民间客观存在着以观音、碧霞元君和阴司崇拜为重心的寺庙与信仰分布,并且各类寺庙与信仰随泰山、大汶河以及交通要冲等地理因素呈现若干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衡阳一带是湖南影戏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古代如此,现在亦然。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原衡山县的影戏之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在今天湖南影戏、中国传统影戏整体衰微的大环境里,该地的影戏仍是兴盛、繁荣的。衡山影戏之所以能如此,是因其仍立足传统,坚持演出服务于满足广大俗民之信仰需求,如演出"观音戏"、"接祖戏"等,故其仍能较为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构建民间体育文化特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依托地域民间体育文化,结合学校自身优势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民间体育文化特色学校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泉州和台湾两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和民间信仰为引导,探析泉台民间美术的本源文化内涵,发挥泉台民间美术折射出的祈福吉愿,增强台胞的同源同祖同根生的情感认同,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发挥其重要的纽带作用,并以泉台民间美术的形态特征、装饰特色、色彩审美为载体,对泉台民间美术的延展开拓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