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脚三趾鹑,是我国一种稀有的候鸟。夏季在我国东北、河北、山东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繁殖;秋季迁飞华南越冬。它形似鹌鹑而较小,(体长15—18厘米)头顶黑褐色,颊黄色,背部羽毛主要为黑、赭、灰三色相杂。翼羽淡黄,缀有黑点,胸部淡红,腹部白色。因其脚为黄色并缺后趾,故得名黄脚三趾鹑。这种鸟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繁殖习性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
国庆佳节,秋高气爽,正是候鸟南迁的旺季。逢假有暇,我回到素有“候鸟旅站”之称的故乡——山东省长岛县大黑山岛。10月2日,朝霞初映,我迫不急待地踏着露水登山入林,来到长岛候鸟环志中心的猎捕场,想看一看猎鸟环志的全过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路上,被惊动的鹌鹑、黄脚三趾鹑、紫鹬、斑鸠、猫头鹰和茅斑蝗莺等大小雀鸟,扑打着翅膀,腾空而起。临近捕猎场附近的松林里,那些昼迁夜栖的“飞来客”,有的在寻水觅食,有的在梳羽理翅,有的饱食后站在枝头上鸣叫招伴儿,只有猫头鹰隐匿在松叶的阴凉处,闭目养神。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采自广西灵川的黄脚三趾鹑血液中的血阿米巴亚属一疟原虫,该种的配子体呈卵圆形,裂殖子4~14个,无性生殖周期为8—12h,同步性差。本种与同属的小鸮疟原虫P.subpraecox的有性体在形态上相似,但其红内期裂殖体数量、无性周期、宿主专一性及红外期的特点有别于小鸮疟原虫和本亚属的各已知种,故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4.
《科技知识动漫》2010,(4):34-37
已“灭绝”菲律宾鹌鹑 专家们表示,这只罕见的菲律宾鹌鹑在第一次拍照之后便在一家家禽市场上被出售。这种鹌鹑被称之为“沃氏三趾鹑,过去人们只在吕宋岛上发现它们的踪影。很久以来,人们对这种鹌鹑的了解也只能通过几十年前保存在博物馆内的标本。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下属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国际鹑类专家组的中国地区代表何芬奇先生来到攀枝花市。专程找寻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四川山鹧鸪在山鹧鸪属的种类中虽算得上是羽色艳丽的一个种,但要是比起体型更大、色彩更为华美的那些雉类来讲,就显得不那么起眼了,人们通常也不会注意到它们。由于四川山鹧鸪的体型小而浑圆,马边县等地的山民给它起了个十分贴切的名字,称它为“砣砣鸡”。它不仅是中国的特有鸟种,而且据以往所知其分布仅局限于四川省中部的甘洛、峨边、马边、屏山等几个县份,于是又因其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而被视为是全球极危物种。即使是保守地讲,四川山鹧鸪起码也应是亚洲地区最濒危的鸟种之一。四川山鹧鸪的濒危程度和生存现状等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国际鹑类专家组主席西蒙·道威尔博士已先后三次来华,亲自领导野外考察工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成年双峰驼的 8 个蹠趾关节进行了详细解剖,并与马、牛、羊、猪、犬等动物的对等器官相比较,结果发现双峰驼之蹠趾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以下显著特征:①蹠骨远端关节面后部有矢状嵴,近趾节骨近端关节面后部有与之相对应的矢状沟,这种结构与蹠行动物和趾行动物的类似;②籽骨上无对近趾节骨近端的关节面;③籽骨间韧带只联接同一趾上两籽骨,不象牛的那样将两趾的四个近籽骨连在一起;④轴侧侧副韧带不象牛的那样与对侧的同名韧带共同起始于蹠骨远端滑车间切迹,而是在此切迹分别起始于轴侧韧带窝及韧带结节;⑤轴侧侧副韧带与远轴侧侧副韧带结构有所不同,前者仅为一层,而后者分为两层;⑥籽骨直韧带、趾间趾节骨籽骨韧带及趾间近韧带均缺如  相似文献   

7.
牛年话牛趣     
水花牛 卢旺达有种与众不同的牛,其头部有一大丛毛,象是戴着一顶漂亮的花帽;背部长着五颜六色的花纹,仿佛穿了一件鲜艳的花衣。当它们洗澡时,露出水面的只是头部的“花帽”和背部的“花衣”,老远看去,河面象是绽开杂杂美丽的“水花”。 喷水牛 在尼日利亚西部有一种整天不断喷水的牛,当地人叫它“息西”,其颈部有贮水的囊包。据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养猫发电 物理老师讲电的原理:“摩擦可以生电。比方说,只要逆着抚摸猫的皮毛,就可以看到电火花。” “天哪,”一个小女孩叫到,“那发 幸福的牛 一高二学生在写回忆文章《幸福的童年》时,把“小时侯,我经常骑在牛背上唱歌”错写成:“小时候,牛经常骑在我背上唱歌。”老师看后说:“那头牛的童年比你更幸福!” 先见之明 小约翰对他的同学说:“我妈真是有先见之明呀!她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你瞧,果然下雨了!” 同学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  你就同他共‘反正小约翰会带伞的, 用一把伞吧!’” 等汽车开过 一个小…  相似文献   

9.
有三个兄弟,大哥叫大大,二哥叫中中,小弟叫小小。转眼间,三个兄弟都长成聪明勇敢的小伙子。一天,他们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们要出去旅行!”父母赞同地说:“好啊!你们到外地走走,增长些见识,是件好事情。”  相似文献   

10.
美人鱼     
巴西有一种珍贵的哺乳类水生动物——牛鱼,又叫海牛,雅称“美人鱼”。巴西的牛鱼有两种:一种生活在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叫淡水牛鱼;另一种生活在北部沿海,叫海水牛鱼。牛鱼的身体,特别是头部同牛有许多相似之处,胃也有四室;肉味鲜美,具有鱼肉和牛肉两种味道,营养价值很高,据说牛鱼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11.
吹牛与城府     
《科技智囊》2013,(2):I0046-I0046
一个人揣着一根牛毛就说拥有一头牛,那是吹牛;有一头牛展示一头牛,那是坦然;有九头牛把每头都拉出来遛一遍,那就是当今万众口诛笔伐的“炫耀”;有九牛才露一毛,那叫低调;有个养牛场却假装没见过牛毛,那是城府。  相似文献   

12.
3(上接6期)“长大,就意味着一个又一个梦的破灭吧!”游小吉老气横秋地对我和蔚说。我们三人背着书包,东摇西荡地走在放学路上。“哎!”飞猪骑车追上我们,他停在我们面前,左脚支在地上。“我看见你们三个人晃晃悠悠、支离破碎地走啊走……”飞猪嬉笑着对我们说了一句,然后继续骑车赶路。我看见他身上的运动校服被风吹得鼓鼓的。蔚嘿嘿地笑,我不明白她在笑什么。“飞猪说他这几天在看两本书,一本叫《晃晃悠悠》,还有一本叫《支离破碎》。”蔚抿嘴告诉我们。“什么书啊?好看吗?”我对好看的书一贯有点好奇。“不知道,大概是小说吧。飞猪说写大…  相似文献   

13.
奶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很简单:“童年时期的名字;小名。”如果用这个解释来包囊闽西客话中的奶名的话,还有必要作点说明。 闽西客家的兄弟姐妹,很多从大到小按顺序称为“大×”“细×”“三×(×三)”“满×(×满)”的。如果一家子有四兄弟,老大叫“大佬”的话,一般的,老二就叫“细佬”,老三叫“三佬”,最小的叫“满子”。如果四姐妹的话,老大叫“大妹罗”,老二就叫“细妹罗”,老三叫“三妹罗”,最小的叫“满子(满女子)”。有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象这一类称呼,算不算奶名?  相似文献   

14.
话说牛黄     
牛黄,也叫西黄或犀黄,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内结石。因牛的胆结石呈黄色,故名牛黄。牛黄中含有胆酸、胆红素、钙盐、维生素 D 等10多种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息风定惊等功效。著名的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六神丸”、“紫雪散”、“至宝丹”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成  相似文献   

15.
45 流浪牛让牛在山林中觅草寻叶,露宿过冬,长膘得快,这是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放养“流浪牛”的办法。苗寨四周,山高林密,草茂泉清,实在是得天独厚的牧牛场。入冬,各家各户带牛到山脚下,给牛吃一顿美味可口的“潲饭”,然后反复抚摩领头牛的脖子,亲昵地说:“到林中去吧?开春再见!”等牛上山后,主人才回家。  相似文献   

16.
茭白原产于我国,分布南北各省,尤以江、浙为多。浙江省缙云县城郊、壶镇、新建等地农民,利用村边鸡口田、污水田、水沟、浅水池塘种植茭白,发展成茭白为主的蔬菜专业村,既增加了菜农的收入,又繁荣了市场。菜农把茭白植株能抽生供食用的粗壮肉质茎的叫“雌茭”,把只长叶片不会结茭的叫“雄茭”。在茭白种植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雄茭”的情况。据调查:一九七九年缙云县宫前大队城下一口0.25亩田,雄茭率71.8  相似文献   

17.
正栖息在川西、青南、藏东、滇北的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与血雉类似,也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甚至在四川西部的帕姆岭一带,四川雉鹑和血雉同域分布。帕姆岭是藏传佛教名山,虔诚的藏民来此朝拜转山,随手将青稞与糌粑抛洒在山岭高处,日积月累,周围山林中的鸟类都有了充裕的食粮。  相似文献   

18.
村里实行田地承包到户那年,我家从生产队分得两头牛:一头叫"大犁牛",一头叫"小牯子"。据母亲说,大犁牛是大哥的名分,小牯子是我的名分。但不管是谁的,要耕田,因小牯子和我一样未成年,还必须借邻居家的牛搭架。好奇的我不论是星期天回家,还是放假,常跑到田间地头,去帮大哥吆牛,看大哥驶牛犁田。只见大哥一手拿着牛鞭一手握住犁把,不停地对牛说话:"坡!——踩!坡,坡,坡!——踩,踩,踩!"一趟又一趟使唤着牛,半天工夫,一坵田就被犁铧翻书似的翻了个底朝天。等大哥坐在田埂上吸烟  相似文献   

19.
褐河乌     
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河、马家河流域河段,常年居留着一种俗称“水黑老婆”的鸟,有人称它水陆两栖的“小鸭子”。其实,它的学名叫褐河乌(Cinclus pallasii),这种鸟中小型,身长200毫米,体重90余克。通体几乎纯黑褐色,上体呈朱古力光泽,眼圈部分为白色;眼,嘴黑褐;脚、趾铅褐色。在山西为留鸟;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3月16日将其公布为  相似文献   

20.
我家的公鸡     
我家养了两只鸡,一只母鸡和一只公鸡。它们形影不离,那只公鸡的羽毛十分鲜艳,显得特别漂亮,一天都要抖好几次身子,把身上的尘土抖掉,然后神气地伸长脖子“喔喔喔”地叫,并向四周看看,好像想知道主人是否在注意它。一天,我来到公鸡面前,看着公鸡先抖抖身子,然后摩摩脚,接着朝天叫“喔喔喔”。我也学着它的样子,还没等我学完,公鸡不知怎么的红着眼,像一头牛似的向我冲来,我见大事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拔腿就跑,鸡的速度当然比不过我了,它倒是有自知之明,不追了。我气得脸都红了,朝着它嚷 :你这死鸡,竟敢追我,想欺负我,真不知天高地厚,气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