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QE-HCV,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中,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到该重组菌能表达3种分子量的HCV核心蛋白.以该重组菌作为口服型活疫苗灌胃接种BALB/c小鼠,检测到小鼠产生的抗HCV核心蛋白IgG及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结果表明该重组菌能有效诱导免疫应答,尤其能高效诱导细胞免疫应答,这为研制高效免疫、成本低廉、接种方便的HCV疫苗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研究BALB/c突变无毛小鼠突变基因的免疫功能。方法 选择杂交F2 代二周龄和二月龄小鼠及突变无毛二周龄小鼠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免疫 (T细胞 -CD3+ 、T细胞亚群 -CD4 + 、CD8+ )和体液免疫 (B细胞 -CD19+ )进行检测 :并且采用ELISA方法对IgG抗体的吸光度进行测定。结果 二周龄突变稀毛小鼠的CD19+ 、CD4 + /CD8+ 雄性高于雌性 ,而CD8+ 雌性高于雄性 ;F2 代稀毛小鼠的CD4 + /CD8+ 雄性高于雌性 ;突变无毛小鼠的CD19+ 、IgG雄性高于雌性。二月龄F2 代稀毛小鼠的CD8+ 雌性高于雄性 ,F2 代无毛小鼠的CD4 + 雌性高于雄性。二周龄和二月龄F2 代无毛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指标均低于稀毛小鼠 ,而体液免疫高于稀毛小鼠。结论突变无毛小鼠的各项指标均低于稀毛小鼠 ,表明突变小鼠的免疫功能降低。进一步证明了该突变基因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为该小鼠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病毒性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7亿HCV的感染者,我国估计占4000万以上.发展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刻不容缓.构建了3段串联重复的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基因3如,将其克隆到His融合表达载体pET-28b( )上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了高效表达.3PCX经Ni^2 -NTA—agarose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诱发了高水平的抗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将展示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HSP)90特异表位的杂合噬菌体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以检测该抗原在小鼠体内诱发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实验结果表明:抗原PA刺激机体产生了较强的抗白色念珠菌HSP90特异性抗体;脾CD4 T和CD8 T淋巴细胞出现率明显增高;脾细胞分泌IL-2的能力有增高趋势.此外,将免疫后的小鼠通过尾静脉进行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了抗原对小鼠肾脏白色念珠菌寄居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抗原对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结核病模型评价重组HBH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重组肝素结合血凝素(HBHA)疫苗接种BALB/c小鼠,观察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以MTB H37Rv毒株攻击免疫小鼠,研究重组疫苗诱导的保护力。结果重组HBHA免疫BALB/c小鼠后可诱发细胞毒作用,将体内MTB裂解。重组疫苗不仅能刺激CD4+T,CD8+T增殖、活化,还可诱导脾细胞分泌IFN-γ、IL-2等细胞因子。H37Rv毒株攻击后,被免疫小鼠的组织病理学症状减轻。结论本研究通过检测小鼠体内细胞免疫应答和肺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等指标,客观的反映了重组疫苗免疫小鼠结核模型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弓形虫pcDNA3-ROP1 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诱导其体内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及抗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重组质粒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5周和10周用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免疫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结果 经两次检测,均可测到特异性IgG抗体,且抗体的滴度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免疫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弓形虫pcDNA3-ROP1质粒 DNA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部分抗虫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BALB/c小鼠之间的免疫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6周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BALB/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分别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项血液免疫细胞指标;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4项抗体和补体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2、IL-4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小鼠NE、NE#和MO的雌性及组间结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小鼠LY的雌性结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小鼠IgM的性别及组间结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小鼠的IgG和C3的雄性及组间结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小鼠IL-4的雌性及组间结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BALB/c小鼠的血液免疫学指标存在差异,提示突变基因可能对小鼠的免疫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LCDV1.3kb/pGEX-4T1质粒酶切获得LCDV1.3kb基因片段,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LCDV1.3kb/pcDNA3.1(+);并将其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LCDV抗体和IFN-γ。结果发现免疫小鼠可产生特异性抗LCDV抗体,平均效价为1:40,最高效价达1:320,但小鼠血清IFN-γ平均含量在30pg/mL左右,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LCDV1.3kb/pcDNA3.1(+)免疫小鼠后可成功诱导其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但细胞免疫应答不明显,可能与所选载体、免疫动物种类及免疫方法有关,其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此研究为LC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展示外源多肽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将丝状噬菌体fd基因8克隆入pKK223-3质粒中,将白色念珠菌特异表位基因插入到修饰后的质粒载体中,并制备了杂合噬菌体,利用纯化的该表位抗原PA免疫小鼠,结果表明该噬菌体-表位抗原PA在有无佐剂存在的情况下均产生抗体,用ELISA方法采用双波长(450/630nm)检测抗体,其在有无佐剂存在的情况下光密度值无明显差别,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在有无佐剂的情况下均产生明显增殖,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方法产生的抗体与传统的合成多肽相比具有方法简便、低价高效等特点,它将成为生产高效低价疫苗的有效途径,该噬菌体-表位抗原PA为真菌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重氮化法成功合成了FMT人工免疫抗原FMT-BSA和检测抗原FMTOVA,并用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FMT的单克隆抗体(FMT mAb),并对其效价、敏感性、特异性和亲和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融合后筛选出1D8、3E6共2株分泌抗FMT小分子的高特异、高灵敏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的腹水效价1:5.12×105,在0.1μg/L~8.1μg/L的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422x+0.507(R2=0.978),IC50为1.04μg/L,对FM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亚型为IgG1,亲和常数K(FMT-3E6)=7.24×108 L/mol,与沙丁胺醇、西马特罗等β-激动剂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CR(%)均小于0.1%,特异性良好,为FMT残留检测的免疫学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