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分子内环化对非线型缩聚反应凝胶点的影响,应用数学期望的基本概念,推导得到包含内环化校正因子的凝胶化理论,经过适当内环化校正的理论凝胶点,与实验值能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2.
总结1977~1990年间关于γ-内酯的合成工作.其合成方法分为分子内环化(羟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分子内环化,卤代酸及其衍生物的分子内环化.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子内环化,羰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分子内环化.分子内转移、异构化),分子间环化(双键的加成,Friedel-Crafts反应,烯烃与CO_2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及由内酯制内酯.  相似文献   

3.
用改进的凝胶化方程对A_a—B_b,C_c型缩聚反应进行了分子内环化修正,所得结果比经典理论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 ,得到了非线性Af-Bg 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的溶胶分数 ,溶胶 -凝胶分配方程和反应体系的凝胶化条件 ,这些结果是进一步研究与凝胶网络性能相关的网络结构参数的基础 .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Af-Bg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的统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得到了非线性Af-Bg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的溶胶分数,溶胶-凝胶分配方程和反应体系的凝胶化条件,这些结果是进一步研究与凝胶网络性能相关的网络结构参数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可紫外光固化的纳米溶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和透射电镜(SEM)对其结构、粒径大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聚酯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利用合成的可紫外光固化的纳米溶胶和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了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对纳米杂化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溶胶含量的增加,杂化材料的力学性能、附着力等均得到了提高,当纳米溶胶质量分数达到20%时,涂膜硬度可增至3H,纳米溶胶质量分数为10%时涂膜的附着力即可达到最高的0级;纳米粒子在有机相中分散良好。  相似文献   

7.
金属银负载型SiO_2杂化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银掺杂的SiO2杂化溶胶和SiO2杂化膜,考察银的掺杂对杂化溶胶的性能和对杂化膜物理化学结构及水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银含量的增加,溶胶的黏度、粒径增大,凝胶时间缩短;银在杂化膜中以纳米金属银的形式存在,金属银的掺杂对杂化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无影响,但使杂化膜的平均颗粒粒径、孔径和总孔体积略微增加;在水汽环境中陈化后,载银SiO2杂化膜的H2渗透速率略有下降,而H2/CO2分离因子小幅升高;金属银的掺杂增强了SiO2膜的水汽稳定性,实现了杂化膜中H2渗透速率和H2/CO2分离因子的同时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不常见的中间体——烯基自由基,并综述了它的结构、产生方法、分子内环化反应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钛酸钡(PU/BaTiO3 )杂化材料——不同钛酸钡含量的聚氨酯/钛酸钡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考察了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详细研究了溶胶-凝胶过程的机理以及微波辐射后杂化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PU/BaTiO3杂化材料中PU和BaTiO3形成了较强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共混;BaTiO3较均匀分散在杂化材料中,同时随着BaTiO3含量的增加,材料的介电常数也逐渐增加。指出了该研究在油气田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PVA/TEOS/GA有机/无机杂化膜,比较杂化膜在3种不同温度下在乙醇/水全浓度范围的溶胀性能,分析无机相和交联剂对PVA膜溶胀性能的影响.比较不同溶胶-凝胶反应条件及不同热处理条件对膜溶胀度和溶解选择性的影响.用FTIR和XRD对杂化膜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VA与无机相(TEOS)发生溶胶-凝胶反应生成氢键和共价键Si-O-Si,形成交联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体系,使杂化膜的结晶度减少,控制了膜的溶胀,提高膜的溶解选择性能,但膜的溶胀减少会使通量有所下降.加入GA后,使PVA杂化膜溶胀度和溶解选择性都有所提高,表明PVA杂化有利于控制膜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胀,从而提高膜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渗流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用计算机模拟体型缩聚反应中的分子内环化分数的一般方法。以A_6型反应为例模拟了环化分数及相关参数随总反应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下硅酸乙酯,醋酸钙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CaO-SiO2系统湿弟胶。研究了其溶胶凝胶化过程中溶胶粘度变化及溶胶粒子的生长过程,以及湿凝胶在干燥过程中的析晶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CaO-SiO_2系统溶胶凝胶过程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硅酸乙酯、醋酸钙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CaO-SiO_2系统湿凝胶。研究了其溶胶凝胶化过程中溶胶粘度变化及溶胶粒子的生长过程,以及湿凝胶在干燥过程中的析晶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固化区域理论和外推作图法,给出了借助化学反应参数推算线型缩聚物“有效键长”的方法.该法避开了直接测定内环化反应程度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及三氧化二铝溶胶,将其掺入聚酰胺酸基体中,得到SiO2-Al2O3聚酰亚胺杂化薄膜,对膜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材料中SiO2和Al2O3粒子分散均匀,与有机相存在键合,材料热分解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廉价的无机盐氧氯化锆和草酸为反应原料,以新型的乳液体系为蒸馏模板,应用溶胶-乳液蒸馏法成功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氧化锆超细粉。应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简单的溶胶-凝胶法相比,溶胶-乳液蒸馏法能明显提高四方相的含量和产品的分散性,同时产品的纳米化特性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正硅酸乙酯、水、乙醇为原料,硝酸为催化剂,制备了SiO2溶胶.研究了pH值、水量、乙醇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溶胶陈化温度等因素等对SiO2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以便实现对二氧化硅溶胶稳定性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乙醇量的增大,溶胶的凝胶时间延长,溶胶的稳定性也增强.随着体系水量的增加,溶胶的稳定性先减小后增大,在水酯摩尔比Rw=7.2时,溶胶的稳定性达到最小;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溶胶的稳定性降低;采用较低的陈化温度有利于提高溶胶的稳定性.在溶胶粘度发生急剧变化之前溶胶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溶胶,通过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PI)/TiO2杂化薄膜.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杂化薄膜的微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TiO2掺杂量对杂化薄膜紫外-可见光透过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I杂化薄膜中存在TiO2空间网络结构;杂化薄膜与纯膜相比,结晶度下降,透明度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当TiO2掺杂量为3%时,杂化薄膜表现出较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正硅酸乙酯(TEOS)、水、乙醇(EtOH)为原料,HNO3为催化剂,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研究了二氧化硅溶胶的红外光谱、反应物的配比和反应温度对二氧化硅溶胶粒径的影响及二氧化硅溶胶在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的缩聚反应在TEOS完全水解前就已开始,TEOS水解不完全;HNO3/TEOS摩尔比对二氧化硅溶胶粒径的影响较小,H2O/TEOS摩尔比对溶胶粒径的影响较大.随着HNO3/TEOS摩尔比、H2O/TEOS摩尔比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硅溶胶的粒径增大;随着EtOH/TEOS摩尔比的增加,二氧化硅溶胶的粒径减小.溶胶在陈化过程中,在体系的粘度发生急剧变化之前,二氧化硅溶胶的粒径和密度变化极小,二氧化硅溶胶是相对稳定的.低温陈化有利于延长溶胶的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20.
纳米SiO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iO2,考察了溶胶的浓度和pH值对凝胶时间的影响,并用FT-IR,XRD和TEM研究了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相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溶胶浓度和溶胶pH值对凝胶时间影响较大.在温度为600℃时,经过烧结晶化,可制得纳米二氧化硅,其平均粒径20nm,外观形状呈球形,且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