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防止和减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重要措施。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中蕴涵着开展生命观教育的大量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白生命的神圣性,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死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态度。借鉴传统生命哲学,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要有五条途径:其一,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二,要渗入到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中;其三,要开设中国传统哲学的讲座和选修课;其四,在心理咨询中要重视传统生命哲学;其五,要利用好网络。  相似文献   

2.
“人是什么”是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封孝伦创构的“三重生命”学说是人本哲学研究的一次创新.它是一个以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互相支撑来解说人类生命要素与意义的严整哲学体系,其辩证平实的生命观、论人的价值论立场皆可助学界对人的本质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3.
和谐生命观是逻辑的必然和历史的选择。和谐生命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平等基础上的人本观,觉人.利他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全新的健康观,合理的财富观。和谐生命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坚持和谐生命观可以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推进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建设。和谐生命观也是建立健康、幸福人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热爱生命》作为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延续了他"北方故事"的创作主题。在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杰克·伦敦在作品中揭示了人在复杂生存环境中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热爱生命》中展现的杰克·伦敦的生命观进行解读,通过描述淘金者"他"凭借自己的生存本能、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以及乐观的心态在荒野中艰难求生的经历,揭示了生命的宝贵,谱写出一首伟大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5.
以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其主旨在于围绕人的“生命”来展开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儒道释哲学对生命智慧的阐发各有侧重,儒家主要从入世的立场来寻求生命的安顿、调护和完成,强调此生生命历程的担当与责任;佛家主要从出世的立场来看破生命之苦的实相,追求生命之苦的解脱之道;道家则介乎两者之间,追求个体生命的自然与洒脱,三者共同构筑了中国生命哲学的基本精神。面对当代国人“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的生命智慧缺失,传统的生命智慧为今天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小学校亟需生命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生命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意义,尊重、敬畏生命的价值,热爱自己与他人独特的生命特质,并将自己融入社会之中,从而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生命观,从容的走好每个人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7.
封孝伦先生的生命美学思想经历过初构、改造和成熟三个阶段,他以三重生命学说为支撑,以美是人类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核心命题,建立起一个独特、系统的生命美学理论体系,是生命美学的重要理论创获。生命美学是哲学价值论美学的典型代表,准确、深刻地解决了人类审美活动的内在动力与价值的哲学内涵问题。与所有哲学美学一样,生命美学需要真正解决人类审美活动精神个性问题,需要以实证的专题研究实现自我深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小说生命叙事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小说生命叙事的伦理功能、精神特征和哲学艺术.指出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小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9.
当高等教育哲学强调认识论和社会论基础时,就已经忽视了高等教育哲学的核心基础--生命论.高等教育诞生和发展的事实表明高等教育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进一步腾升和上扬.在康德、杜威、马克思等人关于教育本质的精辟阐述中,可知他们都已洞悉了教育和高等教育哲学的生命论主旨,进而更论证了布鲁贝克的论点和论据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被认为是关爱生命的教育或对生命的教育.本文首先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进行阐述,接着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出目前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现状,并从存在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和谐社会、我国传统文化、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对生命教育研究进行梳理,呈现出较完整的关于生命教育研究的知识图景,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前我国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程实施与生命教育有效融合,教师在实施生命教育中应积极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优化校园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黄宗羲所撰《孟子师说》为核文本,围绕“梨洲晚年思想是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是否因受陈确的影响而导致了这一变化”“他对孟子的解说是否胜过朱子而更能掌握孟子哲学的精神”这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梨洲晚年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他与同门好友陈确切磋,不免导致他在态度上有一些变化,但决无背离蕺山思想其事;梨洲的一元论思想,用来解说孟子,的确在有些地方较朱子的解说更为切合,但因超越体证减煞,也有其不相应之处。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生命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对自我生命内涵、生命尊严、生命价值、生命权力、生命义务、生命终结等重大问题所采取的基本认识及思想裁断。这种诠释本身,对教师而言,无疑已远远超越纯粹人生哲学意义上的自觉,而包摄了一种丰富而生动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3.
在探究刘熙《释名》中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刘熙的语言观予以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刘熙的“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的学术观点与苟子的“约定俗成”论并无本质上的对立,只是对语词的不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生命美学诞生之初,由于没有正确阐释“生命”,引起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争论。《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为生命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它是生命美学的纲领性文献;生命美学是美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生命美学突破了本体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的局限,成为价值论美学,力求固守人生价值,追寻人生意义;从人类生命的角度研究美,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仍有许多体系性工作亟待展开。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一种天地境界,儒道释各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理想的人生模式,努力超拔世俗的生活,以达到"仁之境"或"禅之境"。沿着中国古典哲学对宇宙本体与生命本体的认识途径,梳理其中对于人类终极价值的追问与求索,有望找寻出医治当代人精神痼疾的良药。  相似文献   

16.
重视精神生活的人,就需要哲学。一个人没有辩证的哲学思维,在复杂的世界面前,在复杂的人生当中,就有可能不知所措,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因此,人生需要哲学指导。学哲学的意义,就在于自己开导自己,自己劝说自己。学习哲学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须溪词》遗民心态的变异及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刘辰翁及其《须溪词》者众多,然而就刘辰翁志节言,一致认为是位出色的爱国者,对前朝的忠贞始终不渝,直到终老。其实检阅《须溪词》,刘辰翁的遗民心态也非全如此。刘辰翁《须溪词》的遗民思想、隐逸心态也是发展变化的。特别是他后期的某些心态相对全词的主体遗民思想而言,确实又带有变异的色彩。虽然这种现象比较微妙,不容易查考,也不能遮掩词人的总体精神风貌,但无疑也是当时词人的实际情感思想的表现,客观上为我们比较全面真实地研究刘辰翁《须溪词》的遗民心态提供了新的探测点,而这却正是历来评家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