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沈从文在文学上不断探索,他把音乐和文学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月下小景>和<边城>.他的实验,不仅具有开拓性,而且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叶适是循义理的路数来解<易>的.具体说,就是根据<彖><象>解<易>.由于他将<彖><象>视为孔子的作品,所以根据<彖><象>的解释所理解<周易>的经义,在他看来,也就是"孔氏之本学",体现了圣人以道易天下的目的.在这种易学观的指引下,他之<周易>解释,在致思取向而上,彻底贯彻事功原则、功利原则,竭力消解<周易>解释上的神秘性、玄虚性,始终坚持"以卦象定入德之条目而略于爻,又以卦名通世故之义训而略于卦".这是将"通世故之义"作为理解<周易>的经义根本原则.这个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叶适之解<易>彻底摆脱了象数路数的干扰,将<周易>解释成为一部彻底宣扬儒家的德性修养、道德理想、政治理念的经典.  相似文献   

3.
作为<小说月报>主编,叶圣陶与茅盾、郑振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他是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和标准在编辑<小说月报>.在他主编期间,刊物的文学性和趣味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注重刊物的文学性,积极推出新的作家和作品;改革刊物的编辑体例,使其更趋于艺术化和标准化,是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话     
舞鹤是当代台湾重要的小说家,1951年生于台南,毕业于成功大学,早在大学期间就发表了引人注目的小说.但是在1981-1990年间他完全放弃发表创作的生活方式,闭居在淡水整整10年,在读书和思考中度过自己生命中最宝贵也是最活跃的一段年华.90年代复出后他的创作成为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他的作品数量上不算很多,但几乎每一篇都凝聚了自己生命的一段重要经历的痕迹.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一篇小说好像是一段时间的小小纪念碑.<牡丹秋>是六○年代末大学时期的纪念碑.<微细的一线香>是府城台南的变迁之于年少生命成长的纪念碑.<逃兵二哥>是当兵二年的纪念碑.<调查:叙述>是二二八事件之于个人的纪念碑.<拾骨>是丧母十九年后立的纪念碑.<悲伤>是自闭淡水十年的纪念碑.<思索阿邦·卡露斯>是在鲁凯好茶三年经验的纪念碑."(<拾骨·后记>)依此说来解读<悲伤>,可以看到作家10年自闭淡水的心路历程,也似乎可以看到作家心目中的淡水形象.他最近又创作了长篇小说<舞鹤淡水>,但远不如<悲伤>那样精彩.  相似文献   

5.
<陈阿春>是杰克·伦敦写作中期所完成的一篇关于中国的作品.深入分析此部作品能印证伦敦的中国观并非全是丑化,他对中国也有理解、同情的一面.同名主人公陈阿春实际上是伦敦对于中国移民形象的一种正面想象.  相似文献   

6.
刘颖 《长沙大学学报》2005,19(6):103-105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他在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从人物形象、情节和话语角度多次反讽了圣经中的意象.正是这种反讽从反面体现了这个剧本与圣经的关系,从而使作品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具体作品的评论为依据,总结和分析他的诗学观:首先是对<尚书>提出的"诗言志"传统诗学观进行了反叛,使他对<诗经>的解读回归到文学审美的轨道上来;其次是对"温柔敦厚"传统的儒家诗教顽固的维护,又使得他对<诗经>的解读带着浓重的卫道者色彩;再次是对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原诗人始意"诗学观念进行探究,认为这一观念实际是从文学的特点去看<诗经>,而不是从历史的、经学的范畴去阅读和理解<诗经>,从而使<诗经>终于从经学回归到了文学,从道德说教回归到情感熏陶.无论是在清代还是在当代,这一诗学观念都具有指导阅读<诗经>原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他的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地春梦>堪称世界文学史上描写战争与爱情的杰作.本文分析评论了<战地春梦>一书中主人公凯瑟琳在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男主人公弗莱德里克所充当的角色--情人与母亲.同时,也分析了她在充当这两种角色时所表现出的温柔、勇敢、坚强、乐观等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女作家科林·麦考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一经问世即引起轰动,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从两部旷世作品的爱情主题、人物俄狄浦斯心理情结和作者的女性意识出发,对<荆棘鸟>和<飘>进行相似性解读,可以让读者在享读作品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两位女性作家蕴涵在作品中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0.
在<英雄>中,贝多芬完全发挥出他个性独特的艺术魅力,突破了以往莫扎特、海顿所开创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作品主题所蕴含的"自由、革命"的精神是偶然中的必然.<英雄>标志着贝多芬的交响曲风格已经成熟,它是交响乐史上的一次转折,也是西方音乐史的一次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