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悲剧意识其实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社会诸因素的束缚下被扭曲变形而产生的一种深层次心理上的愤恨、遗憾及无力孤独感。作家把自己对悲剧意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意识地运用到作品的写作过程中,创作出了伟大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2.
悲剧之美——论海明威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萍萍 《科技信息》2011,(11):I0159-I0160
海明威是一个极具悲剧意识的作家,从他的成长环境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其悲剧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海明威的悲剧意识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但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震撼人心,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在精神诉求方面将浓烈的悲剧色彩与无畏的行动精神相结合,从而产生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就方方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借助文本来集中地表现。  相似文献   

4.
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与黑》是一部浸透着悲剧意识、具有悲剧美的作品.它运用了悲剧的艺术特点,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等在主人公于连身上的集中体现,揭示了于连的悲剧命运和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及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广义的悲剧来说,它蕴涵了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哲学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文章分析和比较中西方悲剧意识、悲剧精神之大不同及其原因。认为中国悲剧意识内在于儒家的“入世”思想中,佛家和道家的“出世”思想消解了悲剧意识,导致了悲剧精神的缺乏。西方悲剧意识的哲学基础源于主客二分的柏拉图“理念说”,因此在与世界的抗争中表现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8.
彭舟 《科技信息》2009,(34):362-363
在李安的电影作品中,无论是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还是家庭伦理的痛苦纠葛,都是沉浸于导演镜头下的悲剧意识。所以从悲剧的视角和尺度来把握李安的电影作品既可以避免以往文化研究、文化比较的泛泛而谈,又使得李安电影的文化脉络更为清晰和具体。  相似文献   

9.
老舍以独特的喜剧方式和幽默手段去体现作品的悲剧内涵,其小说的悲剧形态有多方面表现,但最能体现其悲剧意识与悲剧品格的创作,是他站在文化观照的角度,对中西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的撞击所进行的思考,老舍小说的悲剧心理有其特有的内在张力,形成了独特的“软而硬”的悲剧情感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仫佬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地理环境及特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其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悲剧性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了该民族颇具特色的悲剧性的民间文学,具体说来就是,其民间文学作品或者反映仫佬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剧,或者反映阶级斗争和普通人身上美善与邪恶相冲突的悲剧。或者反映青年男女追求婚恋自由平等的悲剧。文章逐一论析了该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悲剧、社会悲剧和爱情悲剧。并由此概括出仫佬族特有的悲剧意识,以悲为美,在悲剧艺术审美中彻底纯粹的悲剧精神,由此可见其民族心理的强健,自信,勇敢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