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深入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重新认识或反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行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本质的理解。本文拟结合卢卡奇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探讨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本质问题。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问题的沉思我们现在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是,我们这样做是否正确地表达了这个问题本身呢?现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本质吗?  相似文献   

2.
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的价值是什么?这既是认识、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它是意识能动性最为生动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受剥削最深受压迫最重,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基于对无产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的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前途是共产主义,并把这一美好的理想附诸现实,造就了一百多年以来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无产阶段革命运动。共产党人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对这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回答。一为什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哲学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容丰富,理论深刻,涉及范围广.对这一学说的认识和理解,可简单地概括为:马克思是如何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又有什么客观必然性?其内容又包括哪些?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许华 《科技信息》2007,(31):36-36
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观点体系,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评价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观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开展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直接的说,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观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萨特对马克思主义持何种态度?人们对此说法不一。有人从萨特的著述中得出萨特总的来说对马克思主义是“善意”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站得住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以为弄清萨特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含义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科学的哲学史定义?这是哲学史教学和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而这一个问题的争论又是和如何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哲学史密切联系着的。冯契同志把哲学史定义为:根源于社会实践的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这一概括已得到不少同志的赞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近似于具体概念的哲学史定义,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比较全面地考察哲学史定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既要做共产主义者,又要做马克思主义者。对共产党人说来,做马克思主义者可能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是否马克思主义者,既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取决于以什么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做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过程而言,做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实际是学习做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学习做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途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共产党人要做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要求的直接目的,是提出党的思想建设的意义问题,提出着重解决党员、干部的世界观问题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对本体论的追问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进行了批判,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呢?如果有,他的本体论是什么?该文介绍了当今国内主要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后面邓选第三卷引文只注页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第116页)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一种理论,亦是一个随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正因此,无论是我国抑或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从事的都是社会主义实践,并都力求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但长期以  相似文献   

11.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的本质界定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历来颇多歧义,近年来实践本体论的提法更成为热点。那么哪一种本体论界说才符合规范?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是否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的实质?文章从本体论的原初含义入手,试通过词源释义的方法对这个问题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研究什么问题?它以什么观点认识问题?它以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它与初等数学的思想方法有什么不同?这些无疑都是初学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以简明生动的例子从三个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网络6问(问题就是答案,答案就是问题)网络是什么?网络里有什么?网络是用来干什么的?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什么?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怎么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把你对互联网的认识告诉我们,把你对互联网的新理解告诉我们,把你对互联网的建议也告诉我们……下期开始,我们将展开“网络问路”的探讨,欢迎同学们用笔参加,把你独特的观念写成情真意切的文字寄来参与吧。  相似文献   

14.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旗帜。按需分配中的"需要"是什么?这个需要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按照这个原则能分配什么?在某类物品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分配?人类社会能否实现按需分配?按需分配对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和社会将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都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一问:历史唯物主义是应用哲学吗?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一体化建构,首先遇到的是如何对待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换句话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元哲学,还是应用哲学?很多同志认为是应用哲学,郭立田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刍议》(载《求是学刊》1987年第5期,以下简称“郭文”)一文中也持这样的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的认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实质究竟是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直到目前,争论仍未彻底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既涉及到东方古代社会的性质问题,更涉及到是否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规律性学说问题的探讨,从而使这场讨论具有国际性。本文仅欲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规律性学说为指导,着重对半个世纪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国内外论战中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综合评述,并对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多数学者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阐明自己的观点。但也不可否认,自八十年代以来,曾出现了一种倾向,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有的甚至公然发表违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韩愈说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现在说是“教书育人”.这是古今中外所有教师的天职,所不同的是传什么道育什么人.我们新时代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马克思主义道,育“四有”新人.这对于咱们政治课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怎样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如此重任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教育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民主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实践标准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论问题,而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它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标准的历史维度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维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称为“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维度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有助于回答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基本精神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发展史、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视角来理解这一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艺术列入意识形态的范畴,但艺术的涵义和范围极其广泛,他们究竟把什么意义上的艺术看作是意识形态呢?在当前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的讨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歧意见。究竟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盆景艺术、工业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等是否属于意识形态艺术的范围呢?有的论者把艺术分为“观念形态的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