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韶关学院音乐类社团为研究对象,依据公共音乐教育学理论基础知识,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分析、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韶关学院开设公共音乐教育引入社团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其可行性,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构建适合韶关学院的公共音乐教学新模式、优化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环境、加快公共音乐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琳娜  郑淦标 《科技信息》2011,(16):270-270
音乐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和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中已逐步被一些体育项目所采用。本文通过探寻音乐与体育运动的相关特征,从音乐与体育的有机联系上论述了音乐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讨论了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合理应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音乐的美是音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研究音乐美的问题,不仅要从音乐的本体,还要从音乐作用于人的整个过程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求全面、深入的揭示出音乐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从对音乐的本体性及功能性的认识、音乐的审美属性与先进教育理念的认识、从音乐与相关文化来审视非音乐教学手段的合理性以及我们需要符合音乐本体属性的课堂教学和适度的非音乐手段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强调了音乐教学应突出本体审美属性。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过分强调综合性教学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科学和客观的反思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吴学宇 《甘肃科技》2013,(21):72-74
论述了现代音乐传播介质的更新变化及特点,提出了在网络传播形态下音乐传播的手段、方式、方法及所呈现出的音乐特性,从科技进步、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音乐传播介质发生变化的原因,从审美的角度剖析大众的音乐审美取向及音乐的功能与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仪式及仪式音乐研究是近年来一个学术热点,并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重要方向。围绕“仪式音乐”,学界从个案到普遍,从实践到理论,均取得丰硕的成果,也建构了诸多理论与方法论模式。本文从对音乐概念的认知开始,强调由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到仪式中的“音声”之概念延伸,对仪式音乐这类特定语境中的“音乐”形式研究意义。同时,本文也梳理了中国学者在有关仪式音乐概念、仪式音乐分类、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阐释,希冀凝聚学术意识,让我们更好地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仪式音乐研究的中国术语,达到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采拮并梳理了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会议上音乐美学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论述,对音乐美学面对风起云涌的当代音乐实践思潮,音乐美学学科应该如何在此风头浪尖巩固和发展自己,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从对象、方法、学科自身、美育等4方面提出了叩问,揭示音乐美学学科在当今面对的困窘,引起对音乐美学学科的关注及促进对其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8.
音乐美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性质和高度的抽象性、涵盖性,区别于音乐学中的其他学科。它侧重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并有它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及对象。音乐美学不仅要对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内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还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畅 《科技信息》2009,(24):241-243
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电脑应用、普及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以中小学音乐课中加入计算机音乐元素的可行性探索为主题,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音乐教育学科特点以音乐教学理论及课堂实践为基础,探讨计算机辅助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在音乐教学中能自觉、主动、自然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使计算机音乐成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推动音乐教学的改革,实现音乐教育更好地体现音乐审美为核心,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母语文化及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的今天,依托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开发音乐校本课程,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转化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新疆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及特征,明确了在此背景下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体现主要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方面主要指对音乐家的个案式研究,宏观方面涉及近代音乐史的综合探究。然而,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应注意其所潜藏的不足,主要是研究重点的不平衡、研究方法的单调与研究理论的匮乏等。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必将走上一个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领域,从古至今的研究和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其研究的动因,而现代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引入其中所产生的诸多成果是其研究的立论基础,而由此提出的研究框架是历史之选择,也是当代学人面对历史遗产时的勇敢姿态。以导引的形式对这一研究进行宏观、全揽的内容和方法关照,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皖北文艺干校是地方音乐教育发展的初期形式,以文艺工作的实际需求为教学目标,注重技能培养,突出综合素质。它为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所进行的教学模式探索仍值得当下多元音乐教育所借鉴,历史也应记住其曾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学科发展过程中,作为研究音乐作品宏观结构的曲式学,因其研究视野狭窄以及高度程式化的研究方法,其重要地位有所削减或正在逐步被音乐分析学所取代。在我国,音乐分析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情,但在西方,该学科的独立却要早得多。通过介绍音乐分析学重要的学术专著以及主要音乐分析方法,梳理国内外音乐分析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我国音乐分析学的学科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隋唐俗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的重要基础概念之一,但历来少受眷顾。通过对其历史价值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引发针对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评判。从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对这一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学术突破进行宏观探索,导引并勾勒出隋唐俗乐研究的基础方略。  相似文献   

16.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滑坡严重影响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这是每位教师在每门课程教学过程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音乐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丰富矿床,可以挖掘、渗透和发挥的人文教育因素很多。《中国音乐史》丰富的知识蕴涵及教育功能是教学中的极好素材,充分发挥《中国音乐史》在培养高师音乐学生人文誊养方面的作用教师应注重自身知识积累,提高科研意识,穿插渗透历史、文学、美学或其它相关知识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在近20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专题。对这些新的研究专题进行理论反思,有助于发现其动向和动因,有助于时下和将来更好地开拓。这些宏观的学理综合将推动古代音乐史研究科学、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后期,随着自然主义文学、象征主义诗歌、印象主义绘画的诞生,印象主义音乐也随之诞生。这些文学艺术流派对音乐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而,也使印象主义在音乐创作中显现出比较复杂的特征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就有音乐鉴赏的传统,在西方音乐批评学的影响下,中国的音乐评论学科在改革开放尤其在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些为其学科化建构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音乐评论学科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其发展中不能离开历史学的全景纵向角度。  相似文献   

20.
维也纳古典时期在音乐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芍形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探究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体裁的创造性、民族性、人道主义精神、个性与时代感等特征,提高人们对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