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烈的伦理关注是但丁诗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但丁把他的《神曲》看作道德哲学,说明他从本质论上强调诗歌的伦理价值;他的诗歌形象,无论是地狱的怪诞恐怖还是天堂的和谐崇高都体现为一种诉诸道德价值的审美论,他的诗歌批评思想也表现出一种伦理评价的意识。因此可以认为但丁的诗学是一种伦理的诗学。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几位学者、诗人维吉里奥、彼特拉克和班波在“俗语问题”上对但丁的批评,分析了他们所代表的拉丁文化对意大利俗语文化的拒斥,并从《论俗语》与《飨晏篇》入手,着重评价了但丁选择俗语的高度民族意识与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西方神话为文化链接,从希腊文化的世俗性和希伯来文化的宗教理性以及以基督教为主流的中世纪人手,揭示女性在逻各斯、菲勒斯父权语境中所扮演的堕落而又罪恶的角色。但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思想家却以他独有的文化智慧颠覆和超越了基督教对女性的“敌视”,体现出一种崭新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女性之善。  相似文献   

4.
高光明 《科技信息》2012,(36):64-65
基督教音乐对促进基督教文化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温州基督教音乐的现状,对温州基督教音乐的诗歌曲目、传唱形式、音乐特点和音乐创作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研究和阐述,并对此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但丁在《神曲·地狱篇》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丰富的宗教、道德、政治内涵。地狱作为负罪亡灵的囚禁之地,象征人类背离基督教信仰陷入的道德困境;为了杜绝罪恶,但丁创造了四种象征性形象,传达新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以维吉尔为象征,重视知识、理性、荣誉的道德完善作用;以自身为象征,强调文学应表现真实的人性;以“孤舟”“苦难的旅舍”为象征,宣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以教皇尼古拉三世为象征,反对基督教会的腐败。丰富的象征意蕴使《地狱篇》成为《神曲》三篇中现实性最强烈、影响力最为深远、启迪最为深刻的篇目。  相似文献   

6.
李洪歌 《科技信息》2011,(36):I0073-I0073
托马斯·哈代自幼深受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他的小说中有着清晰的基督教文化的印记。对他的小说的理解,若脱离了基督教和《圣经》的背景,则会是不准确和不深入的。本文对哈代代表作《无名的裘德》中的男女主人公和《圣经》中的人物进行了类比,宗教色彩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督教宗教经典的《圣经》为西方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恒久的主题。特别是文学与神学完美结合的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其文学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基督教《圣经》的熏陶和润泽。只有熟悉掌握基督教《圣经》,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拓宽文学知识,提高欣赏视野。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圣经》作为基督教文化的经典对英语的影响颇为深远。英语中许多有关动物的习语出自《圣经》,它们折射出了基督教文化的内涵,不仅在传播基督教文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学习和了解英语社会文化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英美国家,绝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可以称之为是基督教国家。基督教及其教义《圣经》在英美文化史上其影响极为深远。而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同一个特定的文化系统紧密相联,因此在英语语言发展过程中也留有基督教文化的痕迹。如果对这一特定的文化系统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对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因此,文章仅从基督教文化,英美国家民间习俗,及《圣经》对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探讨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产生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诚然,《圣经》有其神秘成分,让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觉得荒诞无稽。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圣经》之于莎士比亚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