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eise  W  王自华 《世界科学》1989,11(10):11-12
当今,与物理学的热点中心有关的基本粒子物理学,有时被投之以这样的提问:在这个领域中提出的任务解决后,是否从整体上看,一个物理学的终结随之就来到了呢?或许有人会给出这种论证:由于所有物质和全部辐射均由基本粒子组成,因此,由它们的特性和行为所决定的定律的全部知识——譬如在一个“宇宙方程”之中——也就必定在原则上为全部物理过程确定  相似文献   

2.
曹天钦 《科学通报》1965,10(9):753-753
分子生物学,与其说是生物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毋宁说是生物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在对生命物质运动特殊规律与生物高分子结构和功能两种水平研究之间开始接壤的广阔领域;是用基础学科的技术与观点谋求深入了解生命现象本质的一种态度和趋势;是生物学的一个生长点;是现代化学、物理学和数学向生物学渗透的一种必然的结果。分子生物学的观点主要是分析。在生物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多进行一些分析是必要的,但停留于此是不够的。事实上,在生物科学的发展中综合的过程也随时在进行着。学科的互相渗透串连,意味着科学的成长与  相似文献   

3.
四维遗传学与耗散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维时空的概念出发,意大利遗传学家吉达提出了四维遗传学的论点,提醒人们从时空复合的观点出发,探讨生物的遗传问题,并形成基因空间子与时间子的假说。耗散结构学说则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戈金关于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物理学的一个科学理论(本刊3卷1期已发表昔里戈金的《从存在到演化》一文,可参阅)。本期吕宝忠同志一文认为只有将相对论、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概念、观点和方法渗透到遗传学的研究中去,才能将四维遗传学上升为严谨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沈葹 《世界科学》2011,(10):13-14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W·温伯格曾指出:物理学始终是一个未完成的逻辑体系:而本刊所载一文正具体阐述了他的这一观点.此观点当然符合科学不断发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窗     
根据一个国际物理研究小组的观点,不仅物理学的定律是在变化的,而且,物理常数也是在变化的。在仔细分析了来自遥远类星体所发出的光后,这个研  相似文献   

6.
正Anthony J.Leggett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和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教授,主要从事超导超流体领域的研究,因其在超流体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得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Leggett教授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量子物理学领袖,领导了宏观耗散系统的量子物理研究方向,倡导使用凝聚态系统来验证量子力学的基石,关注使用约瑟夫森器件等特殊的凝聚态物质系统来研究量子理论体系外推到宏观层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一) 从现代控制论的观点看,人体作为一个控制系统可用状态空间来描述。中西医的治疗手段都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就是通过确定最优控制(有效治疗手段),使人体系统的状态变量(各种器官的组织、功能)趋于最优值,重新建立人体系统的稳定性。这个控制过程可用框图简单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们普遍认为,是量子力学使物理学和化学融合为一门统一的物理科学。人们也常说,是分子生物学把物理学与生物学统一起来,或者消除了它们之间的界限。但我认为,这是夸大了生物学的作用。首先我想指出生命系统所具有的根本特征。生命系统最突出的特征大概要算遗传密码了,这是地球上一切有机体所共有的。我认为,遗传密码的产生是一个具有历史性质的事件。应当说,遗传密码的产生不仅有赖于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物理化学特性,而且也有赖于形成遗传密码的原始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用物理化学观点研究遗传密码起源  相似文献   

9.
感官及神经生物物理学是大生物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和分子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物理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感官及神经生物物理学是在比较复杂的生命系统的水平上,重点研究整个感觉过程中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物理性质及活动的规律。也就是说,重点地研究若干基本的生命现象,如兴奋,兴奋传导,各种感觉过程(尤其是视觉与听觉),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家認为大地構造物理学是一个新的科学方向,它的任务是同时利用地質学和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地壳中产生的構造形变的机制作用。地壳中岩层揉挤成折皺,形成大片断裂以及地壳內各个部分沿着这些断裂又发生位移的現象,无論从理論的观点还是从实际的观点出发都是极有兴趣的問題。各个时期內折皺形成过程的发展和断裂的产生,是地壳生存史上极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引起構造形变的原因和产生形变的条件,应該是从理論上闡述地壳和整个地球发展一般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后,地壳上有用矿产的形成和聚集都与折皺和断裂的形成作用和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对矿产的分布規律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必須了解产生这些構造形变的条件。此外,既然地質学家們在研  相似文献   

11.
1933年,当代物理学泰斗为躲避德国纳粹政府迫害,不得不背井离乡,从德国柏林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对此,法国物理学家保罗·兰捷文有一个精彩评论:“这是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重要事件,如同将梵蒂冈教皇从罗马迁到新大陆一样。因为当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从欧洲迁移至美国,标志着世界物理学中心也随着转移到大洋彼岸。”  相似文献   

12.
葛庭燧 《科学通报》1956,1(3):42-42
金属物理学是研究金属与合金的物理性质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的一门学科。金属中内耗的研究是进行金属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进方法。从金属物理学发展史上看,每一种重要研究方法例如显微镜和 X 射线分析法的采用,都把我们对于金属与合金的了解向前大大推进,因而新方法和新工具的研究对于科学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暴涨的宇宙     
谢懿 《世界科学》2011,(6):28-28
30年前,《物理学评论D》中的一篇论文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起源的认识——来自粒子物理学的新观点暗示宇宙在其诞生之后极短的时间里可能经历了一个高速膨胀的时期。这一被称为暴涨的阶段,可以解释我们的宇宙是如何演化出其被我们观测到的密度和均匀性:暴涨不仅成为了宇宙学理论的核心原则,它还意味着任何有抱负的宇宙学家都必须学习粒子物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14.
宋牧襄 《自然杂志》1995,17(2):111-114
安培(A.M.Ampere,1775—1836)先是一位化学家和数学家,后才成为一位物理学家。然而从其方法论看,他首先是一位物理学家,其次才是一位化学家。他身上没有任何实证主义色彩,他的化学充满着物理学和几何学的方法,所以也可称他是一位“有物理学倾向的化学家”。  相似文献   

15.
孙殿卿  陈庆宣 《科学通报》1965,10(11):951-951
一地质力学或近似地质力学的名称,由来已久,含义也较广泛。同它接近和密切相关的,有构造物理学、地球力学、构造力学等等名称。地质力学是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地质构造现象。它作为自成系统的一门地质科学的边缘学科,是我国学者李四光教授首先倡导研究的。这门学科是广义的地质学的一个部门,除了涉及力学以外,也涉及到地球物理学、流变学和天文地质学等。它的某些基本概念,在我国早在二十年代晚期,已开始形成。经过以后一段时期的实际运用,那些概念陆续得到了补充和巩固。在四十年代中期,我国已出版了《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在国外,出版地质力学  相似文献   

16.
吴贵臣 《科学通报》1981,26(10):606-606
从1967年起,时间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系统秒是基于铯~(133)原子在零场中的特定能级跃迁定义的。秒定义从天文学到量子物理学的转移使时间计量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世界时(UT)和历书时(ET)作为基础研究仍有着它们的特殊应用领域,但作为一种高度均匀的时间座标的原子时越来越获得广泛应用。我们根据目前国内原子钟研制情况,利用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7.
隐藏在原子的内心的,是宇宙结构的秘密。基本粒子物理学-关于物质的最终结构单元以及它们的结合规则的探索-是育关于小得不可再小的东西。宇宙学-关于星体、星系以及宇宙本身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讨论天地万物中最大者。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其它科学可以按照它们所研究的系统的大小排成次序。科学的阶梯从粒子物理学开始,向上到核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给了我们一个与曲度空间相联系的新的引力理论。他让物理学家在非欧几里德空间中从事研究工作,从而为他们的活动开辟了一条新的航道。爱因斯坦引入的这种特殊空间是黎曼空间,一个可以嵌入一套维数更多的空间的空间。在爱因斯坦的激励下,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一直在考虑把其它种类的空间引入物理学中,但至今未有任何成功。爱因斯坦引入的是自然用于物理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生物物理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它的界限和定义至今仍不能明确地予以规定,综合诸学者的见解,笔者认为,生物物理学乃是应用特殊物理仪器和方法(所谓特殊是从历史角度来谈的,指当时除物理学工作者或物理实验室外,一般生物医学工作者或其实验室尚不能独立操纵的仪器和方法),以及运用物理概  相似文献   

20.
秦保燕 《科学通报》1987,32(23):1809-1809
现代统计物理学所研究的复杂系统突变前的共性现象对研究大地震预报有重要启示。1986年郭增建和作者曾就系统突变前三种共性现象,即奇异吸引子、涨落加剧和远程关联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讨论。本文则进一步用现代统计物理中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现象,以及分数维等观点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大震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