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2月,因为"在化学合成及属性领域所作的深入、创造性的贡献,以及对于有机材料的理解",美籍华人邓青云教授荣获沃尔夫化学奖,并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与他同时分享这一荣誉的,  相似文献   

2.
3.
你能想象没有光纤的日子吗?没有光纤就没有如今高速传输的互联网,没有高清晰数字电视。没有即发即收的电子邮件。没有免费的QQ、MSN等聊天工具,没有遍布城乡的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高锟,一位优秀的华裔科学家,正是他对光纤的发明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他因此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光纤之父”,更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4.
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从小就养成了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读的是法律,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举办环保问题演讲会.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诱发DNA股间交联及其致癌和促癌协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乾圜  刘昕 《科学通报》2000,45(15):1623-1627
雌激素Ames实验显阴性,但动物实验及流行病调查证明雌二醇和己烯雌酚均具有致癌性,根据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推论,雌激素也是由于引发DNA互补碱基共价交联而启动致癌作用。借DNA碱洗脱法证明,雌二醇和己烯雌酚经代谢活化均剂量相关地引起DNA-蛋白质间和DNA股间交联,而非致癌剂胆甾醇和芘均不能引起交联。已知雌激素与多环芳烃污染具有彼此的增效致癌作用。不能诱发交联的非致癌剂芘与雌二醇共同培育,则总交联率  相似文献   

6.
新年第一期出版的国际纳米界权威杂志《纳米通讯》封面一反以往的虚拟画面,而是三个“笔迹”稍有歪扭的“DNA”字母。这3个字母可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通过纳米操纵技术,用单个DNA分子长链书写的,每个字母长仅300纳米、宽200纳米。日前,《纳米通讯》用整整4页篇幅,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这项纳米科技与生物学结合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1962年,英国曼彻斯特市的公民们怀着极为敬仰的心情,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化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的雕像从市政大厅迁往约翰·道尔顿工学院新落成的现代化主楼前。一个多世纪来,英国人民和全世界热爱科学、从事化学研究的人们一直怀念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他把臆测的原子假说变成了科学的原子理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后,对这位鲜少在媒体上露面的科学家,不少人都发出了好奇的一问。一辈子与病毒打交道,作为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侯云德说:"认识世界的目的应当是要改变世界,学习病毒学、研究病毒学,目的应当是预防和控制病毒,为人类作出更加切身的贡献。"集毕生精力编织传染病防控网络2008年,侯云德79岁。这一年,他被国务院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侯云德又忙碌起来,担  相似文献   

9.
正伊恩·维尔穆特爵士说,有必要建起现代的"诺亚方舟",储存濒危物种的生物材料。多利羊的创造者、伊恩·维尔穆特(Ian Wilmut)爵士表示,应该建立现代版的"诺亚方舟",这是保存濒危动物生物物种的一项保险措施。这位来自爱丁堡的研究人员说,生物银行中应该保存濒危动物的精子、卵子和其他生物材料,以便科学家在未来技术成熟时能复活灭绝的生物。生物银行就是细胞和生物组织的仓库,就像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一样,是生物多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的从医生涯,一万多个化枯为荣的生命,这位当今世界上惟一做过上万例神经外科手术的专家,为我们诠释了“仁心仁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为如何延长人类的寿命而积极探索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延年益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传统疗法"只攻不守" 目前,传统的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仍然是医生们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不可否认,放疗及化疗在治疗癌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放疗及化疗均属"全面封杀"、"只攻不守",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将正常细胞杀死,还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尤其是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严重时可导致并发感染和人体机能衰竭而死亡.另据研究,在手术和放化疗中残留的癌细胞具有更坚强的生长特性,一旦具备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以比自然生长快200倍的速度生长,同时释放出一些特殊物质,溶解并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进入血液而转移复发.因此,放化疗后如不及时进行免疫修复,可加剧癌症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3.
向义和 《自然杂志》2011,33(4):231-238
笔者介绍了酶促DNA合成研究的进展。科恩伯格和他的同事经历了从合成核苷酸、核苷三磷酸到合成DNA的历程。他们分离并提纯了DNA聚合酶,弄清了合成DNA的最直接的前体,揭示了DNA合成的化学机理,合成了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ΦX174DNA。  相似文献   

14.
约十年前,维生素D的主要特点似乎了解得很完善,但是很清楚这个问题比最初所认识的更复杂。以前似乎合理地解释了维生素D的作用和作用机理,现在看来逐渐地与新证据相矛盾。重新提出假设去合理地解释所有这些情况,理解许多维生素D缺乏的临床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象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地球.现在有两位科学家提出了生命起源的新观点,他们是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F.Hoyle)和威克拉马辛(G.Wickramasinghe).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在化学上起源于外层空间巨大的气体尘埃云,星际云中的生物分子由彗星和流星带到地球和其他行星上.这两位科学家长期从事光波和射电波的研究,以获得宇宙化学结构的信息.他们发现在外层空间巨大的气体尘埃云中,  相似文献   

16.
最新的研究揭示了对这一无 声杀手的新见解 最近的最重要发现之一是,只有高收缩压对健康至关重要。 最有效的证据来自由美国心肺血液研究院1993年发起的一项研究,对象是2767位男人和女士。研究显示,具有正常舒张压和不太正常的收缩型高血压(140~159mmHg)的人患中风、充血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比率要比具有正常收缩压(140mmHg)的人要高。报告的结论与前先的看法相反,认为  相似文献   

17.
依据DNA双螺旋和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只有编码蛋白的DNA才被认为是有功能的.然而人类基因组大小与蛋白质数量矛盾以及生物体进化与基因组大小的不相关性(即C值悖论),导致科学家对非编码DNA概念的提出,戏称这些DNA为"垃圾"DNA.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发展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垃圾"DNA很多都可以在生理与疾病状态下特异性转录.同时,疾病全基因组相关联研究显示,大量与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位于非编码区,这共同证明了它们是有功能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至少75%的序列是转录的,并将这些转录且不编码蛋白质的产物称为非编码RNA.本研究组系统总结了3大类非编码RNA包括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在疾病中的功能,对这些的非编码RNA的研究将会为疾病的治疗以及诊断方法开启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刘爽 《自然与人》2012,(3):32-35
科学家对"垃圾DNA"研究得愈深入,就愈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宝,生物少不了。这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自然界没有废物"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前文已经说过,"垃圾DNA"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通行的生物进化理论所做出的一个科学预测。按照这样的预测,人们相信非编码DNA序列没有任何功能,是"自私"的寄生物,不仅对生物体无用,而且可能有害。这样的观念统治了学界长达20年之久,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法尔和梅洛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家揭示了部分"垃圾DNA"的神奇功效后,人们才看到了这个巨大宝藏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全球掀起移动支付的浪潮,二维码已经渗透到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人们只感觉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却不知二维码这个小小的图案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人称中国"二维码之父"的意锐创始人王越说,现在几乎没有人不懂二维码,但10年前,他跟人讲明白二维码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2002年,王越初次在日本接触到二维码,这种新发明瞬间让他觉得"想象空间很大"。不久之后,他决定带着二维码回国创业。那时的中国还没有智能手机,主流的手机甚至连摄像头都没有,王  相似文献   

20.
余玮 《科学24小时》2010,(11):37-40
他不仅是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界的一代宗师.更是推动我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杰出管理者和科技战略家。人们不仅钦佩他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的贡献.更折服于他闪光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