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解决阿片类药物泛滥,研究者必须理解其产生极强依赖性的原因。最新版本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仅仅认定了两类成瘾问题:赌博和物质使用障碍。将成瘾性物质归为一类无疑是暗示它们会影响脑中相同的神经通路。但这一看法正确吗?手册中列出了物质使用障碍的11种不同的诊断准则,  相似文献   

2.
(一)引力波。一种与其他星球通讯的革命性的新方法吗? 光、X射线和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它们的波长不同而已。X射线波短,无线电波长,光波介于二者之间。它们在真空中都以光速(每秒30万公里)传播。引力波也是这样的吗?据信引力波同样是以光速传播的,但它们的相似之处也只限于此。光、无线电波和X射线都是经由电磁作用空间传播的,因此它们都归入电磁波类。与此不同,引力波是引力的波动,它与引力的强弱变化有关。任何一个物体,不论是高尔夫球还是地球,都产生一种跟它们的质量成比例的吸引力。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吸引力也越大。如果把一个高尔夫球用绳子  相似文献   

3.
大数之谜     
“天”外有“天”!这是人们常用的一句口头语.但是,“天”外果真有“天”?在我们观察到的宇宙(或曰总星系,以下简称宇宙)之外,果真还有其他的宇宙吗?如果有,表征这些不同宇宙的,又应该是什么?物理学能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些问题吗? 要讨论这些问题,得从物理学最基本的特征谈起.  相似文献   

4.
百问百答     
正夏天到了,昆虫也逐渐增多起来。作为节肢动物中种类最为丰富的一个类群,你都知道哪些昆虫呢?它们的本领你了解吗?哪些动物和昆虫的关系最密切呢?昆虫又有什么有趣的行为呢?别急,2018年5月26日中科馆大讲堂《知识就是力量》专场讲座,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科研助理、具有丰富野外标本采集经验的张小蜂(本名张旭)老师带我们认识各式昆虫,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一起在昆虫的奇妙世界  相似文献   

5.
李颖洁 《自然杂志》2019,41(4):299-305
人的头皮上可以通过电极采集到电信号。这些电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只有几十微伏。1924年德国医生Hans Berger首次在人头皮上记录到这种信号,并将其命名为electroencephalogram(EEG)。如今,脑电图已经成为医院的常规检查之一,更是脑科学研究中独特的研究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脑电信号的发现、发展以及主要应用,并讨论了脑电信号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激发数学     
人们无疑经常向您提出:数学有什么用?这些完全从我们的精神中得来的微妙结构难道不是矫揉造作、随心所欲的吗?在提出这类问题的人们中,我应该区分出那些光向我们要求生财之道的庸人。那种人是不值得我们回答的。  相似文献   

7.
郭全中 《科学通报》1982,27(2):128-128
最近我们进一步研究了NaCl晶体中~(23)3Na DLNMR谱的各向异性以及它们同直流外磁场和温度的关系.实验是在sxp 4-100 PFTNMR谱仪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共振频率为:23.80875MHz时,仅延迟掉死时间的FID信号经FT(傅里叶变换)以后,得到的是单一的非高斯线型的吸收谱,而延迟280μs的FID信号经FT以后得到的则是由两个有所交迭的高斯型谱线所组成的谱.两峰间距在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我们能记住一些事物?我们的大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为什么考试前拼命记住的知识一考完就忘得一干二净?右脑和左脑有什么样的分工?这些分工与记忆有什么关系?下面让我们来就脑研究最难的课题——记忆的机制来探索一下不可思议的“记忆之脑”。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将很快拥有决定人类生死的力量。它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也准备好了吗?在流行文化中,机器人不是维多利亚时代完美忠实的管家,就是精神变态的狡诈杀手。如《星球大战》里的C3PO、《机器姬》中的艾娃,《惑星历险》中的罗比以及《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电影中描述的机器人形象反映了我们对机器人的希冀和恐惧,这种恐惧已开始渗入现  相似文献   

10.
对于翼龙类脑部构造的研究,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其自然暴露的脑腔内模化石(如?Pteranodon)以及通过把脑腔周围的化石修理掉而暴露出内模化石(如Scaphognathus pur-doni)来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从以下有限的几种翼龙中获得有关脑腔结构的信息:Scaphognathus purdoni、Rhamphorhynchus、Pteranodon和Pterodactylus.但是,这一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在野外进行化石调查发掘过程中,很难发现非常完整的脑腔内膜化石;另一方面,保存完好的头骨其脑腔部分由于被头部骨骼化石所包围,要想让它暴露出来,必须去掉其周围的骨骼,这样又会严重破坏化石的完整性.近来年,由于CT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在不损坏标本的情况下,对埋藏于岩石中而又难于通过人工修理的化石及化石(头骨)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因此它对于观察从化石表面不可见的内部构造,有很大的潜力.这一技术最初由Hounsfield设计用于获得人类头部的断面图象,后来,由Ledley等进一步发展为用于检查人类身体的其他部位.从1984年开始,这一技术逐渐地被应用在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上.在本文中,我们利用CT扫描技术,对  相似文献   

11.
吕君昌 《科学通报》1997,42(5):519-523
<正>对于翼龙类脑部构造的研究,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其自然暴露的脑腔内模化石(如?Pteranodon)以及通过把脑腔周围的化石修理掉而暴露出内模化石(如Scaphognathus pur-doni)来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从以下有限的几种翼龙中获得有关脑腔结构的信息:Scaphognathus purdoni、Rhamphorhynchus、Pteranodon和Pterodactylus.但是,这一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在野外进行化石调查发掘过程中,很难发现非常完整的脑腔内膜化石;另一方面,保存完好的头骨其脑腔部分由于被头部骨骼化石所包围,要想让它暴露出来,必须去掉其周围的骨骼,这样又会严重破坏化石的完整性.近来年,由于CT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在不损坏标本的情况下,对埋藏于岩石中而又难于通过人工修理的化石及化石(头骨)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因此它对于观察从化石表面不可见的内部构造,有很大的潜力.这一技术最初由Hounsfield设计用于获得人类头部的断面图象,后来,由Ledley等进一步发展为用于检查人类身体的其他部位.从1984年开始,这一技术逐渐地被应用在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上.在本文中,我们利用CT扫描技术,对准噶尔翼龙头骨的脑腔内膜化石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只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长有类似人类牙齿的神奇乌贼。它们真的长着和人类一样的牙齿吗?它们会咬人吗?研究人员说,这种鱼的名字叫Promachoteuthis sulcus,是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的一种小型乌贼,极其罕见,在全世界范围内只保留了一个标本。它们的触手极短,看起来很怪异,而吓坏我们的"牙齿"其实是一个错觉,它们是乌贼的嘴唇。  相似文献   

13.
自然     
我们人类的朋友大象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它们是否如人所说惟母命是从?是否真的有象坟一说?给你一根竹竿你能测量出一头野象的身高吗?非洲象真的不可驯服吗?本期自然让我们一起《考证大象的传闻》。自然  相似文献   

14.
摘要在今后的几十年内,预计美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电的消耗会大幅度增加,但许多问题也将随之出现:我们能建立足够的发电能力吗?我们有足够的能量资源吗?我们能够适应集中和分散的要求、大型和小型的应用,以及世界上各部门多种多样的需求吗?我们能够增加消耗而又不加剧环境的恶化吗?光生伏打(以下简称光伏),通过固态技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对满  相似文献   

15.
说到袋鼠,我们就会想到它们在地上跳跃的样子,可您听说过有会爬树的袋鼠吗?有!那就是树袋鼠。树袋鼠为什么要生活在树上?科学家的解释是:数百万年前袋鼠的老祖宗都生活在树上。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由于某些原因,它们转移到了地面而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普通袋鼠。可是又过了几百万年,有些生活在地上的袋鼠又重新返回树上生活,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树袋鼠。目前了解到的树袋鼠只有10种,它们仅分布在全球两个地方:一处是澳大利亚东北部及北部的一个大岛;另一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一般说来,树袋鼠大的像只大狗,小的像只…  相似文献   

16.
噪声对自发脑电图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子中 《科学通报》1981,26(16):1017-1017
自从六十年代前后,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引进脑电图领域对脑电图进行功率谱,相关函数、相干函数和迭加平均分析以来,对脑电图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显著的进展,并引起极大的关注,但脑电图的计算机分析用在对噪声的研究之中尚属少见,众所周知,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过去的工作也曾发现80分贝(A)的噪声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性症状的出现率增加5.2%,而95~100分贝的噪声使症状的出现率增加到17.3%,但是迄今未能找到一种客观指标,能够反映噪声对神经  相似文献   

17.
魔图     
抬头仰望夜晚晴空,繁星点点,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那里有人吗?进一步又会深思,人究竟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一直来都是谜,过去它们是宗教界和哲学界探讨的领域,只是到了20世纪,现代宇宙学、生物分子学的出现,对它们的探索,才进入了科学的轨道。但迄今,“有外星人吗?”仍无明确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倒是比较可喜,已在它的最简化的形式(即生命是什么)上展开了研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在核磁共振(NMR)领域,~(13)C-NMR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常规方法.但对于一些样品,如高聚物或生物大分子,其~(13)C谱中各信号峰互相重叠,这给谱的解析带来了困难.对液体样品,有许多技术如无畸变极化传递增强方法(DEPT)等可简化复杂的图谱,它们是根据与碳原子直接成键的氢原子个数来区分不同的~(13)C信号.而对固体样品,虽然用交叉极化(CP)结合魔角旋转(MAS)及质子大功率去耦技术可获得高分辨~(13)C谱,但对严重重迭的谱,也急需发展谱编辑技术.近年来,吴肖令等在深入研究交叉极化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固体~(13)C CPMAS谱的谱编辑技术,应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分别仅含C,CH,CH_2,CH_3信号峰的各个子谱,从而大大简化了图谱,给谱的解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而在固体NMR领域内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对着正前方?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为什么我们要有嘴唇?为什么我们的脸上不长毛?鼻子对我们有多重要?人类还在长高吗?人类还在继续进化吗?些谜团?我们还会继续进化吗?让科学家来告诉大家。进化之谜一: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对着正前方?  相似文献   

20.
曹珍富 《科学通报》1987,32(14):1043-1043
§1. Hugh Edgar曾经提出求方程 p~m-q~n=2~h(对于素数p,q和整数h) (1)的解(m,n)的问题。他问:方程(1)的解(m, n)有多少? 是否最多只有一个? 仅有有限个吗? 1981年,Guy将Hugb Edgar问题收集在“数论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一书中。我们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