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中国主要结构类型的居民住房建材使用量、各种类型建材碳排放因子的基础上,对中国各类居民住房单位面积碳排放因子进行了科学评估.同时,综合运用中国1982-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居民住房建筑的固定碳排放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1981-2010年中国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城市地区的居民住房碳排放总量逐步追赶并超越农村地区的.此外,对2010年中国31个省区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量进行的区域分析发现:中国居民住房建筑物固定碳排放总量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总体表现为东南发达省份排放总量高,西北欠发达省份排放总量低;人均排放量以中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省、市较高,西北、东北地区较低,大致可以沿东北--西南走向划界,界线以上区域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排放量较低,界线以下区域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都较高.对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的区域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在快速城镇化与房价高企的双重作用之下,各地政府大量兴建保障房社区,动辄数千户保障房集聚,塑造了极具规模的均质化城市社会空间景观.相对于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包含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等几种类型.此类社区的"邻里互动"情况如何?是否与普通商品房社区有所差异?该文采用2013年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居民需求调查的580份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及深度访谈法,对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比其他类型的城市社区,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频率,但情感认同度低.同时,在居民邻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回广州"、"一元一平方"、"洲民"等地方性文化符号,进而形成"回迁房居民阶层"、"经济适用房居民阶层"及"廉租房居民阶层"及其社会网络.研究发现,保障房社区的邻里互动主要受到"住房类型"和"社区因素"(社区及周边公服满意度、居民异质性)影响,与"居民自身个人家庭特征"及"社会经济条件"关系不大,说明保障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有其特殊性.建议在此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异质化特征并针对性地提供配套设施,促进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邻里互动及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对住房的需求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当前住房特征、未来购房特征以及家庭特征三个方面,以安宁区和七里河区为例对兰州市居民住房购买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判断各因素对居民住房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居民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工作的稳定程度、家庭常住人口数以及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和周边设施都与居民住房购买行为成正比关系,而当前住房的面积以及居民迁居的可能性都与其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领域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天庆·丽舍情园为案例,运用分离指数和GIS的分析方法,针对居民个人的特性、工作地、原住处等因素,研究其在居民住房选择行为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居民相近的个人特性趋向于选择相近的住房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功能特性开始影响居民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和住处分离现象开始出现.揭示了居住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中普通的空间分异规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决策以及政府国土资源规划、宏观调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领域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天庆.丽舍情园为案例,运用分离指数和G IS的分析方法,针对居民个人的特性、工作地、原住处等因素,研究其在居民住房选择行为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居民相近的个人特性趋向于选择相近的住房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功能特性开始影响居民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和住处分离现象开始出现.揭示了居住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中普通的空间分异规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决策以及政府国土资源规划、宏观调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居民支付能力的限制,大大制约了居民的消费需求。金融机构推出的住房抵押贷款解决了这个问题,但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开办时间的延伸、贷款总量的加大,随之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根据住房抵押贷款实际运作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当事人来区分,对来源于购房人、房地产商和银行本身的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一些主要因素对于居民储蓄增加额的影响,尤其考虑了医疗、住房等重大体制改革前后通货膨胀对于居民储蓄的影响,增设了虚拟变量,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居民储蓄额增量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出了我国的医疗、住房等重大的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居民储蓄对于通货膨胀具有不敏感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职工工资与我国居民储蓄增长额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住房抵押贷款还贷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给出了居民消费模式函数,指出了居民的消费模式符合“生命周期假说”和应用抵押贷款购房的必要性;然后建立了抵押贷款还贷效用函数,并求出抵押贷款还贷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居民在应用抵押贷款购房时采取不同还贷方式所能购住房的房价,或在房价一定的情况下抵押贷款的还贷期限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影响居民购买住房的房价或还贷期限的因素,并在一定假设下计算了等额、等比递增和等比递减还贷方式下可购住房的价格.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芜湖市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现状,利用多元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芜湖市居民的住房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居民住房的主要因素:(1)不同类别或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住房消费行为;(2)购房决策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别消费者影响作用大小不同,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加坡住房需求的扩张,新加坡政府正逐渐改变其补贴政策,引导居民购房的方向,使更多的居民拥有自己的房产。主要针对新加坡住房市场的特征,介绍并分析政府进行市场调控的政策,并对未来市场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居民支付能力的限制,大大制约了居民的消费需求。金融机构推出的住房抵押贷款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由于该业务刚刚起步,也面临着许多风险需要防范。  相似文献   

12.
陈元元  李亚军 《科技信息》2011,(25):300-301,325
基于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调查问卷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居民对现住房及其居住周围环境的评价,划分维族居民向往居住区的圈层。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居民对其住房及其周围环境较满意,满意的理由主要是交通与购物便利和周围环境好,不满意的理由主要是小区设施不配套和住房面积小,向往的居住区是市中心。此结论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德国在二战中受到了重创,战后住房问题十分严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政策和措施来缓解住房压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住房金融体系。住房储蓄制度是该体系的最大亮点,通过制定详细的储蓄贷款规则和立法保障,德国的住房储蓄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居民的购房需求。  相似文献   

14.
李景莲 《科技信息》2007,(2):194-194
自“九五”时期以来,住宅产业和住房金融服务成为启动居民住房消费、扩大内需,控制通货紧缩趋势,保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住宅与房地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住房金融已经成为启动住房消费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2004—2011年重庆市保障性住房规模相关数据为基础,选择灰色关联度数学模型,对保障性住房规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影响重庆市保障性住房规模的因素主要为居民住房需求、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与住房市场供给等3方面,其中保障性住房投资额关联度最高;鉴于此,一方面要保证保障性住房资金的落实;另一方面要确保保障性住房供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周波 《科技信息》2010,(10):47-48
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住房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近年来节节攀升的房价已经使很多人难以承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又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也致力于积极探索妥善解决住房问题之道。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的居住水平还比较落后,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中国政府所要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住房保障制度中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路,并提出要完善保障制度,政府管理体制的确立是前提分类供应体系是核心改善和发展住房保障金融体系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指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它还会通过其他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间接影响。现有研究对老龄化进程中住房需求变化的微观基础,以及住房消费行为背后的根源性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挖掘不够充分。因此,本文将从社会、文化、经济、制度与政策和技术5个方面总结影响住房需求的宏微观因素,并给出住房需求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机理。研究得出:老龄化主要影响居民支付能力、人口特征、消费文化和技术水平,它们与房价预期和政策与制度一起共同作用于居民的住房消费偏好、消费决策和预算约束,并最终导致住房需求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字     
《华东科技》2010,(1):6-8
<正>宏观微观50%以上的政策性住房北京市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北京市市2010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中,有一个亮点: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用于建设居民自住型、改善型等各类政策性住房,共计建设住房13.4万套。  相似文献   

19.
5.12特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城镇10.89万家庭、30余万居民住房不同程度损坏,其中住房毁损需重建33980户。中心城区遭受重创,城镇体系受到极大破坏,城镇住房重建极其艰巨复杂,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博弈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20.
住房抵押贷款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给出了居民消费模式函数,指出了居民的消费模式符合“生命周期假说”和应用抵押贷款购房的必要性,然后建立了抵押贷款还贷效用函数,并求出抵押贷款还贷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在民在应用抵押贷款购房时采用不同还贷方式所能购住房的房价,或在房价一定的情况下抵押贷款的还贷期限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影响居民购买住房的房价或还贷期限的因素,并在一定假设下计算了等额,等比递增和等比递减还贷方式下可购住房的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