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未然 《科学之友》2004,(4):22-24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以及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通过对“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寒武纪大爆发”的整体轮廓,他们的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动物祖先都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挑战了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出的循序渐进、缓慢演变的学说。《纽约时报》说,这是“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大自然就像是一份包着多层纸的礼物,当你打开一层,会发现里面是另一种颜色的包装纸,这份礼物带给人类太多的好奇心,让他们忍不住去剥开一层—层的包装……。  相似文献   

2.
大水车乃是兰州历史的一段缩影。它标志着那遮掩住往日这一神奇事物的帷幕已自行裂开,把昔日辉煌的余辉反射到21世纪来了。也可以说,大水车标志着那使万物流逝的时光发生了回溯,让一个逝去的时代漂浮到现实中来了。标志古代兰州人勤劳、聪明、智慧的结晶的,其中就有大水车。  相似文献   

3.
大水车乃是兰州历史的一段缩 影.它标志着那遮掩住"往日"这一神奇事物的帷幕已自行裂开,把昔 日辉煌的余辉反射到21世纪来了.也可以说,大水车标志着那使万物流逝的时光发生了回溯.让一个逝去的时代漂浮到现实中来了.标志古代兰州人勤劳、聪明、智慧的结晶的,其中就有大水车.  相似文献   

4.
杨均 《科学之友》2001,(6):18-18
宇宙创始取决于秩序与混沌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一观念始见于文明古国的创世说。古埃及人认为,早期的宇宙是无形的深渊。在印度神话里,造物主湿婆神住在令人恐怖的十字路口。中国的《老子》写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而负阳。"在巴比伦创世故事里,一个叫"大隐"  相似文献   

5.
千禧新语     
2000年,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千年。 在这千禧年之际,要说的话很多。《世界科学》在度过她 20岁生日之际,我们向关心厚爱这本杂志的译者、读者和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们全体同仁为了表达对21世纪的美好祝愿,千禧新语,就从“新”字开始说起。 迎接新世纪。21世纪,有人说是信息世纪,有人说是生物工程世纪……不论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新世纪在我们人类历史上肯定是新的一页。这一页是充满激情的一页,是记载丰功伟绩的一页。我们期望新世纪的到来,也就是为了用新笔重重书写这一页。 抓住新机遇。新世纪带…  相似文献   

6.
神山即火山     
陈建中 《自然杂志》1998,20(6):355-360
自公元前4世纪起,海外神山已令许多君主神往.今人认为神山如同欧洲中世纪的福地,并归诸乌托邦.学术界特别是科技史界迄未对之正视.已有见解多关心它们究竟在哪里,欠考虑它们究竟是什么.笔者注意到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及其自然崇拜中表现出的神化倾向,遂根据文献、历史、地理及民族心理等方面的依据,综列旧说,提出新见,从火山学角度论证了神山即火山.  相似文献   

7.
光从哪里来?     
人类离不开光。太阳光为万物创造生机;电光源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我们通常所说的可见光,是指波长从0.77微米(红光)到0.39微米(紫光)的电磁波。电磁波从红光向下可延伸至3×1010微米,从紫光向上延伸可达4×10-9微米。至今,电磁波谱尚无确切的起点和终点,各个区域之间也没有清晰的界限。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200多年间,关于光的本性的探索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发展,从牛顿的微粒说,到惠更斯、傅科、麦克斯韦的波动说,再到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的主要特性有波粒二象性和光速不变性等。光速不变性是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之一。光在真空中的速…  相似文献   

8.
宇宙创始取决于秩序与混沌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一观念始见于文明古国的创世说.古埃及人认为,早期的宇宙是无形的深渊.在印度神话里,造物主湿婆神住在令人恐怖的十字路口.中国的<老子>写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而负阳."在巴比伦创世故事里,一个叫"大隐"的神,表征了潜伏于混沌之中的不可察性和不可悟性.在巴比伦人看来,有一种隐秩序可能要等待千百年才能被后人发现.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8,(6):82
农历四月、五月和六月为夏季,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万物生长茂盛,阳气盛而阴气弱。《黄帝内经》将这一季气候对生物影响的特点,概括为"夏三日,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六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方生热,热生火。  相似文献   

10.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是一类客体分子或离子在主体层板间高度有序排列的层状无机化合物,丰富的插层组装化学使其在吸附、催化、光化学、电化学、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LDHs复合超薄膜材料的构筑和应用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从LDHs的主体层板与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重点介绍近年来发展的基于LDHs层状结构的剥层及层层组装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春捂如何捂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将置身于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但从气象角度来说,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阴退阳长和寒去热来的转折之期。此时虽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所以,古今养生十分强调春捂,这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春捂,通俗的说,就是春天不忙减衣。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说的也是这层意思。  相似文献   

12.
法国科学家克里门特(G·Clement)博士说:“20世纪人类科学有两大发现,一是原子能,二是螺旋藻。”  相似文献   

13.
农历四月、五月和六月为夏季,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万物生长茂盛,阳气盛而阴气弱.<黄帝内经>将这一季气候对生物影响的特点,概括为"夏三日,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六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方生热,热生火."  相似文献   

14.
春季养生     
春天三个月,古人分为孟春、仲春、季春。 按农历说就是正月、二月、三月。当然是从立春算起,到立夏前一天为止。春天三个月“发陈”,就是推陈出新。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春天的景色:“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这就是“发陈”。“天地俱生”.天地之气都一起发生了,因此春天最大一个特征就是“生”。  相似文献   

15.
袁训来  姚锦仙 《科学》2002,54(5):24-26
<周易>上说,"万物生于阴阳交合". 若将这里的万物理解为生活在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阴阳交合理解为两性的分化及其有性生殖的过程,则这句写在三千多年前的话,用今天的科学术语可以表达成"有性生殖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曾说过:“我认为万物皆有其规律,而事物发展的偶然性是由其细节决定的,不论该细节好与坏”。毫无疑问,今时今日达尔文已经无法站出来反驳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谴责他的人,但从他的著述及书信中可以推测,如果今天遇到这些问题,他将做出怎样的回答。以下是《科学》新闻主笔汤姆·西格弗里德(Tom Siegfried)提出了一些有关达尔文宗教信仰和宗教观点的问题,并用达尔文的原话作假想作答。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一个制造世间万物的造物主。现代科学证明,世间的生物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等向高等进化而来的,因此神造万物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生命究竟可不可以制造出来呢?随着基闲科学的逐步发展,一些生物学家也企图成为造物主,开始在实验室里制造生命。近年来,人造细胞和人造细菌都获得成功,基因科学狂人文特尔甚至开始为自己的“造物术”申请专利。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这是一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一直被人类追寻的问题,但直到最近两个世纪,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有了准确的答案。19世纪的化学家发现,世界中的万物都可以由几十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组合而成。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进一步发现,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每一个原子都包含了一个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以及若干个核外的带负电的电子。  相似文献   

19.
在16世纪上半期,黄道周为了解释岁差现象而提出了一种地球围绕宇宙中心“公转”的理论,而当传教士在《崇祯历书》中以批判的口气介绍了哥白尼地球自转说后,他一度又接受并宣传过这一学说,成为中国少有的准哥白尼学说的倡导者.他的地动说提示我们,在当时情况下,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接受日心地动说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地震ABC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的破坏件和突发件给人类罩上了一层阴影。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国古代民间流传说,地底下有一条大鳌鱼,驮着大地,隔一段时间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鳌鱼翻身就是地震了。17世纪日本也流传着一个神话:大鲶鱼往在地底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不高兴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今天人们希望了解地震成因的科学解释。目前对这个问题有几种基于观测事实的解释。对于发生地震的某些根本性原因(如动能与必震条件)还有待探索。已有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球员刚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