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理州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因此形成了“立体农业”。在大理、祥云、宾川、剑川等地试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州各地气候特征,根据不同作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热量条件和海拔高度作为多熟制的区划指标,把全州各地分为温热区、温暖区、温凉区、冷凉区四个区,提出不同气候区域农业气候特征,多熟制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物栽培技术管理包括作物的轮作、套作、间作、布局和复种等,决定了一个区域作物生产的配置、种植、构成和熟制方式。本文对作物栽培技术管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的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如矮化水稻良种的育成和推广、农作物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理化诱变育种以及与遗传有关的生物大分子研究等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当前,我们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斗争中,要变二熟制为多熟制,促进农业生产的新跃进,解决好种子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培育更多的良种,必须积极开展作物遗传育种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依据植被与作物熟制,土壤类型分布状况,并参考气候特征,划定出长江中游地区的中亚热带北界。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作物养分的主要给源,直接参与协调作物营养代谢与循环,必然极大地影响着稻麦等各种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品质.本文概述了稻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不同肥料品种、不同施肥方法和不同施肥时间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作物养分的主要给源,直接参与协调作物营养代谢与循环,必然极大地影响着稻麦等各种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品质。本概述了稻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不同肥料品种、不同施肥方法和不同施肥时间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发展多熟制棉田,提高棉田总体经济效益,已在我国大部分棉区蓬勃兴起。据阜阳市统计,1996年全市植棉119.72万亩,其中两熟制棉田92.07万亩,占76.9%,多熟制棉田10.958万亩,占9.15%。发展多熟制棉田,主要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土地、温、光、水、肥等自然生态资源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立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套种共生群体,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或产值,实现多熟、高产、优质,以达增产增收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植物分析是测定作物营养状况和制订用肥计划的一种有用方法,但是对水稻植株的分析还是比较新的。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因子很多,例如土壤条件、气候和管理方法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因此,要了解作物吸肥的情况,必须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取样分析,但是如果只是进行一次取样的话,一般选择播植后55~60天的稻株上  相似文献   

9.
农学家通过潜心研究和反复应用后认为,未来的农业将是彩色的。他们的研究表明,植物叶子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对太阳光线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红光、蓝光、紫光吸收较多,绿光吸收最少,并且不同颜色的光线,对不同的作物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选用有色光或有色薄膜,就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覆盖红色薄膜培育的棉苗,棉苗增高,茎粗,根多,叶大,生长健壮,病害少。移栽到大田后,棉株粗壮,单铃重,不早衰,棉绒长,可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小麦在红光照射下或迟播后覆盖红  相似文献   

10.
通过温室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污水不同土地处理状态下水氮运移吸收和净化过程模拟试验,分析了作物生长、根系生长与分布、根系对水分氮素吸收规律以及根系竞争吸收与土壤中水、氮含量的关系,以及氮净化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作物生长→根系生长与分布→根系吸水、吸氮→土壤中水氮运移转化→作物生长循环计算联合模型.以模拟试验为背景,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污水不同水氮土地处理条件下作物生长与土壤─作物系统中水氮运移吸收转化过程和土壤中氮净化机理.为建立环境地学工程的分支模型──污水土地处理控制模型提供了基础模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能给作物提供碳素营养,它是一切植物的生命基础。根据测定,植物体的干物质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有机化合物,而有机物构成中碳素约占有机化合物重量的百分之四十五。二氧化碳是作物的食粮,作物生长发育依赖于体内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是作物的叶子等绿色器官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增施氮、磷、钾等矿物肥料所以能够增产,并不是这些肥料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提高单位时间内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和延长绿色部分光合作用持续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是一种超强吸水性材料,可由天然材料或人工合成方法制得,其吸水率可达自身重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保水剂对作物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克服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和节约水资源,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使用保水剂抗旱,节水栽培,不论是将种子包裹后播种或涂于移栽作物的根部,还是施入土壤中,都能迅速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水分,在植物种子或根部形成一个“小水库”。干旱时,它又可以把储存的水分逐渐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据试验,保水利所吸收水分的95%可被作物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以多年试验资料,四川盆地两熟制杂交中稻“超我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中几个关着急技术2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了两熟制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必须以培育“超多蘖壮秧”为基础,而培育超多蘖壮秧的技术核又在于保证秧苗在秧田阶段具有足够的单株营养面积,在培育超多蘖壮秧的基础上,大田穴数可由常规的22.5万-30.0万穴  相似文献   

14.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在作物体内钾充足时,茎叶粗壮,抗倒伏,根系发达,对养分的吸收及合成产物的形成和运转加快,抗寒、抗旱、抗病能力增强。因此,施用钾肥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能。省农科院土肥所综合全省五百七十多项次试验证明,施用钾肥(每亩约十五斤硫酸钾)对各种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水稻为百分之五点八八,大麦为百分之十七点六,小麦为百分之十一点二,玉米为百分之十一点四,油菜为百分之十二点七,棉花为百分之八点五,甘薯为百分之十一点九。  相似文献   

15.
一、硼肥对作物的效应 硼(B)是作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双子叶植物的含硼量,一般比单子叶植物高。硼以BO_3~(3-)阴离子状态被植物吸收,它一旦进入植物体的某一部位就不再移动,不能从植物的衰老部分转移到幼嫩部分,植物幼叶因缺硼而颜色变得很浅甚至死亡时,最初形成的老叶仍保持绿色。所以植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需要不断地吸收硼,但硼不  相似文献   

16.
浙江全省有340多万亩油菜,如能在开花初期,喷施一点硅素,将对油菜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硅素对作物有多种作用.硅素能增强作物体质,防止病菌的侵人.经水稻病菌接种试验表明,硅素能增加35.4%~50.5%的抗病能力;硅素又能够增强作物花粉的活力,花粉活力增强,可增加授粉的时间和提高授粉的机率.经试验表明,瓜果类作物施用硅素后成果率提高18%~28%.硅素还能调节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维持作物正常生长.有利于作物开花结果.硅素对油菜结籽和抗白粉病、菌核病、霜霉病也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初生根的形态解剖结构与春小麦抗旱性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长在半干旱条件下的春小麦,如果其初生根数目较少或者种子根后生木质部的中央大导管的直径较小,就可以提高作物对有限水分吸收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作物群体的抗旱能力。这是其形态解剖结结构对水分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8.
代谢工程和作物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组学和植物生理生化是通过基因工程改良作物的基础 .借助于这些基础研究 ,通过基因工程调控代谢途径 ,提高了油菜籽粒中的油脂含量和拟南芥种子中的维生素 E活性 ,使水稻的胚乳中能合成维生素A原 ,增加了水稻在碱性土壤中吸收铁的能力 ,展示了代谢工程在定向改良作物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膜下滴灌是通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把水或水肥的混合液缓慢流出渗入到作物根区土壤中,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作用将水分扩散到根系层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一种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棉花产量的提高,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数量呈递减率增加,管理水平不同,吸收的养分数量差异很大。棉花在不同重庆期吸收养分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有很大差异,地膜棉在盛蕾期提前进入吸肥高峰期,盛花结铃仍需要大量的养分。所以,控制前期旺长,防止后期早衰是地膜棉地膜棉施肥的核心。棉花生育期间,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尤其是碱解氮,与作物吸收强度及施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