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Flex的矿山公园景观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国家级矿山公园的建设工作.探讨矿山公园景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对矿山公园的建设意义重大,但是,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评价理论体系还相当不健全.在确定矿山公园景观评价指标及权重和景观级别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运用Flex的相关技术,开发出矿山公园景观评价系统.这对我国矿业遗迹评价和矿山公园信息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矿业废弃地到矿山公园的转变,是矿山提高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创新路径.本文选取福建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为案例地,以矿业废弃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福建紫金矿山的转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1)从矿业废弃地转型为矿山公园,各评价指标等级...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湖南省首家国家矿山公园——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门纳客。刚一开张,就迎来四方旅客。"一心七区"的特色旅游项目,不仅包括古代采矿历史展示、现代采掘流程观光、工矿科普知识普及,还包括互动休闲娱乐,极大满足工矿旅游迷的愿望。作为该矿山公园背后的投资主体,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宝山公司)充分利用宝山独特的工矿旅游资源,探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山遗迹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铁矿矿床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矿业遗迹景观。该矿业景观具有典型、系统及完整的特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很高,与矿山遗迹相配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类型亦十分丰富。因此矿山遗迹资源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价值,具备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矿山遗迹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全国被批准建立的61处国家矿山公园无疑是中国矿业文明的典型代表。分析国家矿山公园的分布状况,揭示其结构特征及规律,能够为我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开发、管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国家矿山公园在矿种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极端不平衡性。煤矿类、非金属类、贵金属类矿山比重较大;矿山开发时间相对集中在周、汉、唐、明、清等时代,建国后达到顶峰;国家矿山公园集中的省区是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区域分布表现为北方多于南方,东部、中部多于西部,长江中下游区、华北区、东北区有最多分布,主要集中于"黑河——腾冲"线的东南侧。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矿业开发历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国家矿山公园结构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矿业遗迹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克服主、客观赋权的不足,并利用可拓学理论中优度评价法对应城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应城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等级优,江汉平原云应盆地古近系盐类矿床典型剖面及建国初期的石膏矿硐遗迹为一级(珍稀)矿业遗迹景观;典型石膏矿矿脉的赋存形式等均属于二级(重要)矿业遗迹景观,属于国家级资源,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本评价方法不仅为矿业遗迹、地质遗迹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模式,而且对于深入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采石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石水平大幅提升,为基础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然转化成社会问题,亟待解决。以浙江某废弃采石场为例,以矿业遗迹为主线,结合其他景观资源,通过景观重现的手法,评价建设矿山公园的可能性,变“矿山治理”为“公园建设”。同时,除了使用景观重现等手段,还应当结合露天矿山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多元化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考察,对广州市越秀区3个示范性口袋公园的植物种类和配置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个公园的园林植物种类达到43种,隶属于32科40属,其中永胜上沙和农林东公园植物种类较少,四季观花植物不够丰富;在常落比方面,法政路公园比例严重不均衡.建议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春季和秋季观花植物,增加藤本植物种类,植物配置方式结合现代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虎山公园绿化树种选择和植物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虎山公园在植物的选择和绿化树种的配植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观花观叶植物结合栽植,讲究种植层次,注意季相,植物结构,植物造型,植物品种选择,现有绿地改造,花卉布置及养护管理九个方面对现有绿化植物进行改造的构思。  相似文献   

10.
李诗强  覃建雄 《江西科学》2011,29(2):211-215
建设矿山公园是继地质公园后,国家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促进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举措.四川丹巴白云母国家矿山公园的开园建设及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申报成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阐述了矿山公园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公园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凹地形与植物均作为营造空间的实体要素,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对重庆主城区山地城市公园的实地调查,总结归纳出凹地形的3种主要类型——两面上坡地形、三面上坡地形和四面上坡地形,并对三类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凹地形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策略和植物配置策略.以期为山地公园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以"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先进生态思想为指导,在现代景观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植物作为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本文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选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今后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干旱地区的公路由于自身环境恶劣,为使公路植物景观产生更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早日实现公路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化、生态化与可持续化,已经成为当前干旱地区公路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在干旱地区的公路上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植物的成活率不高,难以得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基于种植植物存活率提出干旱地区节水型公路植物景观设计规划方案。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作为实验地点,以植物种类、种植深度、种植间距及回填深度作为研究指标,探讨该地区公路节水型植物景观的最佳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耐旱型乔木类植物、种植间距为5m、种植深度80cm、回填深度30cm为最佳种植条件,为克拉玛依干旱地区公路的节水型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最后提出了该地区节水型公路植物景观设计规划方案,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晓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6):4639-4646
以北京6个具代表性的带状公园为对象,结合现有理论,通过对竣工图的总结、实地调查和回访,归纳出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方法。在城市界面、节点空间和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提出:城市界面设计最主要的是要有整体鲜明的特征,符合绿地定位;并且具有韵律、节奏和强烈的标识性。节点空间是带状公园的重点,应具备特色性和重复性,既各自有不同的景观和功能,又具备一定的内在联系。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是体现城市整体风貌,去繁就简,营造植物大景观,满足车行和人行观赏。用经验性的总结为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杉即水杉、池杉、落羽杉,是观赏特色明显的园林绿化树种,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应用范围广,养护管理简单粗放,维护成本低,生态效益与保健功能强.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孤植、丛植、列植、林植、群植与建设专类园等模式,为三杉树种在具体的园林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广泛使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数量化研究方法,以视觉质量、生态效能和服务功能3个评价准则为主,建立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求得评价指标权重;并以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公园植物景观分析评价,尤其是可利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公园植物景观优化方案设计,定量评价因子需根据应用地植物区系特征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设计决定着植物配置、植物群落结构以及栽植密度。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把植保因素放在设计的重要位置,以防范于未然,我们应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及发展的环境要求,抓住影响植物病虫害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营造有利于园林植物和病虫害天敌,不利于病虫害孳生繁衍的生态条件,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海南热带雨林原生植被以及槟榔树种植基地发现:在原有热带雨林山坡地上改种经济作物槟榔树之后,滑坡发生的规模及频率在近几年显著增加,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不利于热带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热带雨林原生植被和经济作物槟榔树在林冠层、树干以及地表落叶、植株密度和根系分布等在生态固土护坡方面的差异,简要阐述了槟榔树种植基地频繁发生滑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城市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种植设计、种植工程、养护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城市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段和方法,提出任由群落内植物按照自身规律生长,就是维持近自然植物景观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钢 《山西科技》2014,(1):84-86
扁桃作为一种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适于在我国广大地区发展的果树,有望成为我国农民致富的经济增长点。在山西省境内已经有不少农户种植扁桃,但是由于多数农户缺乏系统的基本管理技术,果树管理过程中有一定的盲目性。品种选择、授粉树选配、果园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影响扁桃的产量和质量。在浮山县扁桃示范园建设过程中探索出若干经验,希望能够促进扁桃业的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