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塑料滚动轴承及复合材料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实验结果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显示出复合材料滚动轴承比塑料滚动轴承的负载能力与疲劳寿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用Visual Basic开发滚动轴承寿命校核程序的过程。根据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特点,明确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并按照此思路编制了滚动轴承寿命校核程序。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载荷为随机变量时滚动轴承可靠寿命的计算公式。推导出载荷服从正态和对数正态分布时的相应公式。当载荷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时,滚动轴承的可靠寿命具有解析式。计算结果表明,当载荷的变异系数C_p≤0.15时,两种分布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d≤1.850%,且对数正态分布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本文给出的公式也适用于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相似文献   

4.
为便于冰区海上固定采油平台的设计和对其在服役期间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估,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疲劳寿命试验,提出了冰区海洋平台构件的安全疲劳寿命计算及其可靠性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冰区海浪及海冰载荷作用于平台构件上的随机疲劳应力幅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平台构件的疲劳累积损伤,提出了考虑模糊性之后对Miner法则的修正。据此,给出了安全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建立了新的模糊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按照此模型,给出了平台服役期间构件动态模糊疲劳可靠度的计算方法。疲劳寿命试验及计算实例表明,与采用常规的确定性Miner法则计算结果相比,按照该文方法计算得出的疲劳寿命更接近于疲劳寿命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滚动轴承的可靠性计算方法。从滚动轴承寿命服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出发,以滚动轴承寿命主要参数额定寿命L建立起评定轴承可靠性的主要计算指标表达式。根据滚动轴承寿命试验数据,对滚动轴承的可靠性和可靠性系数α_1的取值及参数β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滚动轴承全寿命数据有限及物理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监测信息和滚动轴承退化物理模型的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对Paris公式及Foreman公式进行改进,建立滚动轴承不同退化阶段状态空间模型,并将已知的滚动轴承物理数据及运行状态信息输入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然后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滚动轴承后期运行趋势进行递推预测;最后运用滚动轴承全寿命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将预测结果与单一状态空间模型及Gamma模型预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准确率更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将指数分布引入滚动轴承的寿命和额定动载荷计算,推导出用于各种可靠性指标下计算公式,给出了多列轴承和轴承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和公式,并按照工程的方法加以简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滚动轴承超精硬切削参数的优选方法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获得最长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提出了滚动轴承耦合具体服役工况的超精硬切削参数的优选方法体系.根据该体系优选的切削参数,在满足零件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使特定外载荷谱下的零件表面残余应力与赫兹接触应力进行合理匹配,使失效点处应力为最小,实现滚动轴承理论上的最长疲劳寿命.以滚动轴承的典型工况为例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如果硬切削参数的优化结果仅仅以表面精度为约束条件,而不依据本文提出的方法体系,将导致零件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相差约35倍.  相似文献   

9.
将指数分布引入滚动轴承的寿命和额定动载荷计算,推导出用于各种可靠性指标下计算公式,给出了多列轴承和轴承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和公式,并按照工程的方法加以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理论,建立了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内部元件间相互作用力数学模型。利用双列滚动轴承寿命计算法,建立轿车轮毂轴承寿命计算模型。采用精细积分法和预估-校正Adams-BashforthMoulton多步相结合的算法对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作用力模型进行求解,分析轮毂轴承轴向预紧量和轮毂偏移量对轴承寿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轴向预紧量的增大和轮毂偏移量由负值变化到正值均会使轴承寿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存在一组最佳轴向预紧量与轮毂偏移量使得轮毂轴承寿命最大。  相似文献   

11.
变工况滚动轴承寿命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最新方法,对变工况下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求取关健性的平均当量动负荷的计算法及图解法;以最为典型的柴油机滚动主轴承的寿命计算为例,给出了变工况下动载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步骤及电算流程图。该计算方法将收入作者参加编写的“滚动轴承手册”及“船用柴油机设计手册”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收集并处理某轴承厂近十年来滚动轴承寿命试验数据基础上,拟合了 Weibull 寿命分布参数的先验分布.推出 Baycs 可靠性验证试验(简称 BRDT),并将其应用于滚动轴承寿命考核。由于该方法充分利用先验信息和当前试验信息,所以较现行考核方法大大缩短试验时间,降低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13.
模糊可靠性疲劳寿命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随机栽荷下构件疲劳寿命预估中的可靠性问题,在模糊累积损伤疲劳寿命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恒幅疲劳寿命的分布及试验参数,依可靠性理论,导出了恒幅载荷下构件的可靠度工作寿命的数学方程,从而建立了承受随机载荷的构件的模糊可靠度疲劳寿命计算模型,同时还导出了传统累积损伤计算方法下可靠度疲劳寿命计算模型。采用这两种模型,通过实测载荷谱,对构件的可靠度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并与实际安全寿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糊可靠度疲劳寿命计算模型预估的安全寿命与实际安全寿命相当吻合,相对误差仅为2.12%,传统可靠度疲劳寿命计算模型的预估误差为99.27%。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献数据,采用Paris公式计算和分析含轴向表面裂纹的油气输送用X60管线钢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通过对比含裂纹缺陷油气输送管的全尺寸实物疲劳试验结果,对所采用的基于失效评定图技术的含裂纹缺陷管道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间接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含缺陷管道的疲劳寿命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采用小试样测试结果经Newman法修正后进行油气输送管道的疲劳寿命计算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对疲劳强度理论中的等效循环次数Nv的计算和寿命系数KN的取值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两个系数的计算和取值进行了修正。进一步完善了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16.
修正了人们在研究半导体光放大器对光脉冲的放大这一动态过程中把载流子寿命取为常数这一处理方法。通过考虑放大器中载流子的复合机制,提出了一个可研究载流子寿命变化的模型。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在半导体光放大器对超短光脉冲进行放大这一动态吕,载流子寿命变化明显,且与输入脉冲的形状有关。  相似文献   

17.
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婧 《甘肃科技》2006,22(4):133-134
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是轴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而要研究轴承的疲劳寿命,主要途径是通过试验和现场收集有价值的数据。滚动轴承寿命理论的演变,表明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及人类学识的不断深入,使轴承寿命的预测不断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双列调心滚子轴承结构复杂,在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其内部滚子的直径都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这种尺寸误差对轴承的疲劳寿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在考虑轴承滚子直径误差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受径向载荷、轴向载荷以及内圈偏转作用的双列调心滚子轴承力学性能计算模型,引入寿命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算例,详细分析了滚动轴承的滚子直径存在随机误差对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滚子直径误差对各滚子受力影响的曲线和寿命随轴承加工精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并对这些曲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便于冰区海上固定采油平台的设计和对其在服役期间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估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疲劳寿命试验 ,提出了冰区海洋平台构件的安全疲劳寿命计算及其可靠性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冰区海浪及海冰载荷作用于平台构件上的随机疲劳应力幅的计算方法 ,分析了平台构件的疲劳累积损伤 ,提出了考虑模糊性之后对Min er法则的修正。据此 ,给出了安全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 ,建立了新的模糊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按照此模型 ,给出了平台服役期间构件动态模糊疲劳可靠度的计算方法。疲劳寿命试验及计算实例表明 ,与采用常规的确定性Miner法则计算结果相比 ,按照该文方法计算得出的疲劳寿命更接近于疲劳寿命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空调贯流风扇转子支承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贯流风扇转子及轴承的力学分析,建立了贯流风扇转子支承轴承的滚子受力计算模型。通过对转子的结构分析,进行集总质量离散,建立了对这种特殊结构的转子振动性能进行数值计算的模型。结合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转子振动时支承轴承疲劳寿命的计算模型。针对具体算例开展研究的结果表明,考虑与不考虑贯流风扇转子振动时支承轴承受力及疲劳寿命具有明显差异。在考虑贯流风扇转子振动条件下,研究了贯流风扇转子转速、转子长度以及风扇叶片数目对支承轴承滚子载荷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发现随着转速的增大,贯流风扇转子长度的增加以及风扇叶片数目的增加,轴承滚子所受载荷增加,轴承寿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