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金刚石刀具的磨损和晶向选择问题进行了试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金刚石石刀具的磨损形态主要有前刀面月牙注磨损、后刀面边界沟槽磨损、刀刃附近的光滑磨损带及刀刃处的微小劈裂磨损。 相似文献
3.
4.
金刚石涂层木工刀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丝加热化学气相沉积法,将金刚石薄膜涂覆硬质合金刀片,在杠杆式磨损实验台进行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涂层刀片的磨损量降低了60%,薄膜剥离是造成金刚石涂层没有大幅度提高刀片耐磨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6.
以有机低分子化合物丙酮与氢气为反应气体,用热解CVD 法在形状不规则的金刚石小颗粒上,外延出规整的立方八面体单晶金刚石颗粒,表面呈三角形或截角三角形形状,经反射高能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确认是单晶。文中还讨论了金刚石结构中{111}面最容易显露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8.
9.
10.
单晶金刚石热稳定性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6种Ib型人造单晶金刚石在空气中DTA和TG曲线的分析,确定以DTA曲线的外推起始温度作为热稳定性的表征温度;继而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量化评定方法对影响其热稳定性的4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灰关联序,即各因素对热稳定性影响大小的排列顺序.结果表明:单晶金刚石的氮含量、晶形规则度是影响其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粒度、抗压强度是次要因素;氮含量的影响最大,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金刚石削单晶锗切削力的分布模型,研究了车削单晶锗平面时表面粗糙度呈现扇形区分布特征的成因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采用飞切方法加工单晶锗时,可以制得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07~0.009μm的匀质光滑表面。 相似文献
12.
CVD金刚石涂层刀具附着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压痕法涂层破碎时的负荷来评估附着力,采用稀盐酸对衬底进行表面处理,在CVD沉积过程中添加适量粘结促进剂以压抑金属钴的催化墨化作用,沉积合适的厚度,可在硬质合金衬底上得到高附着力的金刚石涂层刀具.用该刀具对含碳化硅颗粒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切削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CVD金刚石涂层刀具在石墨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VD金刚石涂层是一种新型材料,相比于硬质合金具有更高的切削性能,适用于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本文利用CVD金刚石涂层刀具和硬质合金刀具对石墨进行切削试验,将两种刀具寿命作比较,结果表明:CVD涂层刀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耐磨和高导热的优异性能,与未涂层刀具相比,大幅提高了刀具的耐用度. 相似文献
17.
金刚石涂层刀具干切削硅铝合金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金刚石薄膜涂层具有与天然金刚石相同的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耐磨和高导热优异性能,因此适用于车削和现代高速干式切削加工,尤其高速切削硅铝合金可提高生产率。文章通过用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对硅铝合金进行干式切削,探讨其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磨损是由薄膜显微断裂而逐渐脱落的过程,进给量是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氮化铁材料的金刚石可切削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单晶金刚石切削黑色金属时产生严重磨损这一制造领域难题,对工件表面改性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索了新的金刚石可切削材料.对有限厚度的纯铁进行了气体渗氮,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对渗层进行了物相表征.渗氮纯铁的金刚石可切削性实验结果表明,以氮化铁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是一种适于镜面加工的潜在材料(Ra10,nm);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整体单相可控氮化铁粉末冶金钢这一新型模具材料,初步切削实验证明其具有较好的金刚石可切削性,后刀面磨损VB值仅为1.16,μm. 相似文献
19.
金刚石和氮化碳涂层刀具加工高硅铝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硬质合金刀具加工高硅铝合金的生产率及使用寿命,文章采用金刚石薄膜刀具和氮化碳涂层刀具来对比硬质合金刀具加工高硅铝合金的加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薄膜刀具干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值较小,氮化碳涂层刀具干切削高硅铝合金与金刚石薄膜刀具相比,积屑瘤较小,是适合加工高硅铝合金的刀具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验,实际测量并分析了人造金刚石刀具在生产工艺条件下,因二次受热对金刚石室温强度的影响,为合理选用施工设备上的金刚石刀头的强度提供了参考,同时提出对测试方法的改进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