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水是生命之源,不管对于人类还是自然界都很重要。如何在水资源开发的同时也是环保做到最好,应该是我们应该共同讨论的话题。本文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说起,分析了目前水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原因,最终得出有效的保护策略来平衡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开展城市区域规划环评,对其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从规划环评的系统方法入手,以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便直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法及发展较完善的模糊物元模型对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同安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较低,水环境问题较为严峻,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利于支撑区域发展,该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同安区水资源合理开发规划与水环境保护管理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宁 《科技信息》2012,(17):33-34
近年来,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但在水资源及环境保护两方面却遭遇到严峻挑战。尤其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极为匮乏,而煤炭储量却十分巨大,为开发煤炭资源而建设的化工厂需要消耗大量淡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为了遏制水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废水减排放或零排放。本文通过对生产系统水平衡进行优化及废水处理过程进行调控,从而达到了降低用水消耗、工业废水近乎零排放的目的,在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缓解了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低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河流湖库的水质和生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最重要的工作基础和技术支撑,准确、及时、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是水资源保护依法行政的基础。水质监测要满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的需要,必须加快现代化和自动化建设步伐,提高水质监测信息采集能力,所以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是一种趋势。建设任务出发,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并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解析,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的关注点,以供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县地处甘肃南端,水能理论蕴藏量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水电站开发势头强劲,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意识,水电站开发在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的同时,亦要合理利用其他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植被、水资源、移民等,水电站的开发利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子,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评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区域空间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影像等多种数据,利用状态空间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3大复合系统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对该市2001—201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巩义市区域综合承载力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和污水排放逐年增加是限制区域综合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巩义市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这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太原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必须解决如矿产开发与水环境保护、污水处理与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与国民经济相互制约关系、环境用水、地下水人工回灌及水信息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行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任务和目的在于,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状况;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分析取水水源能否满足项目的取水要求;分析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确保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并使当地的水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分析项目的取、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环境保护、其他用水户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补偿、保护措施。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上下游型国际河流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问题包括,与河流开发有关的国际法律法规问题,水资源分配问题,防洪问题,水环境保护问题,鱼类资源开发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利益补偿问题等等。指出:水资源分配问题是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的核心问题,利益公平分配和责任公平分扭是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际河流开发应遵守两个基本原则,即资源所有权原则和兼顾各方利益原则,平等协商和利益补偿是处理国际河流利益分配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结多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经验和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循环特点的基础上论证了山丘、平原的适宜水利措施分别为库塘泉体系和沟渠井与部渠井体系,适宜水利措施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和依据。作者认为:在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必须把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统一考虑、合理调度。调节水资源的措施应当同时具有排、蓄、灌、补、引多种功能,否则,费宏效微,甚至适得其反,适宜水利措施应当由区域水循环特点所决定;适宜水利措施的选择为合理开发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所必须。  相似文献   

11.
嘉陵江上游地区(四川部分)(以下文中简称本区)是一个以由地为主的区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尤以非耕地资源、能源资源(主要是水力、煤炭)、生物资源更为突出,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开发利用方式不当。资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平衡的失调,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为此,必须从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有机联系着眼,探索一条既能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治穷致富;又能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优化开发模式.基于此,本文在全面分析、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当地优化开发的几个基本模式,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青海省三江源上游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点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丰富的水资源和高原独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保护区内的优势资源和目前可利用资源,同时认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而在认真分析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今后应针对性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类满足于物欲,片面追求消费,对物质和金钱的关爱远远胜过对自然和环境的关爱,人类无情地向自然索取,破坏自然,使自然生态环境千疮百孔。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饱尝着资源匮乏和环境灾难酿成的苦果,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在新文明的冲击下面临危机。环境道德:人类的普遍道德,在本世纪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珍爱生命,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要全面、辩证、历史地认识我国水资源情况,看到我国水资源情况的两面性,指了我国水土资源已得到相当开发,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水利发展模式属于粗放型,部分地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我国水资源总体战略应当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从防洪减灾、农业用水、城市用水与工业用水及防污减灾、生态环境与防污减灾、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水供需平衡、南水北调、西北地区水资源等八个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最后指出: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投资机制和水价政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粮食产地、能源基地,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态安全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黄河流域用水结构发生改变,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量增多,且上游取水量减少,中下游取水量增多。本文通过对2000—2021年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取、耗水量现状以及2004—2021年流域用水结构的分析,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存在水资源价格调整不到位、配置不合时宜、流域产业转型动力不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体系、推动流域的生态补偿、建立水资源监管机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新格局的建议。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问题探究与优化有助于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大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球其他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青浦区的经济发展使全区水质恶化,且同时耗用了大量的水资源,造成了水资源环境的问题.而水质恶化将会影响到农业和工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将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劳动效率,最后影响到全区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也将会影响到全区的经济增长.基于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青浦区应当通过积极调整经济发展和创新水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来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外物流比较及我国物流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物流的发展对我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具有启示作用,我国物流正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阶段,应当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西北地区缺水形势日趋严峻,生态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深入解析大西线调水自然、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网络分析法,构建5个一级指标以及与之相关的19个二级指标和43个参数指标所构成的层次框架模型,进行五律协同分析.结果表明,大西线调水具有很高的潜在五律协同度,一旦建成,它将成为我国水安全战略性基础工程、生态安全战略性基础工程、能源安全战略性基础工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约束下的乌鲁木齐绿洲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探讨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前人通过运用SD模型对乌鲁木齐进行中长期进行人口、粮食需求和农业生产能力预测,预测乌鲁木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结果。提出了在水资源约束下乌鲁木齐绿洲城市发展的节水型城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优化模式、新亚欧大陆桥绿洲经济带型模式。为实现其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缺水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从水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研究思路、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模型体系,提出了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方针策略,并以关中为例,研究水资源承载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