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瑞彬 《科技信息》2011,(35):I0411-I0411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受黄河水沙条件、资源开发和水域污染、地下水矿化度高等因素的影响,淡水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土地盐渍化较重和近海生态环境退化,建议:①修建引黄工程,进行湿地修复;②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湿地污染,进行湿地植被的人工恢复;③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为生态的良性维持提供新鲜血液;④实施浅海区生态保护,完善三角洲生态系统。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促使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良性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湾型城市湿地的动态变化及其退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6和1997年landsat TM影像以及2004年SPOT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对厦门市过去18年间湿地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导致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厦门市湿地类型中以浅海、滩涂和养殖为主,翔安区拥有丰富的湿地土地资源.湿地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滩涂、河流、水塘、红树林等自然湿地的减少以及人工湿地-养殖区面积的增加,红树林、养殖区变化最显著,而大多数湿地类型在1986~1997年这个时期变化最显著.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自然湿地破碎严重化、不断萎缩,而养殖区沿着海岸线快速扩展和蔓延.海岸湿地是厦门独特的风景,但是18年来湿地质量总体处于不断退化之中.污染、资源过度利用、海岸工程、围海造地等是造成厦门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湿地退化导致生物栖息地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湿地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北省湿地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类型有:河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及沼泽化草甸湿地等.由于自然与人类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在的湿地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明显的退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湿地水量减少,面积逐渐萎缩;生物资源呈现衰减趋势;湿地调蓄功能逐年下降.笔者分析了河北省湿地资源现状、主要功能特征及湿地退化的状况,提出了河北省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1∶250 000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各类样品的采集分析,以及已有区域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成果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发现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不合理,造成地下水资源贫化、人为或自然作用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以及土壤盐渍化、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降落漏斗扩展及淡水咸化、地下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卤水开采形成降落漏斗,导致卤水资源的贫化及废卤排放形成的反向漏斗,造成钾盐含量的相对减少及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以后,绿洲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等环境地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水质咸化、超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贵州水城石桥村铅锌矿山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锌矿的开采,导致大量植被破坏、矿石堆积.大量堆积的尾矿石、废矿石暴露于地表,在表生氧化、淋滤及地表水的冲刷等作用下,大量有毒重金属元素(如Pb、Zn、Cd等)进入地表水,进而污染地下水质,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采集研究区域7个地下水样,对pH、温度、电导率、DO等项目及水样中主要的阴阳离子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占本次采样的28.57%的地下水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06)Ⅳ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污染较严重;57.14%的水质良好,未遭受污染,其余水质中等.矿山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a HCO3型、Ca-SO4型、H-SO4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不同退化湿地土壤含水量纵向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若尔盖湿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土壤水分含量,并分析其随土壤深度变化的纵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典型苔草湿地中,土壤含水量主要受植被根系蓄水影响,在20 cm深度左右含水量达最大.在轻度和中度退化湿地中,土壤含水量受植被根系蓄水和地下水的共同影响,土壤深度在20 cm以内,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深度在20~65 cm之间,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深度在65 cm以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严重退化湿地中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地下水影响,随深度增加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西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资料,利用MVC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模型等定量分析了我国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研究区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最大值从0.41下降到0.39,年平均NDVI减少了0.015;春季植被活动变弱,植被退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57.33%,虽然在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植被覆盖仍存在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应用遥感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敦煌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地下水位时空变异的影响,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克里格插值拟合敦煌绿洲1987年和2008年地下水位时空变异性特征,结合遥感解译生成的1987年和2007年二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分类图,叠加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对地下水位空间异质性变化有较大影响,1987-2007年间地下水位的最大自相关距离显著增大,地下水资源的连通性和脆弱性也在增加.耕作区、城建用地和无植被区面积增加,各类草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有退化趋势.地下水时空变化与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干旱区温度的升高对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耕地的增加、抽水灌溉、渠系衬砌、旅游业蓬勃发展等人类活动加大了耗水量,减少了地下水补给,占用了生态用水,是导致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贾云凤 《科技资讯》2012,(3):142-142
地下水是我国城乡发展与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已成为我国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的作用已不可取代,尤其在北方地表水资源匮乏以及南方水质型缺水地区,地下水的作用更是日益凸显,甚至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水源。由于个别地区盲目开采,超过了地下水开采的负荷量,造成采补失衡,地下水的水位大幅度下降,产生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生态环境的优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地下水环境监测的要素、主要技术及管理手段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干旱内陆河流域普遍存在流域中游灌溉农业和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平衡问题。本文根据黑河下游额济纳三角洲1988-2009年地下水埋深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克里格插值法分析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同时利用1990、2000和2010年的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土地覆被变化,探讨了土地覆被变化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8-2009年,研究区年平均地下水埋深在0.1显著水平上呈增加趋势,地下水埋深的空间相关性先减弱后增强;生态环境先后经历了严重恶化到缓慢恢复的过程;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与变化和植被空间分布与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四种荒漠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从大到小排序为梭梭、柽柳、胡杨、芦苇。地下水埋深增加,植被退化,水域趋向干涸,地下水埋深减少,植被有所恢复,水域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