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jmii(Hemsl.)Rosenth)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虎皮楠雄蕊花药四室,纵裂。多个孢原起源于花药原基表皮之下,花药壁的发育属于Davis的基本型,药壁由7或9层细胞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3或4层中间层、2或3层分泌型绒毡层。用醋酸酐-浓硫酸离解法分离绒毡层膜。绒毡层膜是抗乙酰解的膜。由网状层、穿孔展构成,其上分布有大量的乌氏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绒毡层膜上所分布的乌氏体的大小和多少有差别。成熟花药的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及残留的中间层构成。药室内壁细胞的径向壁和内切向壁呈纤维状加厚,残余中间层细胞的壁也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形。花粉粒散布时为二细胞,成熟花粉粒光滑、无刺,具有三个萌发沟。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莼菜小孢子囊,小孢子的发生过程及雄配子体的发育,幼嫩花药的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组成,药壁发育与单子叶类型相似,绒毡层细胞双核或多核,属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的排列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  相似文献   

3.
一、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生:孢原为纵向一列细胞,它们起源于花药每个药瓣的表皮之下。药壁的结构特点为一层中层和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的胞质分裂为相继型;时药壁绒毡层为最发达,细胞内一般具2核。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为等面形。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精子为新月形。成熟药壁由表皮和纤维层所组成。二、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生:孢原为一个细胞,它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功能。厚珠心来源于表皮。大孢子排列为直线型,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蓼型。助细胞为倒卵形,丝状器为纤丝状。反足细胞的次生增殖较早,受精前已形成吸器,深入珠心。三、同一朵花中;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裂Ⅰ,开始是同步的,以后不全同步。  相似文献   

4.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技术对少花桂(Cinnamomum paueiflorurn)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含4个小孢子囊,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属单型起源,细胞多具双核,于减数分裂时发生解体并流入花药腔内,至雄配子体早期,绒毡层细胞被发育的花粉吸收殆尽,属变形绒毡层.发育过程中药层内壁在内径向、切向壁上均发生U型或V型加厚,表皮细胞减缩退化,花粉母细胞经连续的胞质分裂后多形成左右对称形四分体,成熟花粉粒多为2-细胞花粉粒.  相似文献   

5.
单穗升麻的花药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南川升麻(Cimicifuga nanchuanensis)濒危与其生殖过程的联系。对广布近缘种单穗升麻(C.simplex)进行了部分对照研究。论述单穗升麻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以及花药壁的发育。单穗升麻的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药室),囊壁(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由单核分裂为2核,多原位解体,为腺质型;但大约有12%小孢子囊的绒毡层在小孢子四分体释放时期进入花药室内,成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胞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大头茶(Gordonia acumenata C.)的生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雄蕊花药有四个花粉囊。成熟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二层中层和一层分泌型的绒毡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四面体形四分体。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状态。雌蕊子房五室,每室六个胚珠,为中轴胎座,胚珠倒生。珠心发育为薄珠心式,具二层珠被,由内珠被形成珠孔,维管束终止于胚珠合点处。单个胞原细胞分出于珠心顶端表皮之下,直接成为大孢子母细胞,胚囊发育为葱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羊草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主要结论如下:(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平面型,单核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细胞壁,对PAS染色和苯胺兰染色诱导荧光均呈负反应,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细胞内贮藏丰富淀粉粒。(2)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细胞属分泌型,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细胞具一或二核,在单核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有向花药腔肥大增生和绒毡层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变形绒毡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小孢子形成为同时型,小孢子在一个四分体中的排列为辐射(两侧)对称。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所组成;成熟时仅由表皮和纤维层所组成;药壁的特点为中层一层和腺质(分泌)绒毡层。花粉粒为三角形和具三孔沟的,释放时为2细胞。大孢子的孢原为1—2个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功能。胞质分裂横向,大胞子排列是“直线型”,四分体中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单核胚囊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成熟胚囊(雌配子体)。沙枣的胚囊为蓼型(1卵器,3反足细胞和一个2核的中央细胞)。  相似文献   

9.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导了四合木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雄性不育现象.四合木花具八枚雄蕊,分两轮排列.药壁发育属基本型,具腺质绒毡层.正常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在四分孢子形成之后开始解体.四合木花药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I前期开始,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生.败育发生在个别雄蕊或全部雄蕊中不等.败育花药的药壁中层、绒毡层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即开始解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基本全部瓦解,使小孢子母细胞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进行,引起以后一系列败育现象,形成不正常的四分孢子或单核花粉粒.败育花药药室瓦解,花粉囊收缩变形.即使在正常发育的成熟花药内,仍能观察到败育的花粉粒,形状为椭圆形或三角形.  相似文献   

10.
对甘薯I. batatas的小孢子发生和堆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初生壁细胞和与初生造孢细胞相邻的薄壁细胞共同参与了花药壁层的形成.变形绒毡层的细胞在成熟时是双核的.否定了过去长期认为甘薯属Ipomoea的药室内壁在成熟时壁细胞不如厚的结论,肯定指出甘薯I. batatas的药室内壁细胞在花粉粒成熟后有明显的栓质性加厚.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是3—细胞的,表面具多数乳头状突起,萌发孔的分类(NPC)为764.低温影响了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面产生了大量的不正常的小孢子。  相似文献   

11.
<正> 美洲黑杨Ⅰ-63〔Populus deltoides Bartr.var.deltoides cv.“Harvard”(Ⅰ-63/51)〕自引种以来,生长良好,已经作为一种基因资源应用于新无性系的培育工作。Nagaraj在1952年曾对PopuluS deltoides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形态进行过研究,但选育为无性系并引种至我国的同纬度地区后,其小孢子的发育过程是否发生变化,选育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却研究甚少。近年来,学者们对花粉超微结构做了大量工作,可惜至今还局限于少数植物,特别是草本植物。这里,我们试对美洲黑杨Ⅰ-63的小孢子发生、花粉发育和结构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了二细胞花粉粒的超微结构,希冀为这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复方超声破壁花粉冲剂降血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超声技术对内含丰富的营养成份而表面 一层坚硬外壁的植物花粉进行破壁处理,并以破壁花粉为主要原料,与多种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草 药配制成“降脂灵”。经过临床试验表明:“降脂灵”具有降脂疗效且未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鹅毛竹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鹅毛竹为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造孢时期的造孢细胞胞质较浓厚, 线粒体、高尔基体丰富,含有大量的小泡,有少量油滴; 小孢子母细胞分裂期超微结构特征明显,分裂前期小孢子母细胞内含大量小泡、环状片层、高尔基体及线粒体,分裂期的小孢子母细胞胞质中的小泡、线粒体更加丰富,高电子致密颗粒的数量明显增加; 二分体细胞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个别细胞壁上有胞质通道,胼胝质壁加厚; 刚释放出的小孢子壁薄,线粒体、环状片层丰富; 中央期小孢子形成期呈圆球形,细胞质稠密,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小孢子的发育,其外壁逐渐增厚,在质膜外侧形成了3条宽窄不等的电子致密带,即外壁表层、基粒棒层和外壁内层,此时形成萌发孔; 成熟花粉粒充满淀粉粒。在花药发育期间出现雄性败育现象,主要表现为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和小孢子母细胞及单核小孢子形态畸形,这些异常是雄性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沙冬青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锦葵科七种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用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花粉外壁、外壁纹饰及萌发孔的内部结构,但不同种的花粉壁的细微结构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1)孢原为单细胞,发生于表皮之下,大孢子排列为直线型·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2)珠柄、珠被、合点和珠孔端的珠心细胞中具多糖.孢原、造孢、母细胞和四分大孢子阶段近珠孔的珠心细胞中具少量淀粉粒.一旦功能大孢子分化,合点和珠孔端细胞中多糖增加.从单棱胚囊分化至二核胚囊时,珠孔端细胞中多糖增加;(3)受精前,极核融合为次生核,周围富含淀粉粒,助细胞解体一个成熟卵中极性明显;(4)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药壁为基本型,具腺质绒毡层;(5)减数分裂Ⅰ开始,在花粉母细胞之间出现肼胝质壁.一直到四分孢子时全部形成肼胝质壁使与二倍体的药壁隔离.胞质分裂属同时型,四分小孢子为四面体型;(6)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为不等分裂,形成一个较小的半球形的生殖细胞和一个较大的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发育中存在暂短的细胞壁,其成分未定.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园形、具三孔沟;(7)孢原和造孢细胞以及相应阶段的药壁细胞中均具可溶性蛋白质,从单棱花粉粒开始,绒毡层细胞中多糖和蛋白质并存.早期小孢子和发育中的小孢子中均具多糖.成熟花粉粒中多糖和蛋白质并存.  相似文献   

17.
沙田柚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途径及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标ConA电镀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沙田柚不同发育时期1/2花柱通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四分体至双核期,是壁物质,胞间质和糖蛋白合成期,双核至开花期,通道细胞分化成熟,壁物质降解,角质层下腔形成并贮存胞间质,糖蛋白呈颗粒状定位于质膜与壁之间电子透明层中,授粉后1-3d,通道细胞逐步衰老,糖蛋白定位地纤维外壁,未见胞间隙形成,花粉管是从几个相邻通道细胞角隅处的角质层下腔和纤维外壁之间生长通过,自交花粉管因胼胝质在壁上添加而停止生长,花粉管生长道路决定于引导组织细胞壁的厚薄及角质层破裂时间,此外,讨论了纤维外壁上的糖蛋白对花粉管与花柱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羊草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形成,主要结论如下:(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平面型,单核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细胞壁,对PAS染色和苯胺兰染色诱导荧光均呈负反应,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细胞内贮藏丰富淀粉粒,(2)药璧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细胞属分泌型,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细胞具一或二核,在单核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有向花药腔肥大增生和绒毡层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变形绒毡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谷子药壁的发育属单子叶型。在花粉成熟时,药壁仅剩下药室内壁和表皮,中层和绒毡层分别在小孢子母细胞和花粉的发育过程中退化消失。绒毡层为分泌类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存在染色质穿壁现象。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有两侧对称、交互对称、直列式和T形。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在花序顶端自旗叶露出后的1—2天之内,是采集减数分裂材料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半日花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半日花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花药由四个花粉囊组成,药壁包括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2-细胞并具3孔沟;3)例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多泡原。四分孢子直线形或T字形。合点端的三个大孢子退化,瑞孔端的一个大孢子发育成功能大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