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目前还没有确立相关由于行政侵权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赔偿制度尤其是金钱等方面的物质性赔偿。确立和完善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是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对行政权力加以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也是是推进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依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相对人人身权造成损害,国家只对受害人人身权中的物质性损害进行赔偿,而对其精神性损害则不以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赔偿,对这一法理问题进行分析,结论是应当对精神损害纳入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3.
行政赔偿制度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在侵权赔偿制度领域的两大重要成果,然而我国颁布施行的<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金没有作出相应规定,导致行政审判实践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仲裁混乱,有悖于<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有损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尊严.对行政侵权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范围、原则、事实依据与法律依据进行剖析,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行政主体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造成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损害的情形下,行政相对人所受到的损害应当获得国家赔偿。对行政不作为之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国家对行政不作为负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行政立法的完善,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法治、人权、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内部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被侵害确实存在,而行政救济途径又有在局限。针对这种情况,文章认为内部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尤为重要,并对司法救济制度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对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明文规定,但这种损害事实上存在,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从理论上、实践上来看都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应当予以确认,并制定出原则,以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禁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求赔偿,这既与宪法和民事立法相冲突,也给司法实践造成了矛盾与困惑.因此,探询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缺失,分析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目前的行政赔偿范围进行了反思。认为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主要以列举方式确定的行政赔偿范围,极大限制了行政赔偿范围。建议采取“概括加否定排除式”的立法模式扩大行政赔偿范围,将行政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行为和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行政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学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我国民法通则立法中还没有规定此制度。由此 ,参照国外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并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性使得行政主体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权力,如果稍加滥用相对人就会遭到很大的损害,因此依法行政和控制行政权一直是行政法的核心,对相对人的保护也是行政法的另外一条主线,本文主要从相对人保护的角度出发,对我国行政征用制度进行审视,审视现行行政征用制度在相对人保护方面的缺陷,以期从中获得更好的保护行政征用相对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和实践在我国经历了《民法通则》概括规定阶段,立法、司法混乱阶段,立法全面规定的司法统一阶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司法解释越权立法、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法律不协调等重大问题.其中,关于死亡赔偿金、伤残赔偿金等同于精神抚慰金的观点就违背了民事赔偿的基本原理,是一种倒退.应尽快修订《民法通则》,对精神损害赔偿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犯罪行为致被害人精神损害的,受害人不能提起赔偿诉讼请求.笔者认为这不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应当予以修正,并以人格权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给予被害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当庭宣判作为法院宣告判决形式之一,它体现着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两个最根本的价值,也是符合世界和我国司法改革的主题,更是反映社会民众对诉讼公正和效率的祈求。我国法院虽然在探索民事诉讼当庭宣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发现其在理论研究、立法技术、司法实践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文章在分析当庭宣判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庭宣判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议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激励的产生机制,探讨了需求层次与激励内容的对应,重点论述了物质激励需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问题,指出精神激励应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提起民事诉讼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概念的认识,对外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立法研究、剖析,比较出我国可以根据中国国情和诉讼一般理论为基础,予以适当借鉴外国的做法。对我国的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及相关立法应给予充分肯定。进而指出对现行的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必须改善的必要性,得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要日趋加强、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余小艳 《科技信息》2007,(13):144-145
审计精神文化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审计文化体系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审计精神又是审计精神文化的核心,它为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审计人员应倡导高尚的审计精神,促进审计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精神价值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性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其价值量不能用货币形态或市场价格来衡量 ,而是根据其对人类生活近期和长期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来衡量 ;具有无形的特征 ,它作用于使用者但又不被使用者消耗掉 ;具有无限的传播性、放大性和增值性 ;具有长久性和永久性。因而 ,精神价值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表现在精神价值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奢侈品 ,而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其次 ,精神价值是人类创造经济价值的动力和源泉。第三 ,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和支柱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非抓不可。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较多,而且很棘手。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由于基础不好、认识不全面、抓得不力等几个方面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提高认识、增强素质、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学分制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场深刻革命,它必然使高校的各项工作呈现新情况和新特点,给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学生发生了新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载体——班级发生了新变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难度增大.此外,学分制的实施,使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机制存在诸多不适应,重视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