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2,(1):12-13
1.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 从中医理论来说,“发是肾之华,观发色可知肾气”,肾气不足,或思虑过度,头发都会受影响。正常情况下,40岁后会长白发。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0,(17):22-22
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中医认为,痛经的原因是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常见证型有寒凝血淤、气滞血淤、肾气亏虚、气血虚弱等。根据痛经的不同证型可以用不同的食疗方调治。  相似文献   

4.
“真牙”的真正含义与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牙”一词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大辞典》中解释为:“又名智齿。指生长最迟之第三臼齿,俗称尽头牙,亦即今第三磨牙。人发育至一定时期即生此牙。”又引用其出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有关描述: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王冰注云:真牙,谓牙之最后生者。”因此,在译成英文时,初稿将“真牙”与“智齿”均译为wisdomtooth。“真牙”是早在《内经》时期提出的词,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肾藏精,主骨生髓,而齿为骨之余,因而从牙齿的萌生、长齐及脱落等情况可推测出肾气…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5,(1):18-19
冬季,天寒地冻,大多数的动植物都处于冬眠状态,所以人们也应该遵循自然界“蛰伏闭藏”的规律,采取以伏藏为主的养生保健方法.人体在冬季三个月,阴气盛,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冬季万物皆“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敛,以润五脏.否则,逆自然之势而行,就要损伤肾气,因此,冬季要养肾防寒.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这篇文章是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科技名词工作元老严济慈先生30年代初写的,然而对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文章抨击了当时的度量衡法中的混乱问题,论述精彩绝伦,堪称科技名词统一工作史上经典之作。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阅后也不得不称赞其“义正辞严”,并表示“应把实业部关于度量衡法的命令撤销”。文章通过一词多义引发的问题论述了汉语名词工作中应坚持的一些原则问题,如命名的科学性、单义性、约定俗成、系统性等等,实在值得人们,尤其是科技名词工作者一读。度量衡法规第四条,长度单位有公分公厘,面积单位有公分公厘,重量单位亦有公分公厘,故其第六十二条之中西名称对照表:有公分者centimètre也,又有公分者déciare也,更有公分者gramme也;有公厘者millimètre也,又有公厘者centiare也,更有公厘者décigramme也。此种绝不相类之单位,竟采完全同样之译名。夫数个名词,表一事物,世少引为诟病;今乃一个名词,包含三种意义,其混淆费解恐有非吾人所能想像者。任何民刑公私法规条例中,决不能容有如是混乱名称之存在,而况度量衡之科学法规乎!凡百工作,首重定名;每举其名,即知其事,斯为上矣。今则单言若干公分或公厘时,竟不知其究指何物,是何可者!在普通谈话与文字中,有时仅及一量,尚可特为说明长几公分,重几公分或地几公分,以示区别;但累赘不堪,已令人有不快之感。如:“今有长方形铜版一片,长50公分,阔40公分,面积0.02公分(即2000平方公分)。厚0.5公分,重8930公分,故其密度为每一立方公分8.93公分。”是乃根据科学上最通行之厘米克秒制单位(C.G.S.System,如依法定名称,应译为公分公分秒制。)用中华民国度量衡法所定名称以写就之文章一段,其中长若干公分也,面积若干公分也,重若干公分也,密度每一立方公分若干公分也,固极正确而明了;其如满纸公分,令人望而生厌何!以我国四千余年悠久之历史,及丰富之文字,吾人于言长言重言地,尚不能得数个较适当之度量衡名词而使用之,其将何以慰祖先而对来兹耶!实则采用任何三个不同之名词,如鸡犬豕或马牛羊,殆皆比公分公分公分略胜一筹。处兹科学发达,人事纷繁之社会中,常用之数量,系由数种基本单位联合组成者,比比皆是。今此数种基本单位之取名,不幸竟相雷同,毫无殊异,则日常应用上,困难之从生,固属无可避免,而科学教育上,贻害之深远,更不知将伊于胡底。予今姑举极简单之事例数则,以证吾言。(一)一公厘等于一兆平方公厘之奇怪算式 面积与长度,非漠不相关之两物。每边一公厘之正方形,依据定义,其面积应为一平方公厘,是长度单位为公厘时,面积单位即为平方公厘。今度量衡法忽视此点,其所规定之面积单位内,亦有公分之一项,是面积与长度同名,意欲将二度空间与一度空间齐一等观乎?吾恐凡于长之外尚具有阔的观念之动物俱将一致起而抗议,矧吾圆颅方趾,自信犹能体会四度空间之万物之灵,宁将同意斯名欤!今按度量衡法,规定公厘为公亩之百分之一,公亩为一百平方公尺,是一公厘即一平方公尺,但公尺等于1000公厘,于是有1公厘=1平方公尺=1000×1000=1000000平方公厘之奇怪算式。由此以观,一公厘者系每边长1000公厘之正方形之面积矣。噫!是何言欤!骤闻之,几疑为呓语。幼儿童习算,至公分=10公厘,平方公分=100平方公厘时,已感困难,今忽增一1公厘=1000000平方公厘之奇怪等式,我中华民国未来之国民,于面积观念,将永无了解之一日。戕丧儿童脑力,阻碍学术进步,莫此为甚!(二)公分公分不一定即为平方公分 一数自乘,谓之平方,此在高小学生类能言之。但依度量衡法命名,则公分乘公分,结果不必即为平方公分。定须公分公分两者均表长度时,如言矩形之长与阔,其乘积公分公分始为平方公分。至若一表面积,一表长度,则公分公分实等于立方公分。又若一表重量,一表长度,如言工作之单位,则公分公分即是公分公分。更若两公分均表面积,则公分公分得为面积之乘积。是公分公分一名词,其意义又饶有多种矣!(三)4公分/2公分不一定等于2 算术有言:“甲乙二同类数之比,系一个纯粹的数,为不名数。”但4公分/2公分可以等于2,亦可不等于2,要视分子之公分与分母之公分,是否同表一物耳。若4公分表面积,2公分表长度,则4公分/2公分=2公分若分子分母之公分,一表重量,一表长度,4公分/2公分=2公分/公分;此2公分/公分且具有两种意义。譬如有杆于此,吾人欲同时表明此杆物质之密度,及其粗细之大概,往往言每生的米突二克兰姆,或每克兰姆二生的米突,依据度量衡法规言,则同为每公分二公分,吾人将不知其为每长一公分重二公分乎,抑为每重一公分长二公分乎。又若分子之公分表重量,分母之公分表面积,则公分/公分又将为压力之单位。是诚五花八门变幻莫测,妙哉,洋洋乎大观也!凡上所举,初非高深,三尺之童,率能了解,且例属常遇,非故搜奇,然其到处皆生误会,已是无可讳言。倘再进而论其在科学及工程上,所可引起之混乱与纠纷更是罄竹难书。一部物理教科书,将成公分公厘之“谜谱”。中国不欲有科学则已,否则度量衡标准制中公分公分之名词,势不能不谋有以改善之也。然则度量衡法,所以采用公分公厘等译名之理由,可得而闻乎?考其用意,不外以分厘为我国旧名,采用之以合习惯,而示不忘国本,其实亦有未尽然者。吾国旧制,度有丈、尺、寸,权有斤、两、钱,地积有顷、亩,至于最小单位之下,尚须更小之数值时,即不为另立专名,而用分、厘、毫等不名数,以为最小有名单位之十分一、百分一、千分一等小数,意义显然,毫无扰混。今度量衡法以公尺、公斤、公亩为长度、重量、地积之主单位,公尺之下有公分、公厘,公斤之下有公分、公厘,公亩之下亦有公分、公厘。公亩之公分为其十分之一;公厘为其百分之一;公尺之公分为其百分之一,公厘为其千分之一;公斤之公分为其千分之一,公厘为其万分之一。同一分也,前者表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后者表千分之一;同一厘也,前者表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后者表万分之一。如是断章取义,混乱纷歧,反使分厘毫等字失去原有准确之意义。或又有问曰:“吾国旧制,尺之小数有分,斤之小数有分,亩之小数亦有分,沿用至今,未闻有若何重大困难;今度量衡法标准制名称中之公分、公分、公分,竟遭如是之抨击,是何故欤?”分、厘、毫之为小数,上已言之。吾国旧时,实际上,言长度,多至寸为止,寸以下可不计也。言重量,除极少数之珍贵药品外,每至钱为止,钱以下可不计也。即计算至寸钱以下时,亦恒与尺寸两钱等单位合并言之。如量布帛,则言七尺三寸五分或八寸六分,单言几分者,实所罕闻。如权油盐,则言五斤六两;秤金银,则言三钱五分;仅言几分者,亦属鲜有。处今科学进步,度量精密之世,则大不然。在万国权度公制中,生的米突与克兰姆之用,较米突及基罗克兰姆尤为普通而基本,如言1.25米突与2.5基罗克兰姆,往往口讲手写为125生的米突与2500克兰姆。今我国度量衡法乃将生的米突与克兰姆同译公分,宜其公分、公分,到处公分;小则误人耳目,大则颠倒是非,其足阻碍我国科学之发达与普及,可断言也。采取我国通用之分、厘、毫等字,而保存其原有之意义为十分一,百分一,千分一于万国权度公制之译名中,初非极难之事。该万国公制中,最紧要之二字为米突(mètre)与克兰姆(gramme),他若特西(déci),生的(centi),密理(milli)乃系字首,用表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之意,适与我国分厘毫原义相当。故民国二十二年四月教育部所召集之全国天文数学物理讨论会,决议规定mètre之名称为米,gramme之名称为克,而各冠以分厘毫,合成分米(décimètre)、厘米(centimètre)、毫米(millimètre)与分克(decigramme)、厘克(centigramme)、毫克(millligramme)等名词。意义清晰,毫无含混。比较度量衡法之强取不名数分厘毫,为各种单位之名数,而同冠以无大意义之公字,造成今日所谓公分、公厘、公毫与公分、公厘、公毫之名词,致有一名数义之失者,孰优孰劣,事实昭然,何待强辩。犹有进者,公分、公厘、公毫等名词,创始于民国初年,历史不可谓不久长,顾其通行尚远不如粉、糎,粍与兝、兣、兞等译名之广。兹再以分米、厘米、毫米、分克、厘克、毫克与粉、糎、粍及兝、兣、兞两两相较,则生硬难读之弊,一扫无余诚属进步多多。是分米、厘米、毫米、分克、厘克、毫克等,固非一二人强立之名,特经十余年千百万人试用修正后,应有之结果耳,大势所趋孰能禁之!此种公分、公分、公分,一个名词,三种意义,流弊之巨,为害之烈,全国度量衡局近亦确有感悟。故特倡议凡长度面积重量小数之同名者,加偏旁以资识别:长度之公分,书作公;面积之公分,书作公坋;重量之公分,书作公;其他仿此。此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办法决非善策。盖既加偏旁,笔之于纸者,固可目察,诵之于口者,奚克耳辨?如谓读音尽变则、坋、皆须异读,是法规采用分、厘、毫之原意,又将安在?明乎此,而仍兢兢于公分、公厘、公毫等名词之保留,不忍割爱,且不惜多方设法,以图迁就,用意何居,殊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者矣。 * 本文原载《东方杂志》第三十二卷第三号,1935年。本文原载《东方杂志》第三十二卷第三号,1935年。  相似文献   

7.
世上事,除了“夹泰山以超北海”之类的痴心妄想,都是不为之则难,为之则易。比如人到老年还要学习,的确是件难事。但只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坚持去做,往往能够做到。“力学之父”钱伟长常跟朋友说:“我36岁学力学,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给天地间的生物做了神奇而巧妙的安排,花朵有雌有雄,动物也有雌有雄,人类则有男女之分.谈到性别问题,不少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不值得一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易、老庄、墨家之科学技术思想各有异同。在科技知识的来源上,周易与墨家都重视感性经验,而老庄则排斥感性;在科技知识的获得上,周易与老庄都看重直观,其区别在于周易之直观包括感性直观与理性直观两个方面,而老庄则倚重于理性直观;墨家则在不排斥直观的同时,注重逻辑与科学知识的形式化,是中国古代较为全面而没有片面性的科学技术思想。三者之间相互弥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流传到雪域两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在西藏几经兴衰,逐渐形成了独具藏民族特色的佛法,被令人称之为藏传佛教。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西藏佛教则属于大乘范畴。大乘又有显宗、密乘之区别。显宗乃是释迦牟尼当年公开讲演之佛法而密乘指的是释迦牟尼化身金刚持私下对信徒传播的佛法。西藏密宗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尼姑,要做…个密宗尼姑还得通过考试。  相似文献   

11.
世界在我的心目中,似比较清晰。例如生命之源。生命的化学元件是核酸和蛋白,而磷酰化氨基酸则是这两者的共同起源。这是赵玉芬院士发现的,从此生命不再是奥秘,而是科学。例如智慧之源。美国脑进化专家麦克林发现人实际上有三个脑,即爬行动物脑、旧哺乳动  相似文献   

12.
王充《论衡·是应篇》司南之文是中国发明磁性指南的现存最早记录.更早的《淮南万毕术》中"慈石悬入井,亡人自归"虽显示有磁石指向性的知识,却未言可专作指南.今人解读王充之文断章取义,复原之物未尽合理.王充之文是辩理的,脱离上下文就不能理解.他认为麒麟灵荚之类的祥瑞物是自然现象,不是由政治昏明、人心善恶感应而生.他说: "儒者又言太平之时,屈轶生于庭之末,若草之状,主指佞人.佞人入朝,屈轶庭末以指之.……古者质朴,见草之动则言能指,能指则言指佞人.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鱼肉之虫集地北行.夫虫之性然也.今草能指,亦天性也."  相似文献   

13.
窃维工程学术之发达 ,必待名词之统一。西学东来 ,历时虽久 ,工学名称 ,迄未准定。南北既异其方言 ,文俗复不同乎称谓。且扶桑三岛 ,文化蹶兴 ,所用名称 ,多系汉字 ,而其义则不尽与中国合 ;留东学子沿而用之 ,本义尽失。于是西文一名 ,中国则有文义俗义之分 ,南言北言之异 ,以及日本名词之别 ;搀杂错乱 ,莫衷一是。学者既苦其纷纭 ,事业亦因之阻滞。天佑夙鉴于此 ,不揣浅陋 ,久欲编译工学名词 ,以便实用。自服务北洋① ,从事工程之际 ,凡关于工学之名称 ,辄随时记录。至修筑京张铁路时 ,复偕该路工程司 ② 时相讨论 ,搜辑渐多。任粤路 ③ 后…  相似文献   

14.
我的朋友和至交,他们大都智力聪慧,事事有所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才智和作为,皆因为他们爱读书善学习。一位年长的朋友常念及“书是一味良药,常饮用便能提神安心,让人永葆无恙。”后来,我在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说苑》中找到了依据。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痛者也。”他指出,不读书学习的人,其五官脏器患有疾患——是瞎子、聋子。书是知识的载体,读书学习是增长理性知识的必然途径。古代哲人教诲世人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语),“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墨子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况语)。…  相似文献   

15.
缸中之脑假设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最重要的怀疑主义假设。对“我是否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这个问题,当代西方知识论者有不同的看法。摩尔借助新常识实在论试图证明“我知道我没有被恶魔欺骗”;普特南则借助语义外在主义试图证明“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他们俩人的论证都是有问题的。诺齐克借助知识条件论对“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作了论证;不变主义者布莱克则借用诺齐克的知识条件论得出了“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的结论。语境主义者德娄斯提出了一种折衷的方案:在日常语境下,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在怀疑主义语境下,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本文基本赞同语境主义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鹤之舞     
正鹤之美,源于其曼妙的身姿,或宁静优雅,或机敏灵动。而鹤之舞,则更是让人类为之深深着迷。美丽的鹤会以点头、屈膝、滑步、旋转、跳跃、振翅、滑翔等各种姿态表达自己的感情,如人类的舞者一般,以自然为舞台,尽情嬉戏。从前,"鹤之舞"都被视为刺激订婚和交配的方法,而实际上,这些动作贯穿了鹤的各个生命阶段,变化多样的动作代表了它们不同的情绪——鞠躬一般表示友好,亮翅表示欢快,头部低垂就有警示和恐吓之意。  相似文献   

17.
重名,即指同名异方;异名,指一方多名;无名,即没有正式方名。在大量的中药方剂中,重名、异名相当普遍;大量的方书中,还有大约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九十左右不等的方剂无名。方剂整理和方剂名词审定都有困难,应该引起重视。中药方剂的数目没有准确的统计,仅《太平圣惠方》就接近2万、《普济方》就超过6万,浩如烟海的历代方书中,方剂数目总计又何止几万?总有一天,科学整理这成千上万的方剂,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方剂整理是历史的必然的任务。毫无疑问,这项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关键是方剂名称问题。方剂名称也是当前中医药名词审定的难题,特别是中药方剂的重名、异名和无名问题大量存在,是方剂定名、整理的首要难点。试加论证,就教于方家。一、重名问题重名,即指:同名异方。若干个不同组成的方剂具有相同的方名。同名方往往没有标志,无法及时检索。这个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略加注意,或加注文献出处,标注药味数目、功能主治,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方剂整理、名词审定则无从下手,在各种各样的大量重名方中,没有理由只选定某一方名为正名。其他的重名又如何处理?这有一点像汉族人的姓名,面对着多个重姓重名,我们没法判定哪一个人有资格叫此姓此名,其他人都不能叫。举例而言:麻黄汤是《伤寒论》名方,但从《备急千金要方》起,就不断有组成不同、功能主治各异的麻黄汤出现。仅《圣济总录》诸风门中就有麻黄汤15个,都不同于《伤寒论》麻黄汤的组成;《普济方》中,名麻黄汤的有96个,其组成药味如表1:显然,这96个麻黄汤不可能都是《伤寒论》麻黄汤。没有理由限定只有《伤寒论》方才能称为麻黄汤,其余诸方都要重新命名。《太平圣惠方》[1]、《圣济总录》[2]、《普济方》[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4]都有功能各异的,仅由单味麻黄组成的麻黄汤。《普济方》[5]的17味药麻黄汤是转引《备急千金要方》(原无方名)治脚气病方,也不是《伤寒论》方。《普济方》第426卷中有9个麻黄汤;19卷中有4个麻黄汤;另3个卷各有3个麻黄汤;14个卷中各有两个麻黄汤。同样,在《太平圣惠方》中可以找到153个称为人参散的处方、113个称为羚羊角散的处方、68个称为麻黄散的处方。这些同名方不可能都是相同组成的。也不可能平均分散在各卷中,同一文献中有这么多重名方,照一般习惯,标注文献出处或药味数,也是无法区别的。实际上,即使药味数目相同,也未必就是同一处方。以当归补血汤为例:大家熟知的当归补血汤是黄芪、当归两味药组成。然而,无从硬性规定,只有黄芪、当归两味药组成的方剂才可称为当归补血汤。在不同文献中,有78个称为当归补血汤的处方,其中有15方不是两味药组成。尽管63方是黄芪、当归两味药组成,但有10种不同的配伍比率,如表2:看来配伍比率也不能限定为当归补血汤的条件。组成多于两味药的15个当归补血汤处方中,《医学心悟》方是黄芪、当归更加大枣[6],《辨证录》方,黄芪、当归另有熟地[7],《医学摘粹》方,黄芪、当归加鹿茸[8],《鲁府禁方》方是黄芪、当归加红花、独活[9],《医理真传》方黄芪、当归加鹿茸、麦芽、黑姜、炙草等[10]。除这5方可以看作是原方加味外,其余10方中都只有当归,没有黄芪(这10方中只有《原机启微》方[11]在《景岳全书》转引时改称:原机当归补血汤[12])。都不能说是两味方当归补血汤的加味。可见,也不是称为当归补血汤的必然有黄芪、当归两味药。药味数目也不能限定是否可称为当归补血汤。二、异名问题异名,或称别名,即指:一方多名。以紫金锭为例,据《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原名太乙紫金丹,又名太乙紫金锭、紫金丹、太乙玉枢丹、太乙丹、玉枢丹、神仙追毒丸、神仙万病解毒丸、神仙解毒万病丸、万病解毒丸、万病解毒丹、解毒万病丹[13]。”共12个别名。《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22个各地处方中,列举了太乙紫金丹、太乙紫金锭、太乙玉枢丹、玉枢丹、万病解毒丹、太乙紫金片6个别名[14]。在方书中,可以找到多个具有异名的方剂。最常遇到的如八味丸、肾气丸的问题。据《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八味丸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肾气丸[15]。而肾气丸有三方:其一,即《金匮要略》方,又称八味丸、附子八味丸、八味肾气丸、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八味丸、桂附地黄丸;其二,《备急千金要方》卷19方,有三方:一、由19味药组成;二、《古今录验方》方,由17味药组成;三、由7味药组成;其三,《脉因证治》方,由4味药组成[16](《备急千金要方》卷19原有4个肾气丸方:一、19味药,附注《古今录验方》方,17味药;二、18味药;三、9味药,附注《千金翼方》方,10味药;四、7味药[17]。实际是6个处方)。《医方集解》称:桂附八味丸加车前、牛膝名肾气丸[18](即通常所说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原称加味肾气丸[19])。不仅有多个重名,还有多种异名。这样,肾气丸可以与八味丸互为异名,也可以不是。称作肾气丸的金匮肾气丸一名桂附八味丸、八味丸;而称作肾气丸的济生肾气丸则是10味药,又不能称为八味丸。这显示了复杂的相互关系。前面提到当归补血汤大多是由当归、黄芪两味药组成的,但如《圣济总录》治石痈久不差的黄芪当归散[20],《兰室秘藏》治劳倦所伤的黄芪当归汤[21]都是由当归、黄芪两味药组成的,却不称当归补血汤。可见在文献中,有的方剂即使由当归、黄芪两味药组成也并不是都叫当归补血汤,是否也可看作当归补血汤的异名?一般习惯以桂枝汤、小建中汤中的组方药味同,剂量比率不同,说明剂量比率在识别不同方剂时的重要性。然而《丹溪心法》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的玉屏风散[22],许多文献引用,三味药的比率则有多种多样:除按原书剂量比率依次为2:1:2的以外,在56个处方中最多的是1:1:2,26方;其次是3:1:1,8方;再次是1:1:1,6方。另外还有11种不同的配伍比率,其中,黄芪、防风、白术三味在方中都有剂量最多的比率。似乎配伍比率也不是是否玉屏风散的关键。早于《丹溪心法》的《病机气宜保命集》白术防风汤,同样是这三味药,以1:2:1比率配伍,也治自汗[23];比《丹溪心法》晚的《证治准绳》止汗的黄芪汤,三药以1:1:1比率配伍[24];治破伤风的白术黄芪汤,三药以3:1.5:2比率配伍[25]。这三方都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配伍比率相近却未称玉屏风散,似乎也是玉屏风散的异名。上述当归补血汤和玉屏风散的情况,显示另外一类的方剂异名。和重名的情况相类,是否异名,哪一个是正名,都不好武断规定。《病机气宜保命集》(1186)比《丹溪心法》(1481)还早,白术防风汤名称出现得早于玉屏风散,但对于56个称为玉屏风散的方剂,似不能因为白术防风汤名称出现得早,一律改称白术防风汤,以此为正名,或重新命名。同样,也不能因为《圣济总录》(1118)早于《兰室秘藏》(1207),把63个当归补血汤都改称黄芪当归散。异名的存在有其历史渊源,而且大量出现,不可能也不应该在短时间内,弃而不用或重新命名。三、无名问题无名,即没有正式方名。在文献中,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只有主治或功能主治,或只记述疗效,随后给出处方,而没有方名;另一种是附于有正式方名处方之后的“又”或“又方”、“一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则集中总称为“单方”(实际在单方中有单味药的处方,也有多味药的处方,只是大多数没有方名)。无名方有时在其他文献中转引,另加新的方名。前引《普济方》[25]的17味药治脚气病麻黄汤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无方名[26]。从《肘后方》起,许多方书中都可找到多少不等的无名方,表3列出9部方书的部分章节中的处方分类:注;①不包括针灸、按摩、祝由方及后世补入的附方。②肘后备急方,卷1。③备急千金要方,卷7:风毒等;卷8:诸风。④外台秘要,卷14、15:中国一诸风。⑤太平圣惠方,卷55:治黄疸诸方;卷56:治蛊毒诸方;治诸尸诸方;卷57:治瘠渴诸方;卷59:治赤百痢诸方。⑥圣济方总录,卷6~18:诸风门。⑦普济方,卷191~194:水病。⑧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131~133:面门。⑨疡医大全,卷10:正面头面部;卷11:眼目部。⑩临证指南医案,种福堂公选良方。从表3可见:这些方书各有多少不等的无名方、又方。两者相加,多的可达九成以上,少的也有百分之几。这些方转引、检索都相当困难。更不要说整理了。许多大型工具书很少收载这类处方,仿佛它们并不存在,结果是相当一部分方剂无形中被打入冷宫,埋没了前人的知识财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四、小结上述几个难点是客观存在的,无论重名、异名都不可能硬性规定哪一个处方命名是排他的、专属的、独一无二的。其他重名、异名方既不可能重新命名,也不可能作废不用。大量的无名方、又方重新命名更不现实。当前学术界正在开展中医药名词审定,方剂名词是重要的一部分,这些难点不能回避。中药方剂的重名、异名和无名问题长期存在,是历史的事实。继续保持这种状态不利于中医药的继承、发展,也不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比较方便的方法,是否可以考虑对中药方剂逐一编码,就像身份证的编码一样,每一个方剂有一个固定的编码,不论是重名、异名或无名方,只要在某一文献中出现,就给它一个识别编码。编码可以选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统一编码,统一编码只要规定编排文献的顺序,这样编码,一般不至于重号,而且便于追加、增补。但由于方剂数量过大,可能不会少于六位数(可标注一百万以内的方剂),即使指定公认的、权威的专业、专职人员、机构承担编码工作,也难免学术性争议、长期聚讼。或者每部方书单独编码,书中的方剂重新编码。每一个方剂编码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方书编码,后一部分是方剂在本文献中的顺序编码。同一方剂见于不同文献的重名,可以有若干个不同的编码。不同版本的方书,首先重印的出版社有权、有责任给书中的方剂编码,经出版总署认定后,像专利权一样,是排他的。当前,在还没有完成方剂编码以前,首先,是应该正视、承认大量重名、异名、无名方剂的存在,承认在经典方(实际在中医药界并不存在严格的、公认的经典方)之外,还会有相当数量的重名、异名方剂。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行思录     
正水墨画般的国度日本有武士道精神"菊花和刀"的两面性,世俗生活中也有色情冶艳,而另一面则是日本的素雅。和服、清酒、温泉、榻榻米,白纸素窗、传统町屋,有一股冲淡之气。从东京—箱根—名古屋—京都—大阪,一路行走在本州中部地区,不只是传统纸窗纸门不可能有栅栏,现代居民楼也没有一个阳台是封闭的,房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前承16世纪丰臣秀吉征伐朝鲜、觊觎明朝,后启20世纪30~40年代的14年侵华战争,置之更广远的历史背景,则是日本自古以来国家战略的强势践行.日本侵华,有着久远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 自古即立“八纮一宇”说 地处东亚外缘的岛国日本,国土狭窄,资源不富,却“不甘处岛国之境”,很早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诉求,其掠占的首批目标是邻近的朝鲜半岛、台湾岛、库页岛以及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东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则为其侵略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国内热爱收藏的人士可谓恒河沙数,数不胜数;而真正有建树、能够提出自己理论主张,归为收藏家一类的"腕儿",则如晨星寥寥。而任南先生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皎洁的一颗。任南先生经过40余年的研究比较以及走访体会,系统总结出"红山文化玉器鉴定12字法":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以及与之相配的6种辅助方法,被业界称为"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