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海东  过增元 《科学通报》2010,55(21):2156-2162
热子气可以认为是热传导的主要载体, 是热量传递的载体. 类似于介电体中晶格振动能量量子化定义的声子, 大量的声子组成了声子气. 在气体和金属中则可以根据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和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定义热子, 大量无规则运动的热子就组成了热子气. 热子和声子、光子一样都没有静止质量, 但是热子的动质量可以连续变化, 即热子是非量子化的准粒子. 热子气在一定温度梯度驱动下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热流. 根据Einstein质能关系可以得到热子的质量为mh=E/c2, 即热能除以光速的平方. 热子气是具有真实质量的可压缩流体, 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 并结合理想气体和金属中电子气的统计规律分别得到了两种体系中热子气的状态方程, 通过流体力学分析方法进一步推导出热子气的动量守恒方程, 它是具有阻尼的波动方程, 也就是普适导热定律. 基于热子气概念得到的普适导热定律可以用于定量研究由于热惯性作用而导致的极端条件下的非Fourier导热现象, 例如在超快速激光加热实验中出现的热波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当热质惯性力作用可以忽略时普适导热定律将退化为Fourier定律. 利用两阶精度的有限差分格式, 计算了超快速飞秒激光加热金属薄膜条件下普适导热定律的热波解, 结果显示热波传递的波动性会随着热子气运动惯性作用的增强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热质传递过程的场协同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柏  李震  宋耀祖 《科学通报》2009,54(14):2045-2050
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广泛存在, 如何提高热质传递效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从同时进行热质传递的能量方程出发, 推导了对流传热传质的场协同方程. 结果表明, 有质量传递的总传热量(包括通过换热面的导热量和换热面质量扩散传递的热量)取决于流体流速和流体焓值梯度的大小以及流速与焓值梯度场协同角α的大小. 减小协同角α, 就可以增强热质交换, 也就是说, 速度场和焓值梯度场的协同性越高, 总换热量越大. 并由热质传递的场协同方程发展了一些可以提高热质传递效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3-酮硫裂解酶基因phb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功能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叶梁  李枞  宋艳茹 《科学通报》1999,44(4):398-402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克隆了真养产碱杆菌中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一个关键酶-3-酮硫裂解酶基因phbA。DNA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基因与国外报道序列同源性很高,只有1个碱基的区别。为了检测该基因的功能及导肽的定位效率,构建了带有导肽基因的组成型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得到转基因植株。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导肽可以将外源蛋白定位于质体,phbA基因能翻译成相应大小的蛋白。酶活性分析证实,转基  相似文献   

4.
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三维悬沙扩散方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平兴  史峰岩  孔亚珍 《科学通报》1999,44(12):1339-1342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将流场和悬沙场分别分解成3种不同时间尺度的速度和悬沙浓度的叠加,从理论上较严密地导出了适合于河口海岸区域,在波-流共同作用下一般形式的三维悬沙扩散方程;通过对脉动扩散项与波动扩散项的参数化,给出了适合于具体计算的三维悬沙扩散方程,与以往扩散方程不同的是,新给出的方程中能清晰地反映波浪,水流同时对悬沙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硼 《科学通报》1974,19(11):512-512
按照最近提出的引力规范理论的一种方案,引力场由爱因斯坦-杨振宁方程描写。本文在空间均匀各向同性的假定下,求出了这组方程关于无自旋理想流体物质的无挠内解。考虑带有“宇宙学项”的无旋、无挠的爱因斯坦一杨振宁方程及相应的守恒方程:  相似文献   

6.
赵斌  郑坚 《科学通报》2009,54(8):1063-1067
利用线性化Fokker-Planck方程模拟了激光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声波, 重点研究了离子声波过程中的离子热流. 通过将线性化Fokker-Planck方程转化为本征值问题, 求解得到离子声波的本征模和扰动分布函数, 进而计算出ZTe/Ti和kλii对离子热导的影响, 这里Z, Te/Ti, k, 分别表示离子的有效电荷数、电子与离子的温度之比、离子声波的波数和离子的平均自由程. 在碰撞极限下kλii→0数值计算给出的离子热导与Braginskii的结果一致. 当kλii较大时, Braginskii理论不再成立, 离子热流出现受限的现象. 在朗道阻尼可以忽略的情况下, 离子热导随kλii的演化能够非常好地用公式进行拟合, 并给出了拟合参数与ZTe/Ti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过增元  赵甜  薛提微 《科学通报》2019,64(11):1200-1210
将(火积)分析应用于热力循环性能的分析和优化中.首先在可逆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中提出了热(火积)流和功热(火积)流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火积)守恒方程.其次通过对可逆热机热泵联合循环中(火积)守恒的分析表明,与通常的热泵循环不同,热机-热泵联合循环的功能类似于电学中的变压器(电压变换器),因此可把此类联合循环称之为变温器或温度变换器.此外,取决于联合循环热源的温度,在某些条件下联合循环必须向环境输出功热(火积)流,从而降低联合循环的性能;而在另外一些条件下则可以从环境吸收功热(火积)流,从而提高联合循环的性能.最后,基于热质理论指出了热(火积)实际上是热质能的简化表达式,因而热(火积)流和功热(火积)流则分别是热质能流和功热质能流的简化表达式,它们实际上都是相对性能量.因此,类似于电压变换器中电能与磁能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热机热泵联合循环中不仅热量和功量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热(火积)流和功热(火积)流还满足相对性能量守恒定律,从而(火积)分析方法可用于分析可逆热力循环的性能,而熵分析及?分析方法则无法分析可逆热力循环的性能.最后,本文以两种典型的热机-热泵联合循环为例分析了联合循环的性能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向扶手椅型和锯齿型单层石墨烯施加持续时间为1 ps的局部热脉冲,研究了其瞬态导热规律和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热脉冲在石墨烯中激发出两道以不同速度传递的波,一道波具有宏观动量,传播速度等于声速,是系统受热膨胀形成的声波(第一声);另一道波无宏观动量,传播速度约为声速的1/3,是晶格无规则振动形成的热波(第二声).热脉冲激发的声波是纵波,能量传递只有纵向分量,而热脉冲激发的热波是由面内横向晶格振动形成,只有横向能量分量.热量传递表现出的各向异性说明,在热脉冲传递过程中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另外,统计得到热脉冲能量传递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约为2 1.80????t,说明热脉冲能量在石墨烯中是以弹道-扩散的方式传递的,弹道输运越强,热波现象越显著.热波波峰区域的能量传递为弹道输运,而在高温扩散区和热波衰减部分的能量传递则为扩散输运.  相似文献   

9.
对流扩散方程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热质输运过程的基本方程:■若对矩形求解域Ω用等步长H剖他,则在  相似文献   

10.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土潜水极限蒸发强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水蒸发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消耗项.潜水极限蒸发强度是在给定的土壤和潜水埋深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土壤最大可能输送到地表的水量,是建立潜水蒸发计算模型的重要参数和控制条件.利用实测的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水吸力数据,根据Van Genuchten提出的水分特征曲线公式,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方程.采用瞬时剖面法现场测定了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建立了该区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计算公式.在对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计算公式进行概化的基础上,根据非饱和土壤水稳定流理论,推导出计算潜水极限蒸发强度的准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an Genuchten提出的水分特征曲线公式描述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土壤水分特性,效果较好;潜水极限蒸发强度随潜水埋深的增大而呈幂函数关系递减.  相似文献   

11.
数值模式的质量守恒方程中水汽源汇项作用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弘道 《科学通报》1990,35(22):1721-1721
目前,数值预报模式、大气环流和气候模式及中尺度模式的湿空气质量守恒方程中一般都没有考虑水汽源汇项的影响。文献[6]虽然在基本方程组的质量守恒方程(T2)中列出了源汇项,但是在计算所用的该方程近似形式(T6)中还是把它忽略了。实际大气中存在着水分的凝结与蒸发,有时凝结还是很强的。本文将讨论水汽源汇项在湿空气质量守恒方程和有关方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数值预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战利  肖晖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科学通报》2005,50(Z1):87-87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13.
胡和生 《科学通报》1980,25(6):241-241
一、引言关于四维吋空中杨-米尔斯方程是否存在具有限能量又无奇点、且场强在无限远处为0的静态解,是规范场研究中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到1976年,Deser得出:除n=5外,n维时空(指度规为ds~2=-dx+dx+dx+…+dx_(n-1)~2)中紧致群规范场方程不存在具有限能量又无奇点,且场强在无穷远处适当快地趋于0的静态解。这里,特别令人注意的是四维  相似文献   

14.
黄永华  方蕾  王如竹 《科学通报》2010,55(35):3426-3432
现有液氦温区回热式低温制冷机的实验测量和理论仿真研究几乎都采用氦-4为工质,改用氦-3为工质时低温制冷机理论上可突破氦-4的λ相变限制,获得低于2K的无负荷制冷温度,并在液氦温区获得更大制冷量.通过比较氦-3与氦-4的热物理性质差异以及低温制冷机回热器仿真计算,从回热器损失、制冷量、相对COP等多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分别采用氦-3和氦-4为工质时低温回热器的性能.证明氦-3工质可以显著改进回热式气体制冷机的低温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钕-铁-硼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其磁能积高,原料易得,性能良好,已获广泛应用。本文报道了首次采用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借助于冷坩埚技术制备的钕-铁-硼单晶铁磁畴的结果。 1 单晶生长 钕-铁-硼(Nd_2Fe_(14)B)单晶是采用提拉法,在由Hukin设计的冷坩埚中在磁场中悬浮的熔体中生长的。所用原料是以Nd(质量分数99~99.5),Fe(质量分数99)和B(质量分数99)烧结而成的合金,该合金起始组分为Nd_(15)Fe_(77)B_8,这一组分为前人报道的具有最佳磁性性质的合金,合金烧结后再熔融固化3~4次以期组分均匀化。  相似文献   

16.
热弹性耦合系统解的渐近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 《科学通报》1992,37(5):470-470
一、引言 热弹性耦合理论是一个引入注目的研究课题。在热弹性材料中,物体上的温度不仅取决于热源、有关的热力学物性系数和换热边界条件,而且还受到弹性变形应变率的影响。另一方面,弹性运动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热传导方程和弹性运动方程必须耦合求解,其数学模  相似文献   

17.
张洪彬 《科学通报》1989,34(14):1104-1104
油菜内酯(brassinolide,1)是一个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活性的甾体化合物。自1979年美国Grove等发表油菜内酯的X射线结构分析后,化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油菜内酯及其类似物合成的文章。这一类化合物目前均是利用适当的天然甾体化合物作原料而进行合成的,其中甾体A、B环的结构改造和立体专一性地合成其侧链是整个合成工作的关键。在本文中,我们报道形成A、B环改造的关键中间体3α,5-环-6-甾酮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铁电-驻极体复合膜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景德 《科学通报》1991,36(12):898-898
近年来兴起了研究复合材料在热释电材料中以硫酸三甘氨酸(TGS)单晶粉末和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薄膜最为引人注意。因复合材料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测量物性参数时若只简单地采用传统的方法,很可能引起错误。下面介绍TGS-PVDF复合热释电薄膜的热释电系数、热激电流(TSC)和介电谱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小英 《科学通报》1994,39(7):577-577
Uhlenbeck和Chern,Wolfson都讨论了2维球面S~2到复Grassmann流形G_k(C~N)的调和映照的构造.Uhlenbeck把导找S~2到G_k(C~N)的所有调和映照的问题转化为解一阶偏微分方程组,即证明了:S~2到G_k(C~N)的任意调和映照都能由常值映照通过有限次称为“加一个Uniton”的运算获得.其中Uniton是平凡丛(?)~N=S~2×C~N的满足一阶偏微分方程组的子丛(下面给出定义).Uhlenbeck通过“Loop群”构造获得上述结果.Valli在文献[3]中给出简单证明,我们采用该文中记号.  相似文献   

20.
赵冰 《科学通报》1988,33(23):1800-1800
用变温Raman光谱研究了2,4-二甲基-1,3戊二烯,发现存在两种稳定构象,S-反式及S-顺式。S-反式是最稳定构象,随着温度的变化,两种构象异构体的浓度也发生变化。 利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出△H°=4.42KJ·mole~(-1),再利用Miyushima提出的近似方法,计算出△S°=2.53J·mole~(-1)·K~(-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