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结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山东省十七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该体系共分3层,涉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3个方面共32项指标,运用2012年数据和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地级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综述了国内外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江苏省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分3层,以发展为表征,涉及发展水平、发展效益、发展潜力、发展外向度、发展调控度等5个方面共29项指标,运用SPSS对2003年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函数,并对江苏省地级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是:苏州、南京、无锡3市城市竞争力最强,常州、南通、镇江3市较强,连云港、泰州、徐州、扬州、盐城5市较弱,淮安、宿迁市2市最弱.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衡量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指导城市旅游的科学发展,增强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以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苏南五市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和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构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求算出安徽省各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度在0.6以上的共有5个;可持续发展度在0.5-0.6之间的有7个;在0.5以下的有5个;区内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布较均衡,但以长江沿岸经济带为主的安徽省中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高于安徽南部和安徽北部.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3个领域分析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反映济南市经济健康程度、社会和谐程度和资源环境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权重,并利用信息熵进行修正,计算出1997--2006年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弱势和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其特点构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信阳市为例,选择1990、1995、2000、2003和2005年的数据对信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增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能力持续增强.结果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方法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7.
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角度出发,针对赤峰市森林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对赤峰市森林资源系统1996—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其在10年内的发展动态分为差、中、良3个发展阶段,发现在评价期10年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趋势呈现提高或增强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系统运行稳定性差、环境容载力略有降低,森林资源承载力、经济支撑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增速缓慢,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设计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内涵和适合河南省区情特点的指标体系;应用AHP方法确定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应用SPSS的聚类分析,结合MapInfo技术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区域分析,得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总体运行效果处于较低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但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子系统发展能力表现为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设计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内涵和适合河南省区情特点的指标体系;应用AHP方法确定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应用SPSS的聚类分析,结合MapInfo技术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区域分析,得出河南省区持续发展系统总体运行效果处于较低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但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子系统发展能力表现为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指标体系,给出了单项评价、权重确定和综合评价。根据1998年统计数据,对甘肃省临夏州7县1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并简述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的高度重视,以江苏省为例,介绍了共享工程体系的建设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江苏省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沿海开发已"升级"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依靠区域系统内外在动力的推动。通过对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各动力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投入、外资和外贸及产业结构调整共同推动,而主要推动因素尚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追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系统功能视角出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通过影响力分析和独立性分析对设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有效处理;结合河南省资源环境等实际发展,设计出包括71个指标的完整体系,经过有效处理得出29个有效指标.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体育人口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系统揭示省域单元体育人口发展的格局特征和短板不足,将有助于推进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强省建设。本文在界定体育人口强省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GIS空间可达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规模、结构、质量和增速4个维度构建评价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指标体系,评价江苏体育人口发展的现状,基于此提出新时代江苏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江苏13个地级市体育人口规模、结构、质量和增速存在较大区域差距,苏北地区多数指标发展较不充分;依据体育人口强县建设的综合水平可划分为4类区域:沿江地区是体育人口发展较优区域,苏北和沿海地区体育人口发展明显滞后;结合驱动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和文化水平、体制机制等要素,提出提升发展质量、优化结构、缩小分布差异、完善发展机制等新时代江苏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险体系。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分析了江苏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现状,探讨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险体系一体化建设,以及加快实施优秀运动员绩效工资、开源节流筹集资金、健全体育系统行业性保障、强化经办机构和人员力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区域要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牛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笔者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沧,建立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鲁苏浙粤四省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状态进行剖析.通过对四省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山东省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从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城乡基础建设、科教就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层面提出促进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江苏省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FEES)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分析了江苏省FEES的基本结构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应用改进的解释结构建模方法(ISM)建立江苏省FEES的结构模型,使得FEES各要素之间的层次更为分明。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说明,衡量了甘肃省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对自然的依赖比较大,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理论与江苏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足迹理论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从而成为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理论之一.江苏省正在大力实施可持续笈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本文通过对江苏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加深了对全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认识,从而对生态省建设有若干启示,包括提高生态承载力;控制人口增长、提倡绿色生产与消费,尽可能减少生态足迹;追求集约型城市化,建设生态城市;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运用魏建中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将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增长方式放在一个体系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所得指标对山西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