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经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论——所谓“新经济”论,是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提出来的。文章指出,“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美国的“新经济”是从80年代开始,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加快。《商业周刊》1997年11月17日载文重申在美国确实存在“新经济”,文章指出:“新经济”概念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的消亡和永远不会再出现衰退,也并不意味着经济周期已经不再存在。“新经济”同传统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和软化,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尽管如何看待美国“新经济”在经济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美国“新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典型代表,这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杨帆 《世界博览》2010,(6):38-39
日本政府追求GDP高速增长的思维惯性,忽略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风险,政策屡屡失误。现在,在外部压力下,中国走上日本式泡沫经济之路的可能性是有的。我在硕士期间专攻日本经济,18年的高速增长,当时国内外舆论把日本捧上天。后来泡沫兴盛,美国出版《日本第一》,惊呼“日本买下了美国”。曾几何时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停滞20年。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的反美怒潮正在空前地汹涌澎湃。美国资产阶级报刊对于美国侵略东南亚、特别是侵略南越的失败,一再发出惊慌的嗥叫。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员鲍德温承认,南越的“军事形势已经恶化了”,“在有些地区,形势的确是悲惨的”。《华盛顿明星晚报》的威尔逊慨叹:“在东南亚,从越南、柬埔寨直到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老挝,西方的地位在迅速恶化。”美国的负责官员惊呼:亚洲各国“民族主义的热情汹涌澎湃”,到处“冒烟欲燃”了。这些话倒也反映了当前反美大风暴的景象。这是美帝国主义战后以来对亚洲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必然结果,而目前美国要推行这种政策是越来越困难了。  相似文献   

4.
犯罪案件剧增,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极端严重的问题。《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在今年三月二十二日的一期中惊呼:“犯罪变得无法无天了……城市的街道变成了丛林……暗杀犯,强奸犯,谋财害命者和强盗在城市和郊区到处横行”。美国总统约翰逊为了在下一届国会选举和总统选举中骗取选票,不得不在三月八日就犯罪问题向国会提出一项特别报告,要求采取措施。这说明在美国犯罪的猖獗已经到了无法掩饰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金元和道德     
近来美国的一些头面人物在鼓吹加紧扩军备战的同时,特别喜欢吹嘘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喜欢吹嘘“自由和文明”的美国生活方式。美帝国主义的头子——艾森豪威尔在南美和其他地区作强盗旅行时,就到处宣扬“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律”在美国如何受到尊重。但大煞风景的是,在美国国内却愈来愈频繁地发出对于美国社会制度悲观失望的哀叹。许多知名之士和有影响的报刊,都纷纷暴露了美国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今天已经把人的灵魂毒害到何等惊人的地步。象“展望”和“行列”这样一向对资本主义制度颂扬备至的刊物,前些时也不约而同地发表了报导美国道德败坏的文章,它们惊呼:“在全国范围来看似乎没有什么人能免于道德败坏这一恶疾的传染,”“唯利是图已经摧毁了我们的道德水平。”其实,在美国这样一个“金元至  相似文献   

6.
南越人民以平也战役的赫赫战果,高奏凯歌,跨进1965年。从不久前的边和大捷发展到达一次平也大捷,表明南越人民武装已经能够大量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是南越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的一个标志。美国报刊几乎每天在发出哀鸣和惊呼。《纽约时报》问道:南越解放军“是否已在进入他们的游击战的第三阶段,即‘运动战’阶段”?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题为《饥饿席卷世界——每天死去一万人》的文章里插了一幅衣裳褴褛、瘦骨嶙峋的印度母亲为她的孩子乞食的照片。文章里还刊登着另一张照片,借以炫耀一个美国的四口之家丰衣足食的情景。显然,《新闻周刊》的目的是在渲染亚、非、拉经济“不发达国家”人民的饥饿、贫穷,同美国的“丰裕社会”之间的“天渊之别”。它竟然大言不惭地写道:“即便是美国的家养爱犬,也要比印度的工人吃得多、吃得好。”  相似文献   

8.
2003年1月号美国《发现》杂志评出了2002年最重要的100条科技新闻,其中前十位是,基因:2002年——“克隆年”,物理:中微子之谜,环境:人口爆炸增长问题,物理:反物质,医学:布什总统——“有限度”地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航天:美国宇航员最终在火星上发现了水,数学:极大素数问题与因特网安全,环境:饮用纯净的水,人类起源:早期人类的脑很小,天文:宇宙大爆炸。  相似文献   

9.
环球舆论     
“我们并未脱离险境”美国《洛杉矶时报》像一块重新发作的旧创,扰乱巴西和金融世界的这场危机令人不安地表明,全球经济是如何仍然受到最近似乎已经逐渐消失的问题的威胁。纽约大通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说:“我们得到了一个提示,即我们周围的世界还没有正常运转,还存在极度紧张的情况,因此,在全球经济开始重新增长之前,我们将不会脱离险境。”金融危机“就像传播迅速的电脑病毒,没完没了,谁也无法知道它何时结束”,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美国商人的"中国烦恼"印度、越南欲取代中国成"世界工厂""对于一个劳动力依然极度过剩的国家,珠江三角洲等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地区在春节后出现严重用工荒的报道让人很有些难以理解。"《华尔街日报》对此浓墨重笔地惊呼道。  相似文献   

11.
一个美国商人的"中国烦恼"印度、越南欲取代中国成"世界工厂""对于一个劳动力依然极度过剩的国家,珠江三角洲等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地区在春节后出现严重用工荒的报道让人很有些难以理解。"《华尔街日报》对此浓墨重笔地惊呼道。  相似文献   

12.
“主权国家破产”?这让人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这个话题,正是近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讨论的重要议题。所谓主权国家“破产”实际上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目前主权国家债务处理方式的新设想。过去十年间,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日趋严重,主权债务违约也进入新的高发期。由于国际间缺乏统一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外债解决方式往往是个案处理,而且过程缓慢。随着证券投资者成为重要的债权人,特别是私人债权人的介入使得现有的外债解决方式遭遇了重要挑战,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良性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重要课题。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建立主权国家债务重组机制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迈出的第一步。——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美国《纽约时报》黯然神伤地写道:越南是“埋葬美国外交官和军人声誉的坟场”。前不久,这家报抵又对勃然兴起的美国人民反战运动惊呼道:“约翰逊政府面临着两条战线”。时间仅仅过去两年多,在南越战争泥坑里愈陷愈深的美帝国主义,现在既要在越南打仗,又要对付国内人民的激烈反对。一条战线之外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一个坟场之外又将增加第二个坟场。约翰逊政府的处境正是:夕阳残烛,穷途末路。美国人民反战运动,震动了美国举国上下、白宫内外,成为美国报刊议论的重要课题。十月二十三日出版的美国《国民前卫》周报以好几版的篇幅报道和评论了最近的美国全国性的“抗议日”活动。下面就是其中两篇,特摘议刊登,供读者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4.
袁锁鸿 《华东科技》1998,(11):37-38
9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现已进入了第8个年头。若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个繁荣期已应开始消退,但从目前看来,美国的经济的基本因素依旧充满活力,国内需求旺盛,金融市场活跃,充分显示了美国当代经济的优势强点。特别是美国的经济现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美国1996年《商业周刊》报道:认为美国目前出现的“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商业全球化浪潮。又美国商务部1998年发表报告说,美国的“数字经济”正在崛起。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地认  相似文献   

15.
《有闲阶级论》:谈论美国人萦绕于怀的问题T·凡勃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制度学派的创始人。《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1899)是他的代表作。但在当前的美国,人们却把它视为一部反映美国社会问题的著作,称“凡勃伦的书是社会病理学的书”。凡勃伦在该书序言中说:“本出的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英国工党政府上台不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发表了一篇伦敦通讯,标题是:《英国会变成一个“小英格兰”吗?》这是一篇颇为挖苦的文章,显示出英美之间所谓“伙伴”关系的实质。据说,工党政府有一个“荒唐的梦想”: ——由美国筹划数以十亿计算的财政援助,来支持英国成为一个不断扩展的福利国家; ——由美国和北大西洋条约  相似文献   

17.
“欢迎到全球的十字路口——迪拜来。不论你从什么地方出发,都不过一天的路程。它是全世界增长最快、最兼收并蓄的贸易中心之一。”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不久前的一篇报道。的确,迪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贸易额的急剧增长引人注目。五年来,其石油以外的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倍,去年达到近210亿美元。早在两年前,人口只有80万的迪拜黄金进口就超过了美国。当石油价格下跌使中东其他产油国不得不紧缩开支的时候,迪拜经济却在起飞。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扩大公私债务来刺激经济虚假繁荣,是美国统治集团的一项重要财政经济政策。这个政策必然有一天会导致爆发不可收拾的信贷危机。现在,美国财政经济已快面临这个危局。在公私债务总额已达到一万三千亿美元的惊人数字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马丁表示了不安,引起纽约股票市场一阵狂跌。同时,统治集团内部也引起轩然大波,竟有人提出要马丁辞职。这说明内外交困的约翰逊政府,是经不起一些风吹草动了。下面的文章摘译自今年六月十四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它提供了一些材料,透露了美国经济的困境。——编者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认为他们正面临两种军备竞赛。一种是外部的,就是与苏联争夺军事优势;一种是内部的,就是国内私人争相抢购枪械的浪潮。今年2月初的《时代》杂志的封面即以一条醒目的大标题“武装的美国”来形容这场国内军备大竞赛。谈到枪,美国几乎是西方世界中唯一法律允许私人拥有枪支的国家。美国的私人枪支到底有多少,甚至连联邦调查局也道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据美国民间组织的估计,全国私人手中共有1亿4千万支步枪和6千万支手枪。也就是说,美国私人枪支多到了全国  相似文献   

20.
英国副总统尼克松8月24日在底特律无耻地声称,美国在军事上经济上、科学上和教育上都是“世界第一”。事实上是美国不问在那个方面都是不美妙的。“纽约时报”8月1日惊呼苏联在今年上半年生产已提高10%。而美国7月份的生产只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