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从文的散文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中国现代散文之林,<湘行散记>、<湘西>代表了他的最高创作成就,在浓重的乡土悲悯感中将现实与历史交相辉映,是沈从文散文独特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2.
对<厚土>进行了回顾并重新解读,指出它的立意在于"土",并分析了"土"的表现形态民间文化传统和民间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看到作者表现出的大爱.  相似文献   

3.
作者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中为了表达主题而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包括"尘土"、"乌龟"、及"葡萄".这些意象的巧妙的、恰倒好处的运用,深刻揭示出了当时美国危机四伏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4.
异化的社会宿命的抗争--卡夫卡的《变形记》解读一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卡夫卡短篇小说<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所揭示的异化的社会现实,及其内心深处对生活、命运的反抗意识,同时分析了作者对宿命抗争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留给读者许多的悬念和神秘,根据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罗切斯特,人们自然会将他与伊甸园中的亚当、蛇、甚至魔鬼撒旦等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圣经>对作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罗切斯特的命运真正阐释了"犯罪--受罚--忏悔--救赎"的<圣经>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七律·答友人>的解读不该仅局限于作者创作时的外在生活层面上,那样深刻蕴含往往被一些表象肢解.限制于一个固定的答案犹如把滋味醇厚的佳酿变成了白水.<七律·答友人>是一曲时代、江山与美人的多重奏,节奏分析尤其是内部节奏分析可以说是结构分析的深化.泛化政治、淡化艺术文本的倾向必然将毛泽东诗词研究引向僵化与绝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学讲究深刻地体味事物内在意蕴和作者内心情感,强调"意",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模仿说根本不同.中国美学的这一审美观念早在<周易>中就已萌芽.本文从历时的角度,于"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无言之美"三方面论述了这一美学观念的产生及发展演变,探讨了其基本内涵及对后世艺术作品审美追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9.
<你别无选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带着一团嘈杂、跳跃的旋律铺天盖地而来,作者刘索拉,面临着"理想与反理想"、"传统与反传统"、"悲剧与非悲剧"的矛盾,因而处处流露出无处选择,无法选择的无奈.  相似文献   

10.
评述费耶阿本德在<反对方法><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以及<告别理性>三本书中,分别从科学方法论、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多元方法论、"怎么都行"的原则进行的论述和对科学沙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的批判,表明其"告别理性,走向生活"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1.
儒家经学盛行于两汉,泰山一带是<书>、<礼>、<春秋>诸经中一些重要学派的源头,经学大师辈出,地位重要,影响深远.在以经治国思想的指导下,对政治、文教、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形成具有共同文化生活方式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歌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与卦爻辞的产生时代大致衔接.<周易>卦爻辞象征艺术的三大特点鲜明性、典型性、含蓄性,已初见"比"、"兴"之端倪,对<诗经>"比"、"兴"表现手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二者又不可等而视之.卦爻辞的"象征"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思维),而<诗>之"比"、"兴"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钱"、"币"最早作为货币名称同时出现在<国语(下)>."钱币"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中晚期的<管子·轻重戊>,较<汉书食货志>之成说早约400年.  相似文献   

15.
杜甫写于安史之乱中的组诗<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题材与主题大致相同,但是又显示着各不相同的美学特点.文章从微旨侧重、虚实相生、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论述了它们的区别.这对现代诗坛中的广大作者如何培养创作个性不无借鉴.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与《创业史》的“互文”关系及其意义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鹿原>中的叙述隐约地暗示,其主人公白嘉轩与<创业史>中的姚士杰是基于同一个生活原型.这表明出现在不同语境中的两部经典作品存在着"互文"关系.这种"互文性"在故事之外构成了一个新的意义阐释空间.通过两组人物白嘉轩/姚士杰和小娥/素芳的对比,可以阐释前者对后者有意"误读"所产生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球运动>一节是<高中地理>(上册)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存在有"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上水平物体运动的偏向"、"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等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使抽象的地理现象直观化,使课本深奥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主人公的原型来源往往能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心态.结合海明威本与费茨杰拉德的生活经历,对主人公哈里进行原型分析,以期探讨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另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孟子>一书出发,首先分析了孟子对"义"、"利"范畴的一般界说,对义利关系一般原理的论述,然后着重考查了孟子义利并重的政治观、以义待利的生活观、崇义尚道的人生观,以期较全面地厘清孟子的义利学说及其对我们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叶俊峰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2):61-64,82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小说的改革和创新,主张通过表现人的意识流动来构建主观"内在的真实".在其早期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作者纯粹从个人心理反应的叙述角度,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诗化语言等写作技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表现了人们压抑、苦闷、空虚和绝望的心情.<墙上的斑点>堪称现代主义与意识流创作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