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大多数垃圾堆场面临着二次污染控制和封场利用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填埋场稳定化的研究成果,采用垃圾中的生物可降解有机质(BDM)作为生活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状态的简易判别指标.通过对哈尔滨市5座大型垃圾堆场的垃圾BDM研究,分析了堆内垃圾稳定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大型生活垃圾堆场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多数垃圾堆场面临着二次污染控制和封场利用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填埋场稳定化的研究成果,采用垃圾中的生物可降解有机质(BDM)作为生活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状态的简易判别指标.通过对哈尔滨市5座大型垃圾堆场的垃圾BDM研究,分析了堆内垃圾稳定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简易垃圾填埋场实施封场工程中,需在垃圾堆体上布设集气井,施工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在前人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管桩法成井的施工方案,并辅以必要的安全措施,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可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对类似场所施工安全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再利用缺乏系统评估方法的现状,以老港1-3期填埋场封场后监测为例,提出封场填埋场长期环境监测、安全稳定监测和生态监测的方法,为科学开展封场场地稳定性评估提供借鉴。填埋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住建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8年我国县城以上城市有生活垃圾填埋场2459座,卫生填埋量为16696.52万吨。随着填埋场库容使用完毕,填埋场陆续开始封场,还有部分填埋场开始谋划封场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填埋场1995年建成投入使用,由于当时施工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完善的填埋场防渗、渗滤液收集、填埋气收集等系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通过从封场覆盖设计、封场运行维护等方面内容阐述了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工程的建设情况,对于其他即将进行退役封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静  赵三青 《科技信息》2010,(19):8-8,200
针对目前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现状、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和污染减排目标的严峻形势,遵循循环经济、废物资源化利用理念,以控制垃圾填埋场污染物减量为目标,提出了以废治废,资源化利用改性污泥进行填埋场封场覆盖以及生产生态水泥方案。通过改性污泥封场覆盖技术,实现了填埋场安全性、卫生性及渗透性的优化,构建一套卫生填埋场终场覆盖改性污泥防渗新工艺。  相似文献   

7.
蒋成荣  吴国洋 《科技资讯》2009,(10):124-125
本文研究了在不考虑渗流力的作用和考虑渗流力的作用两种情况下雨水入渗对边坡的稳定影响,计算了堆填高度、放坡系数对垃圾堆体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得出了攀枝花朱家包包铁矿垃圾填埋场是安全的结论,并指出了垃圾填埋场再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淋滤液含有污染组分,对堆场附近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将带来不利影响。文章根据实际监测资料,分析了垃圾堆场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垃圾淋滤液特征及其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指出加强垃圾填埋场水土环境监测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气体压力对沉降的影响,把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简化为单向气体渗流场,结合Darcy定律、气体状态方程、有效应力原理和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并假定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完全回灌,在气体质量守恒的基础上,根据气体消散期间垃圾场内和大气之间的气体压力与填埋场沉降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气体压力作用下沉降的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沉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测垃圾土的沉降量,以便指导填埋场的建设以及封场利用,基于线性加载情况下垃圾土的沉降变形曲线呈"S"型这一特征,指出可用Usher模型预测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离变量法,结合初始条件对建立的Usher模型求解,得到模型解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可知,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Usher模型的特例。采用重复二元回归法对Usher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利用该模型对某填埋场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可知,Usher模型的误差平方和为108.19,而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误差平方和分别为162.21和952.41。对比结果说明,Usher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同类工程的沉降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灿锋 《广东科技》2010,19(10):115-116
在广东地区,很多县市乡镇的垃圾填埋场都是山谷型简易填埋场。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简易填埋场都会出现渗漏情况,严重污染环境。必须对这类简易填埋场进行封场治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工程采用帷幕灌浆的工程措施对垃圾坝体进行防渗漏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温州市杨府山垃圾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设计为例,从封场覆盖、渗沥液收集导排处理、生态恢复和园林造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好氧性垃圾填埋场的热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好氧性垃圾填埋场内的高温会产生温度应力,引起不均匀沉降,进而会引起衬垫以及排水、排气管道发生破坏。为了避免这些设施发生破坏,必须对高温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垃圾填埋场在温度作用下的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在温度作用下,中部发生的变形量是最大的,为24.02 mm;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深度与地表变形值之间的关系式为:y=5.32+0.95x;填埋场的应变具有对称性,应变最大值发生在顶端,为8.03×10-4.  相似文献   

14.
吴杰  赵三青 《科技信息》2010,(19):25-25,39
土工防渗系统是填埋场底部、边坡或封场覆盖中用于隔离渗滤液,填埋气体等物质的一种重要屏障,同时也是填埋场长期、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研究土工防渗系统的变形破坏机理,已经成为国际环境岩土工程界的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机理和渗滤液在填埋场中运移机理。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阻止水分进入场内,封场后的填埋场变成了一个“垃圾的干墓穴”,越来越低的湿含量降低了场内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延长了填埋场的维护期,增加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长期潜在的可能性,对填埋场的底部防渗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改进为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已经将被动的垃圾降解过程改进为由人类主动控制的加速降解过程.但是,生物填埋场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干墓式填埋场限制垃圾渗滤液产生的设计理念.结合垃圾填埋发展的趋势,作推荐了一种新的“湿式”填埋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林培真  王薇 《科技资讯》2009,(21):124-124
垃圾渗滤液是在填埋过程中和填埋场封场后产生的,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人、环境和动植物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就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恶臭既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又将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在填埋场的选址、运行和封场等过程中均应被单列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垃圾简易填埋场应用输氧抽气治理技术的变化规律,通过在某垃圾简易堆填场开展输氧抽气现场试验和监测,研究技术应用过程中垃圾填埋气体成分与含量变化、垃圾体内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垃圾体沉降规律等。结果表明,单井抽气模式下,垃圾填埋气体中氧气含量升高并逐步稳定;其含量接近于环境空气中氧气含量,而甲烷含量急剧降低。系统输氧抽气运行由于新鲜空气输入氧气含量可达20%左右,试验停止后氧气含量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后期由于好氧反应加速,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升高反弹。输氧抽气可加速垃圾体有机质的降解。输氧抽气导致垃圾体温度显著上升,试验区非饱和带垃圾体中部温度升幅较大,可达42~45℃。输氧抽气使垃圾体沉降加速,沉降区域以抽注气井为中心向四周扩展,2个月试验期间,中心区域沉降值达145 mm。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结构材料性能退化等因素影响,砖木结构历史建筑抗变形能力较差,基础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往往引起历史建筑的损伤,甚至引起倒塌事故的发生。该文通过对杭州市典型砖木结构历史建筑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均匀沉降对砖木结构历史建筑的危害。分析结果表明:(1)当不均匀沉降时,砖墙体极易出现剪切和受拉裂缝,并随着不均匀沉降增加而扩展;(2)当不均匀沉降达到5 mm时,砖墙体出现整片墙体破坏的情况,危害结构的安全;(3)当不均匀沉降发生时,应加强柱脚、木屋架支座等部位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影响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设计了1∶1有砟轨道模型试验系统.通过人为设定的空隙模拟路基不均匀沉降,采用激振器模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研究了在有砟轨道变形稳定后,轨枕空吊前后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余弦型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道沉降变形曲线可用余弦型函数描述;当路基的纵向不均匀沉降槽面积较小且未引起轨枕空吊时,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为1,并据此明确了轨枕不发生空吊情况下路基不均匀沉降与有砟轨道轨面沉降变形之间的计算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路基不均匀沉降继续增加,当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小于1时,有砟轨道将出现轨枕空吊现象,并且面积比将随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