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对外战略,应当建立在对国家地位的清晰定位和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判断基础之上.中国周边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国人韬光养晦,中国实行维持现状政策很容易被他国误解.然而仅仅韬光养晦还是不够的,中国必须要有所作为.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全方位有重点地与各国发展关系,在外交上有所作为;更应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争取在文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外交指导方针,近年来国内的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界以及政策研究者就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到底应该奉行何种外交政策展开了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还没有完成崛起的任务,必须继续韬光养晦;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达到了大国的水平,中国外交应该转而追求有所作为。与此同时,"韬光养晦"在国外往往被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正确估量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指导我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著述较多,认为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准确把握国际局势;一切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确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建立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合作求和平,抓机遇促发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中国外交一定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精髓,是与之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他又在时代主题和国际局势、维护国家利益、“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邓小平外交理论,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局势,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和外交策略方针。具体而言,丰富和发展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两手准备,把握战略机遇期所蕴含的机遇,沉着冷静应对挑战;处理好三个平衡,即争取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平衡、维持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平衡以及坚持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的平衡;妥善处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四对关系。可以说,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事业扎实开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中国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所遭遇的国际经济摩擦越来越多,在贸易领域里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出口产品进行限制;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又对我们施加升值的压力;在投资领域以及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也时有发生.原因主要是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经济的强大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企图阻挠中国的发展,加上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企图把国内经济困难的责任转嫁给中国.面对经济摩擦的增加,我们应该韬光养晦,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并制定积极正确的策略,发展与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以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反对继续坚持已经执行了20多年的"韬光养晦"方针之声不断。本文在深刻分析"韬光养晦"方针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中国外交的目标、手段和理念,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中外国力对比状况,不断深入地对外开放,历史的经验教训等方面阐明了坚持该方针的必要性。认为,虽然世易时移,中国已今非昔比,但必须继续坚持该方针。  相似文献   

9.
在“和谐世界”理念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塑造,需要转换经济与文化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优先序列,用文化优先替代经济优先,构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中国要有所作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亲善睦邻,营造“周边和谐”,是提升“和谐世界”理念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林业企业整体实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重大部署.明确指出国家的发展进步,必须要有文化的引领;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